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2015-04-29孙菲
孙菲
【摘要】歌剧《阿依达》是著名作曲家威尔第的代表作,这部歌剧自1880年上演以来深受观众喜爱。20世纪很多著名的歌唱家都演过这部歌剧,例如:帕瓦罗蒂、多明戈、科莱里等。对比歌唱家对这首咏叹调的演唱处理都是大同小异,从换气、力度和速度上比较他们之间的不同,无论如何处理,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歌唱家本身所具备的歌唱天赋和技巧通过细致分析不同的演唱版本,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阿依达;演唱;处理
歌剧讲述的是两个公主和一个战士之问复杂的爱情关系,其巾《圣洁的阿依达》是男高音的咏叹调,本文从这首咏叹调的曲式结构和不同演唱版本分析比较,得出对于这首作品如何处理更为巧妙,同时了解不同歌唱家的演唱风格。以帕瓦罗蒂、多明戈、科莱里3位男高音歌唱家对这首作品的演唱的不同进行比较为例。
作品分析
该作品是单二部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图如下:
乐曲开始是26小节的宣叙调,也就是A部分;从27小结到64小结划分为B部分;从65小结之结束是c部分。从结构上来看不是特别方整,第一部分26小节的宣叙词以c大调3/4拍开始,中间调性几次变化,最后一小节是Fa也就是为下部分降B调做好了铺垫。B部分6/8拍开始调性从降B大调转同主音小调又回到降B大调,一共二个乐段;C部分两个乐段分别是7小节,旋律节奏和强弱与之前形成对比。宣叙调部分旋律和伴奏是使用对比的手法,这样更能烘托体现作为将军的士气和对胜利的渴望。例如:
第二部分是乐曲是对公主阿依达的赞美同样的乐句同样的旋律反复出现,这也表明他内心对阿依达的爱和战争带来的矛盾,例如:
这段旋律在全曲中一共反复出现四次,这也是该作品的主旋律,剑rB部分的第二个乐段出现了的一个高潮,小子二组的降B,该部分的伴奏形式也是采用对话式的方式,每一乐句后的伴奏基本上都是以32分音符对答,B部分巾问乐段的伴奏形式是比较丰富,主旋律同时出现,伴奏织体加厚,也是情绪比较复杂的乐段。B部分二个乐段分别伴奏形式都不一样,第二乐段是16分音符的柱式和弦不断持续和主旋律,也说明情绪是不断变化的。
到了c部分前面旋律节奏相对比较明确,伴奏采用干净利索的音型,到后半部分是32分音符不断反复的伴奏形式,降B一共出现二次,在c部分出现两次,以降B作为终止音而且还要保持一定的时值和强度确实非常有难度。
演唱版本分析
对于目前有较多男高音都演绎过该作品,不能一一对比,所以选择了帕瓦罗蒂、多明戈和科莱里来分析对比他们之问的共性和个性,这二位男高音都是大家无可挑剔的歌唱家,无论从音色还是技巧,只要他们一张口瞬间把我们征服。帕瓦罗蒂音色自然并且华丽、多明戈音色明亮有力、科莱里声音辉煌,强弱收放自如。
前面宣叙凋部分在演唱上面没有特殊的对比,本义重要从咏叹调开始分析对比他们各自的不同。
开始乐句是比较安静的诉说对阿依达的赞美并且很优美的唱出圣洁的阿依达,帕瓦罗蒂在演唱这句的时候非常平稳也相对较安静的一种方式唱出了对阿依达内心的想法,在这个乐段的第一个高潮小字二组的g帕瓦罗蒂换了气渐强推上去,感觉内心还是比较激动;而多明戈一开始就是比较豪放的感觉,演唱非常投入,在这个小高潮多明戈是按照谱子的连音没有换气把小字二组g唱完,这是需要很好的气息支持才能做到,但是这里没有明显的渐强的感觉;科莱里在这里更为惊人的处理方式,他把这一乐句一口气唱下来不换气,帕瓦罗蒂在这以乐句分别换了两次气,多明戈也是换两次,但是不同的是帕瓦罗蒂在小字二组g之前,而多明戈是在小字二组g之后换气,这一句歌词是:del mio pen--sie ro lu sei re-gi-na。从音乐的要求上帕瓦罗蒂的渐强做的非常好,多明戈根据乐曲连线演唱的,他们二个不同的换气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第二乐段问隔一小节的连接转成降b小调,这个乐段非常的具有连贯性,旋律优美且平稳。在这一句结尾有降B之后出现一个白由延长记号,如:
帕瓦罗蒂和多明戈在高音之后都没有做延长处理,科莱里非常清楚地做到自由延长。在乐段将要结束时采用白用延长符号无疑是情绪的一种宣泄和内心的挣扎。到第二乐段又回到了降B大调上来重复第一乐段,歌词完全一样,这说明又回到r对阿依达的赞美,还是希望能如愿以偿,而且从节奏上感觉态度更加鲜明,对爱情有更加坚定的信念。
作品C部分从力度要求上有很大的对比,从ppp-p-f-pppp-ppp-pp这种力度要求是非常难把握的。
最后结尾的降B帕瓦罗蒂用最强有力的声音唱出内心的情绪;多明戈则时值很短结束高音在末尾加了一句低八度的降B而结束;科莱里则是从强有力的声音逐渐变弱,而声音还是一样有穿透力,这种在高声区把声音收到最弱并且还不是纯假声是绝对的高超技术。从声音的效果来看帕瓦罗蒂在高音结束时是一个方大的口型微笑的感觉给人以放松的状态在演唱,多明戈的降B这首作品巾也是非常的辉煌,他发出的母音感觉和帕瓦罗蒂不一样,帕瓦罗蒂是“a母音”的感觉,多明戈像“o母音”的感觉,科莱里唱出的降B听起来也像“a母音”。
总之从这二位歌唱家对这首咏叹调的处理都是大同小异,有的在换气不同或者在演唱的力度上,不管怎么样处理,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歌唱家本身所具备的歌唱天赋和技巧。通过细致的分析不同歌者的演唱和处理方法,也让我们对这首作品有进一步的r解,希望会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