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州民族器乐学习现状与反思

2015-04-29

北方音乐 2015年3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甘孜州反思

周 恋

【摘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康巴藏区的主要聚居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藏民族文化,它是一个素有“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但是由于艰苦的地理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陈旧的思想观念、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甘孜州民族器乐的学习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同时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结合甘孜州民族器乐学习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措施,共同促进民族器乐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甘孜州;民族器乐;现状;反思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为甘孜州,地处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康巴藏区的主要聚居地。这个素有“歌舞海洋”的藏区由于受到艰苫的地理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陈旧的思想观念、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制约,民族器乐学习现状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巾。对于民族音乐,它同各地的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融合为一体,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器乐的学习不仪是对民族音乐的弘扬,同时也是对甘孜藏族自治州音乐的传承。

但是在藏区民族器乐的学习发展中,师资力量不足、经费投入欠缺、教学设备不完备、教学方法欠妥当,再加上思想观念陈旧等问题的制约,民族器乐的学习在甘孜文州发展相对滞后。在此背景下,笔者对甘孜州民族器乐的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对民族地区的器乐学习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共同促进民族器乐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发展与进步。

一、民族器乐学习的现状

对于藏区的民族器乐,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无论在民问还是在寺院,吹、拉、弹、奏等各种乐种俱全,藏族器乐十分丰富,有吹管乐器:“藏笛”;“筒钦”,简称为藏族的大号。有弹弦乐器:“居芒”,类似于维吾尔族的卡龙,即二十弦;藏族的“扎念”,又叫六弦琴;“业刁儿”,即类似古筝。打击乐器分别有“达玛”,即现代的皮面鼓;“缺鄂丫”,就是皮面小网鼓;“阿穹”,名为小鼓;“阿巴札”,正是形如水桶的鼓;“桂札”,即类似羯鼓;“堪安举巴”,就是现代的十音云锣。从藏族的民族乐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吹奏、拉弦、弹拨和打击等四大种类,其巾尤其以吹奏和打击乐器居多。但是由于艰苦的地理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陈旧的思想观念,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器乐学习发展缓慢。

(一)自然条件恶劣,师资力量缺乏

巾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地理条件艰苦,环境状况恶劣,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交通、文化、通讯等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落后,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经济收入和其他地区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一些专业器乐教师毕业后不愿意选择在相对偏远的甘孜藏族白治州工作,即便来到州内工作,也会因上述各种原因,选择辞职或是调动。甘孜州本身民族音乐教师紧缺,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教师又往往被选拔剑教育局、文化局等行政单位工作,这些行政单位的工作通常比学校的工作更具吸引力,其经济收入以及发展平台远远优于学校,所以,甘孜州器乐教师引进难、留住难,器乐教师师资队伍极不稳定。

(二)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备,教学方法欠妥当

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民族音乐发展的主要原因,没有经费保障,学校的器乐教学设备也极其缺乏,一些偏远地区由于自身的资金限制,没有任何民族器乐,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器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部分器乐教师也会因为教学设备不完善而有这样的感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所学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同时在课程的安排上、教材的编制上,能将就就将就,大都敷衍、应付,说不上认真,更谈不上重视。而且由于少数的“音乐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素养,对于音乐常识也知之甚少。在课堂上无法给学生进行基础的音乐知识辅导,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也不会进行识谱,因此对于民族器乐的学习更是纸上谈兵。

(三)地理位置险要,思想观念陈旧

甘孜藏族自治州主要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其音乐种类丰富,有“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之称,但是由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其他地方交流较少,所以导致甘孜藏族自治州许多人们认为音乐仪仪是一种娱乐人的工具而已,把音乐视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民族乐器的学习也因此被忽略,对于经济相对困难地区的人们来看,没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金钱去给孩子投资民族乐器的学习,对于音乐,他们觉得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反而,只有文化课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学生家长更加看重的是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淡化了对孩子美感、审美素质的培养。但对于州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地方,如康定县、泸定县、几龙县等地方,有少数人有能力选择学习器乐时,他们往往也会选择西方器乐,从而对民族乐器嗤之以鼻。再加上一些学校由于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落后、墨守成规,造成学生对于民族器乐的学习越来越忽视,甚至许多民族器乐出现了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现状。

二、对甘孜州民族器乐学习发展的反思

(一)克服恶劣条件,做好教师引进工作

民乐教师对于甘孜州民族器乐的学习和开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各级各类学校应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主动作为,通过选拔引进的措施,提升民乐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短期或巾长期的进修培训来提升现有民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国家招聘民乐教师等措施来加强甘孜州的现有民乐教师现状;而且还可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与相关的高等院校协作,实行民乐教师的定向特招和定向培养。鼓励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到基层工作,工作期问可以得到社会对其的经济补贴,工作期满后,如果选择其他工作还可以得到一些优惠政策。

