APP下载

从时间范式、空问范式到时空整体范式

2015-04-29刘胜湘戴卫华

教学与研究 2015年3期

刘胜湘  戴卫华

[关键词] 帝国主义理论;时间范式;空间范式;时空整体范式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隐含着时间和空间两种范式,时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侧重于资本主义及其经济形态的纵向历史进程层面的分析,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则侧重于从资本主义基于生存发展所需的横向地理空间扩展层面的考察。这两种范式的帝国主义理论都有其内在的理论缺陷:前者以对帝国主义一般发展趋势的把握掩盖了对其复杂结构的研究,后者则用空间扩张这一资本主义的一般性取代了对其垄断阶段特殊性的分析。面对复杂且日益隐蔽的帝国主义霸权统治,唯有从整体性的视野建立起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时空整体范式,才能科学地把握和认识帝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 BO-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5)03-0052-08

任何理论都有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范式,所谓范式.按照托马斯·库恩的理解,有两种意义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作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以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而且他认为,第二种意义上的范式是最有新意和更深层次的范式。学术界也一般侧重于使用第二种意义上的范式,即理论研究的方式和方法。根据这个界定,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也因研究方式和方法的不同而存在着两种范式,即时问范式和空问范式。时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侧重于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形态的纵向历史演进来分析帝国主义;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则侧重于从资本主义基于生存发展所需的横向地理空间扩展来考察帝国主义。在资本主义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代视阈中,这两种范式的帝国主义理论因其内在的理论缺陷而无法真正有效地应对当代资本主义全球霸权。只有确立起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时空整体范式,才能科学地把握帝国主义,为有效地应对当代资本主义全球霸权提供理论支持。

一、时间范式的帝国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要分析工具.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时间和过程的绝对性,“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秉承这一传统,时间范式的帝国主义理论侧重于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形态的纵向历史演进来分析帝国主义,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定历史阶段,其必然会随着社会历史的进一步发展而灭亡。

(一)时间范式帝国主义的基本框架

希法亭、布哈林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时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安东尼·布鲁厄认为,“希法亭最先开始,他的巨著《金融资本》几乎包含了其他人提出的每一个主要论点”;布哈林“把希法亭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发展的描述改造为一种连贯的关于世界经济转变的理论”;而列宁的“主要贡献是把希法亭和布哈林的理论通俗化”。尼尔·哈丁也认为,“毫不过分地断言,希法亭对帝国主义的分析以及布哈林的理论构成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经济框架。”他们的评价未必正确和公允,但是却点出了三者的帝国主义理论之间的相似性和共同的方法论自觉。

第一,基于马克思“资本主义的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导致垄断”这一理论假设,从资本主义的纵向历史演进的角度,把帝国主义看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希法亭着眼于流通领域来考察财产和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而来确定资本主义发展的帝国主义阶段。他认为,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存在形态的演进,从“高利贷资本”到“商业资本”,再发展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是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演进的本质体现,以金融资本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就是帝国主义。布哈林也认为,“帝国主义政策是在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正像金融资本主义是一个历史上限定的时期.即仪限于近几十年一样,作为金融资本的政策的帝国主义也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列宁赞同布哈林把帝国主义看作一个历史范畴,认为帝国主义“无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第二,在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历史演进去分析帝国主义这一方法论基础上,认为帝国主义的本质就是金融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希法亭把帝国主义看作是金融资本的对外政策,金融资本就是“转化为产业资本的银行资本,”是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资本发展的最高形态。为获取超额利润而在武装暴力的协助下进行的金融资本输出就是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布哈林也把金融资本视为商业资本、工业资本时代的延续和发展,“金融资本的这种政策就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金融资本主义,即生产组织已经相当成熟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政策。”列宁也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即这样一个阶段,此时生产已经达到巨大的和极为巨大的规模,以致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帝国主义的经济本质就在于此。”

第三,基于历史唯物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这一前提,认为帝国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必然是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希法亭对帝国主义持否定态度,提出要变革金融资本的统治.而这一变革不是要回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而是向社会主义前进。“无产阶级给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给帝国主义的答复,不可能是自由贸易,而只能是社会主义。”布哈林从分析帝国主义的必然性人手来考察其历史发展趋势。他说:“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历史的进程,随着历史发展而产生的各种历史事件这整个链条上的各环节,都是‘必然性,的产物。”帝国主义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随着生产的进一步集中和垄断,帝国主义所包含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化,矛盾所引起的世界性帝国主义战争“割断了使工人束缚于雇主的最后的枷锁”。工人阶级必将通过武装斗争摧毁金融资本的国家政权,建立起新的工人阶级政权。列宁更是指出,“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二)时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的理论得失

肇始于希法亭,充分发展于布哈林,进而在列宁那里达到成熟的经典帝国主义理论,在众多帝国主义理论中影响广泛而深远,必然有其自身的理论特色和优势。第一,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尤其是经济模式的历史发展演进为切入点,把帝国主义看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第二,与其他帝国主义理论只是着眼于帝国主义现象的描述,却对帝国主义的本质避而不谈或者闪烁其词不同,时间范式的帝国主义理论在对帝国主义现象进行分析批判的同时也对帝国主义的本质做了深入的剖析。第三,在对帝国主义历史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了帝国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的发展道路。

同时,时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和不足。

第一,把帝国主义的实质归结为垄断金融资本的统治,过分强调了金融资本对帝国主义的支配性作用,而忽视了“国际分工”这一资本主义体系的物质生产基础,结果拔高了流通领域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希法亭以流通领域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按照“货币——信用——银行——金融资本”的顺序展开论述,进而把资本的现代形态概括为“金融资本”的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生产过程的忽视,也导致苏联理论界指责他犯了“流通决定论”的错误。虽然列宁也批评希法亭“在货币的问题上犯了错误”,但列宁自己也没有走出“流通决定论”的圈子。列宁强调由于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而导致垄断,在工业垄断和银行垄断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资本及其统治,进而把帝国主义的本质归结为金融垄断。表面上看似乎克服了希法亭的“流通决定论”,但是由于他一方面忽视了“世界分工”和资本积累在地理空间的实现问题等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垄断利润及其在流通领域的再分配,这样反而加深了希法亭“流通决定论”的错误。

第二,对帝国主义的考察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其他民族国家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关注较少,全球性视野相对缺乏。他们的理论标本主要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以及这些垄断组织针对民族国家的侵略扩张,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分析十分深入。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对其他处于边缘地带的民族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中所起到的作用缺乏充分的估计与说明,因此也被西方左翼一些人士指责具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倾向。布劳特就认为,在希法亭、布哈林等第二国际理论家的著作里,“欧洲人的世界仍然被看作为了过去和未来的历史变革进行斗争的场所,而非欧洲世界被视为由欧洲扩散出来的结果的接受者。”希法亭主要就是以德国为标本来分析金融垄断资本的形成,并且高估了德国的发展程度,后来列宁也继承了这一点。列宁曾说:“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标本德国来说,它在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的组织程度方面超过了美国。”“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学习德国人的国家资本主义,全力仿效国家资本主义。”这种过分看重德国的发展,相对忽视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民族国家的做法,既是经典帝国主义理论的缺陷,也影响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甚至后来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缺陷也与之不无关联。

第三,由于把主要精力聚焦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的历史发展演进上,过分强调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致使对帝国主义发展的某些趋势过分夸大,对另一些趋势则估计不足。一方面,他们对帝国主义的腐朽和没落的批判夸大了帝国主义的腐朽和没落这一趋势。事实上,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列宁等人的判断存在明显的差异,金融资本或虚拟资本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剪息票”的“食利者阶层”的增加,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寄生性和腐朽性也并不是资本输出的唯一表现。另一方面,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弹性变革潜力估计不足,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发展的潜力和形式上的多样性,从而对资本主义的日益没落和衰亡做出过于乐观的预测。希法亭信心满满地说:“无产阶级的胜利也是同经济权力在少数资本家巨头或这些巨头联盟手里的集中以及他们对国家政权的控制联系在一起的。”列宁也曾一度简单地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对帝国主义的颠倒:“社会主义无非是从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再向前跨进一步。换句话说,社会主义无非是变得有利于全体人民的国家资本主义垄断。”这表明,由于种种原因,在帝国主义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重大现实问题上,时间范式的思想家们并没有始终如一地彻底坚持历史辩证法。