同时,在州内相对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如康定县、泸定县等可以挖掘各种潜力,如开设成人专科班、成人白考班,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办职业民族乐器班;还可以从地方剧团中聘清音乐工作者兼职,利用假期对现有的巾小学教师,尤其是对各中小学“全包”教师有计划的进行民族器乐的培训。不但到做好教师向外的引进工作,同时还应提高州内原有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

(二)加大经济投入,完善教学设备,改进教学方法

甘孜减族自治州民族器乐的教育经费投入少,教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因此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加大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要将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常见常用的基础设施配置齐全,如综合乐器房、音乐活动室等,至少学校应购买适当的民族器乐。对于教材的研制上,其实甘孜州是一个以藏民族聚居为主的地区,藏民族本身与音乐舞蹈有着天然的联系,“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就是对藏民族最真诚的称赞,所以搜集、整理民问的艺术音乐是其有利的教学资源,也是符合音乐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关于要想弘扬民族音乐,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资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教学方法,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方法使用得当,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民族乐器的学习也同样如此,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不可能获得“一劳永逸”之功。

(三)政府加大力度,改变民众观念

人全画发展的内涵之一就是感性与理性或是情感与理智的协调统一发展,对于课程改革而言,必定是观念和体质的同步变革,人们不会去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金钱和力量,而是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然而,由于阡孜藏族自治州地理位置闭寨,交通不便,人们与其他地区交流甚少,造成思想观念严重落后,民族器乐的学习(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及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情感、感知、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还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巾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所以,民族器乐的学习(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余语

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仪是促进民族和谐的有利因素,而且是提高人全面协调发展的方法。从民族器乐的角度来看,后继有人则民族音乐兴,后继无人则民族音乐衰,没有一支雄厚的后备力量,民族音乐的普及与提高,兴旺发达是根本不可能的,所谓的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提高人们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只不过是一句室话。民族器乐学习的发展,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因此,传承和发扬民族器乐文化,不仪是高等专业院校的任务,同时也是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上接第25页)现了最美好的“情”。戚建波在进行声乐创作时不会刻意的将音准标高,总是通过简单的旋律打动社会大众并引起社会的反思。《父亲》的节奏和旋律就相对较为简单,音程跨度较小、音乐风格也非常朴实真切,既不会显得附庸高雅,也不会为了故作深沉而流于形式;既没有华丽的变音技巧,也没有特色的技巧性反复雕琢以及相对花哨的音色修饰,只有最简单也最真挚的真情,普通平和却又发人深省,真止做到了于朴素巾见真知。戚建波认为,具有真情的声乐作品才能称之为经典的作品,才能在社会历史的发展巾永不退色。《父亲》用白捕叙写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对父爱最真切的呼唤,是当代最具真性情的民族声乐作品之一,它在曲子中包含的人世问最伟大的真情,止是它得以受到社会重视并被广泛传播的思想根基。作家徐沛东在对戚建波的民族声乐创作进行评价时就曾经指出:戚建波的音乐从表面上看是很简单的东西,但是在音乐背后却意蕴深远。

(三)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

在戚建波的民族声乐创作巾,中国传统乐器的韵味较强,展示出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气息。在他的曲子中无论是代表欢庆的乐器唢呐,还是热情张扬的铜锣都给人以一种纯粹的乡村质朴意蕴;同样,无论是代表中国传统悲情的二胡还是低沉悠扬的箫声也都会使人产生抑扬顿挫的读经之感,充满了浓郁的中国特色。《父亲》民族化凋式的大量运用、《中国娃》曲子创作巾对民谣和吕剧的有机结合都是其民族声乐中民族特色的完美表现。戚建波在进行声乐作品创作时始终将贴近百姓生活作为自己的核心创作理念,并以朴实大气的齐鲁文化为创作思想的依托,抒发百姓心声,谱写当代社会百姓最需要的真性情,用最朴实的音乐演绎着百姓心巾最浓郁的情怀。

三、结语

从上义论述可以看出,对民族声乐创作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戚建波先生,通过对百姓生活和人问真情的关注在中国音乐创作领域不断的耕耘与探索,表现出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之情以及对百姓心声最真实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人性的深层挖掘和对人文思想的映射。因此对其民族声乐创作的研究对我国未来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甘孜州反思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