时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的理论性质和内在缺陷,决定了其容易以对帝国主义一般发展趋势的把握掩盖对帝国主义复杂结构的深入考察,甚至会有陷入历史目的论的危险。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能力估计不足,也使其在面对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新变化时失去了应有的解释力。那么,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能够胜任科学全面地把握帝国主义这一任务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二、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

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要突破相对狭隘的国内市场的限制,实现在全球空间地理中的扩张。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就侧重于从资本主义基于生存发展所需的横向地理空间来考察帝国主义,立足于资本主义在全球地理空间的扩张这一历史事实去分析帝国主义的形成及本质。以罗莎·卢森堡和卡尔·考茨基的帝国主义理论为代表。

(一)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

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资本主义对非资本主义区域的空间依赖关系出发去阐释帝国主义产生的现实基础。卢森堡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来讨论剩余价值的实现和资本积累顺利进行的条件。她认为,在纯粹的由资本家和工人所组成的社会里,扩大冉生产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无法实现的,而要实现这些剩余价值,以保证扩大再生产的继续,“‘第三者——即除工人和资本家以外的消费者——是有必要的。”因此,由于整个世界不平衡的地理发展而存在的非资本主义区域,就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基础,对新市场的争夺,进行资本主义的空问地理扩张则成为资本积累的必要条件。考茨基则从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国际分工来分析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他认为,“对于帝国主义来说,有决定意义的是工业地区和农业地区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乍产的正常进行,必须以工业和农业的生产成比例为前提。由于国内的农业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工业生产对粮食和原材料的需求,资本主义就需要在国外寻找它所需要的农业地区,作为它的粮食和原材料的供应者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帝国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工业民族的在不断扩大同它有交换关系的农业地区的意图”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二,基于资本主义针对非资本主义区域采取的空间地理扩张这一事实来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卢森堡认为,空间地理扩张必然要通过暴力的手段来进行,而随着整个世界被日益瓜分,争夺尚未被占领的非资本主义区域的竞争也会愈演愈烈,必然导致大国之间的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的实质就是资本的统治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到新的地区,就在于这些国家为了争夺这种新的地区展开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竞争。”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考茨基反对“把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现象,即卡特尔、保护关税、金融统治以及殖民政策,全都概括到帝国主义的名下”,认为这是“最乏味的同义反复。”他否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认为帝国主义只足金融资本情愿采取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资本主义政策。“帝国主义是高度发展的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每个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力图征服和吞并愈来愈多的农业区域,而不管那里居住的是什么民族。”

第三,从资本积累必须进行空问地理扩张这一基本思路出发,分析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卢森堡认为,随着帝国主义的空间地理扩张,非资本主义区域不断缩小,而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至全世界、排挤掉所有的非资本主义牛产方式时,资本主义就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随着帝国主义扩张,“供满足现有资本主义企业扩大生产的要求的市场界限也就愈加狭小。”如果“地球上人类所生产的一切东西都只是以资本主义方式生产出来的,那么,到了这个时候,资本主义存在的不可能性就鲜明地暴露出来了。”考茨基则认为,既然帝国主义只是工业国吞并农业国的一种政策,只是资本主义扩张的一种形式,那么帝国主义将有可能转向“超帝国主义”。“从纯粹经济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不是不可能冉经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把卡特尔政策应用到对外政策上的超帝国主义阶段。”

(二)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的理论得失

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都是把整个世界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空间,认为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其他区域的交往,无论从理论创新还是现实意义来看,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在以历史主义的分析范式为主导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中,首次引入了地理空间的分析范式,弥补了以往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对空间研究的相对不足,也突破了传统上把资本主义视为一个封闭体系进行研究的窠臼,是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及其历史主义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也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后来的众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如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都深受其影响。有学者就认为,“南美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满足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两大体系理论,而是独立探索了发达资本主义体系与第三世界之间的不平等的经济政治关系,在这方面卢森堡确实功不可没。”另一方面.更加契合当今全球化时代下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显示出超强的理论生命力和前瞻性。当代资本主义也在很多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自我调节机制和法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国家间竞争、垄断等行为的约束,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矛盾和斗争,但更多的是以和平的方式来化解争端。有学者甚至认为,“用‘帝国主义之间的对抗这个传统术语来概括今日美、欧、日关系是不恰当的。”

但是.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缺陷与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第一.立足于资本主义空间地理扩张去剖析帝国主义.对帝国主义时代特殊性的分析则相对缺失。从资本的原始积累到生产性积累,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扩张始终作为资本主义的普遍特征而存在。因此,从空间扩张这一普遍特征出发去分析帝国主义,至多找到了帝国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而忽视了其产生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即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垄断金融资本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统治地位。其结果就是容易把帝国主义和历史上各种类型的帝国混为一谈,正像布哈林所批评的,“帝国主义是一种征服政策,但不是每一种征服政策都是帝国主义”。

第二,由于缺少对帝国主义时代特殊性的准确把握和分析,对帝国主义的定义也就显得模糊不清。卢森堡和考茨基都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进行侵略扩张的一种政策,这种定义过于关注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外在表现,而忽视了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背后经济动力的科学分析。约翰.B.福斯特指出,“帝国主义从来都不仅仅是一种政策,而是植根于资本主义发展本性当中。”“把帝国主义视为强力的集团或者个人把持国家对外政策,以便服务于自身狭隘利益的产物是将事情看得太简单了。”考茨基甚至把帝国主义看作是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的偶然产物,认为帝国主义的出现不具有经济上的必然性,只是自由贸易政策的反动、大国竞争的结果。他说:“西欧各国……以保护关税来对抗英国的自由贸易……英国对此进行了反击。帝国主义就这样产生了。”卢森堡虽然有时也把帝国主义看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但认为这个阶段的特征依然是商品输出,而不是资本输出,也没有注意资本主义已经发生的新变化,忽视了垄断和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也就使她对帝国主义的研究并未深入到问题的本质。

第三,由于没有对帝国主义的本质做出科学分析,过高地估计了帝国主义的发展趋势,有美化资本主义之嫌。卢森堡认为,“富国会剥削贫国,……贫国也会由交换得到利益”。“资本家在工人的协助下生产了更多的剩余价值。但是,‘第三者在获得等价物后,也可以扩大他们的生产并增加需求。他们又一次自愿地为资本主义尽了自己的职责。双方都十分满意。‘狼也吃饱了,羊也未受伤。实现者和‘第三者均感到很好。所以这种情况永远存在下去。”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则设想一种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没有战争的和平新世界,虽然他没有否认“超帝国主义”仍然是一种剥削体系,并提出要像反对帝国主义一样女反对“超帝国主义”,但现实的全球霸权却比考茨基设想得更为广泛和残酷。

正是由于空间范式帝国主义存在上述缺陷,所以虽然它通过引入空间概念实现了传统帝国主义研究范式的创新,对帝国主义的描述也比较契合当代资本主义的实际情况,但是它用资本主义空间地理扩张的一般性取代了对帝国主义特殊性的分析,导致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些模糊不清,在帝国主义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前途等社会现实问题上陷入迷途。

三、时空整体范式的帝国主义理论

时问和空间范式的帝国主义理论的内在缺陷启发我们,对帝国主义的分析考察不能仅仅立足于其历史发展和空间扩张的某一方面,而是要统一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确立起帝国主义研究的时空整体范式。正像安东尼·布鲁厄所说:“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个资本主义历史背景下考察帝国主义(按照这个词的几个不同含义的任何一种)。与此相适应,只有从整体上看,任何帝国主义理论才有意义。”

(一)确立帝国主义理论研究时空整体范式的必要性

从理论层面上看,时间和空间作为描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维度是辩证统一的,这种统一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整体性方法中。一方面,时间和空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历史都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形成的历史,历史在生产出空间的同时,也将自己映射到宅问之中;空间也不是绝对的自然空间,亦非先验的感性直观形式,而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历史地生成的。因此,帝国主义的发展史必定是在一定的社会空间中形成的历史,帝国主义在自身历史演进中不断变换和占有空间;帝固主义对空间的变换、占有、扩张也不是现成的和一=j7永逸的,其本身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另一方面,整体范式也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基本方式和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非常强调自己“新的科学的世界观”的整体性。“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马克思曾经批评普鲁东把经济范畴看作是超越时间和空问的,使其失去了历史性。与之相反,马克思把资本主义视为一个流动的、开放的过程中加以考察,不但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灭亡视为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且还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非资本主义牛产方式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的扩张。

从现实层面看,帝国主义是一个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在纵向上,它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产物,帝国主义在经济政治等方而的变化都和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在横向上,帝国主义不但由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有机构成,而且也主要通过全球的空间扩张和加强对不发达国家的控制来实现自身。,帝国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其全球统治和扩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新帝国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时代,整个世界在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的模式下日益显示出整体性特征。在经济上,资本在全球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流动,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民族国家之问结成更加紧密的关系;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帝国主义的统治方式不冉主要凭借武力的征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不再主要通过战争来解决,帝国主义的全球霸权表现得更为隐蔽和“温和”。甚至有学者认为,国家主权也变得日益模糊,一种没有中心、没有疆界的新的全球主权形式正在形成,这种新的主权形式“由一系列国家和超国家的机构构成这螳有机体在统治的单一逻辑下整合”。

(二)时空整体范式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路径考察

面对如此复杂且日益隐蔽的帝国主义霸权统治,唯有从整体性的视野去观照,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把握和认识。笔者认为,帝国主义研究的时空整体范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对帝国主义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的整体性把握。如前所述,时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经济上垄断组织的发展是帝国主义产生和赖以存在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则认为帝国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是由于消费不足或资本主义生产需要而导致的对非资本主义或农业国家的空间依赖。事实上,经济上垄断的出现和对空间的依赖是帝国主义这一复杂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帝国主义既离不开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垄断组织的推动,也离不开非资本主义区域的原材料和销售市场。因此,从整体上把握帝国主义的社会基础,就要统一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即时空整体维度。时空整体维度要求在对帝国主义进行时间维度的分析时要看到其空间扩张的深层原因和意义,进行空间维度的分析时也不能忽视垄断组织的历史生成所起到的根本作用。甚至可以说,经济上垄断的发展是帝国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内因,对非资本主义区域的经济依赖是外因,内外因共同构成了帝国主义产生的整体性的社会经济基础。

第二,对帝国主义本质的整体性把握。对于时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来说,如果站在时空整体的高度和视野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国家金融垄断并不是帝国主义的全部,内在于资本扩张本性之中的空间扩张也是帝国主义本质特征之一;而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由于缺乏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考察,忽视了资本主义所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垄断这一现象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意义,对帝国主义本质的分析显然不如前者更加深入。运用时空整体范式去把握帝国主义的本质,就会得出如下结论:帝国主义对外进行空间扩张这一政策行为根源于国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垄断金融资本在对外空间扩张所带来的各种利好的刺激下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经济垄断的产生和空间地理的扩张成为帝国主义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第三,对帝国主义历史发展趋势的整体性把握。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帝国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在于资本主义所容纳的生产力未全部发挥,而这又取决于其生产关系在时间上的可持续性以及空间上的可扩张性。时间上的可持续性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总体上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能适应,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具有生命力之外,还在于空间的可扩张性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时间上的可持续性以及空间上的可扩张性变得难以为继时,帝国主义的丧钟才会敲响。因此,从时空整体上来考察帝国主义的历史趋势,应当把其看作一个历史发展和地理空间扩张的统一体。既要从历史辩证发展的维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长时段的考察,而不是局限于短时段的某次资本主义危机就得出帝国主义行将衰亡的结论;又要从空间扩张的维度充分讨论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和空间扩张对于其存在发展的重大意义。惟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对帝国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做出较全面的把握:帝国主义作为历史的存在物,必然会由于历史发展而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而趋于灭亡,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帝国主义会通过空间的扩张和空间的再生产,以及政策的调整等手段来延缓其寿命,帝国主义这一历史现象的消失绝非朝夕之事,要充分做好和帝国主义长期共存的各种准备。

总之,从时间范式和空间范式的帝国主义理论的理论得失出发,我们提出了以时空整体范式来考察帝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本质内涵以及历史趋势。当然,本文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构思,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比如,如何看待时间、空间范式帝国主义理论和其他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关系;在运用时空整体范式去研究帝国主义时如何准确平衡地把握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而不至顾此失彼;怎样做到既能横跨帝国主义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体性研究,又能纵深整个帝国主义发展历程进行整体性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