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驳日本右翼文人的“近邻诸国条款”否定论

2015-04-29王玉强

外国问题研究 2015年3期

王玉强

[内容摘要] 1982年为了平息日本教科书问题风波,日本政府制定“近邻诸国条款”以此规范教科书的审定和编写。而以渡部昇一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文人,抨击该条款是日本媒体“误报”导致中韩等国“误解”进而在教科书问题上对日本“内政干涉”的产物,因此要求废除该条款。本文依据1982年日本的国会记录对渡部昇一等人的论调予以驳斥。

[关键词] “近邻诸国条款”;教科书问题; 历史认识问题;“宫泽谈话”

[中图分类号] K3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01(2015)03-0039-05

一、日本右翼文人对“近邻诸国条款”的否定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大量篡改原来教科书内容,随之被日本媒体披露。鉴于日本文部省的篡改行为违反日本政府与中韩等亚洲国家在日本殖民和二战侵略历史上的约定,促使中国和韩国等国向日本提出正式交涉并要求纠正被篡改的内容,教科书问题最终演化为外交问题。随后宫泽喜一官房长官于同年8月26日发表关于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政府见解,即“宫泽谈话”,承诺日本政府有改正教科书的责任。11月24日,为了落实“宫泽谈话”精神,日本文部省在教科书审定中加入新的准则,即“处理与近邻亚洲各国之间发生的近代与现代历史上的事实与现象时,要从国际理解和国际协调的观点出发,给予必要的考虑”,此项准则被称为“近邻诸国条款”(日本称为“近隣諸国条項”)。这是“近邻诸国条款”由来的基本过程。

该条款象征着日本政府在历史认识问题上采取国际协调态度,以及对《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日韩间相关条约的遵守。该条款制定后不论对日本文部省的教科书审定,还是对教科书的编纂,都有明显的规范作用。在1984年审定合格的教科书中,就将过去所使用的“进出”、“侵出”、“侵攻”等表述统一为“侵略”。具体来说,清水书院、教育出版、中教出版、大阪书籍、东京书籍等出版社将“进出”改为“侵略”;教育出版、学校图书等出版社将“侵攻”改为“侵略”;日本书籍将“侵出”改为“侵略”[1]。

但1982年教科书问题风波平息后,以渡部昇一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文人,一再依托《诸君》、《正论》和《产经新闻》等媒体,将日本政府遵守国际约定象征的“近邻诸国条款”,视为由于1982年日本《朝日新闻》等媒体的“误报”造成中韩“误解”并向日本政府抗议,日本政府随之屈从中韩“内政干涉”的产物。日本右翼文人对该条款的此种批判论调在日本很有影响力,也得到日本政界右翼势力的呼应,2012年自民党的竞选纲领中首次提出要废除该条款[2]。2013年首次有议员向日本国会提交议案要求废除该条款[3]。

我国学界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尤其是安倍政权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动向极为关注,但目前学界对“近邻诸国条款”所做研究不多。本文依据1982年日本的国会记录,对日本右翼上述“误读”、“误解”以及“内政干涉”论调进行驳斥。

二、日本文部省承认在审定教科书时存在篡改行为

1982年6月25日,日本文部省发布对小学和高中用教科书的审定结果,随后日本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文部省在审定中存在大量的篡改行为。6月26日《每日新闻》指出,文部省为了淡化日本侵略历史,利用审定教科书的权力大量篡改教科书内容。比如教科书调查官对送审教科书中记载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以及对描写南京大屠杀使用“暴行”、“掠夺”等词汇提出修改意见。经过教科书调查官篡改后,描述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掠夺、放火”等词汇以及遇难人数被删除,甚至将该事件篡改为“起因在于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导致出现巨大的损害”,以此强调日本军队行为的“正当性”。另外,教科书调查官还将对中国的“侵略”表述改为“进出”,而在对“德国意大利的对外侵略”审定时却予以保留“侵略”这一词汇,《每日新闻》指出此次文部省的篡改行为延续了往年文部省审定中将“侵略”改为“进出”的做法[4]。而《朝日新闻》更是详细列举了此次文部省为了淡化侵略历史而将对中国“侵略”改为“进出”、“侵攻”、“进攻”等十多处篡改行为[5]。

日本文部省的篡改行为很快引起亚洲各国的关注,《人民日报》6月30日报道日本文部省的篡改行为,“南京大屠杀经过审定修改,被杀害的中国人的人数没有了,‘强奸、掠夺、放火等暴行没有了,而南京大屠杀的起因竟被说成为‘事件的发端是由于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日军蒙受很大损失,因激愤而起的日军杀害了许多中国军民。类似这样歪曲历史事实的地方还有多处。例如,在审定者的要求下,‘侵略华北变成了‘进出华北;‘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成了‘对中国的全面侵攻。”[6]

7月26日中国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肖向前约见日本驻华公使提出正式交涉并要求纠正文部省篡改侵华历史的错误[7]353,随后韩国等也向日本提出外交交涉。

但8月26日日本政府发表“宫泽谈话”承认日本政府有改正教科书的责任,平息教科书问题风波后,以渡部昇一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文人反而极力为日本文部省的篡改行为辩护,一再声称将“侵略”改为“进出”的教科书一例也没有,此次教科书问题是因为日本媒体的“误报”而导致中韩等国“误解”进而对日本进行“内政干涉”。据笔者查阅1982年日本的国会质询记录来看,与渡部昇一等人的上述论调恰恰相反,文部省官员在接受国会质询的时候公开承认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存在将“侵略”改为“进出”的篡改行为。

1文部省承认将“侵略”改为“进出”

中国正式提出交涉后,日本国会内阁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和外务委员会随之正式质询文部省和外务省官员,审查此次教科书事件。面对国会的质询,文部省从小川文相到铃木局长、藤村课长都承认文部省在审查日本侵华战争记述中存在着将“侵略”篡改为“进出”的行为,从未否定过将“侵略”篡改为“进出”这个事实。

在7月29日的众议院内阁委员会上,文部省教科书审定课长藤村答道:此次引发问题的日本史和世界史教科书中,关于日中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对“侵略”这一词汇提出的意见属于(不具强制力)的“改善意见”。以日本史教科书为例,在审定合格的十册教科书中,我(指藤村)提出了数处修改意见,但依据作者的判断将“侵略”这一词汇予以修改,在日本史教科书中仅有一例而已[8]。

7月29日参议院文教委员会专门为日本文部省的教科书审定举行质询会,日本文相小川出席接受质询。小川文相答道:十九世纪列强对中国的战争使用“进出”这一词汇,有的教科书使用“侵略”这一词汇,为了统一词汇,审定的时候提出“改善意见”修改为“进出”。有的教科书作者依据“改善意见”将“侵略”改为了“进出”或“侵入”。随后议员田泽智治要求小川文相详细汇报,小川文相答道:对送审的10种日本史教科书,因为使用“侵略”词汇而被文部省提出修改意见的有3种,文部省对其提出4处修改意见,按照文部省意见予以修改的仅有1种教科书。没有遵循文部省提出的修改意见,予以保留“侵略”词汇的有2种教科书共3处。对送审的世界史教科书,因为使用“侵略”词汇而被文部省提出修改意见的有6种共10处,按照文部省意见予以修改的有2种3处,没有按照文部省的修改意见保留“侵略”词汇的有4种共7处。接着文部省初等中等教育局长铃木接受质询的时候,同样重复小川文相和藤村审定课长的论调[9]。

从上述质询记录来看,与此次教科书问题直接相关的小川文相、铃木局长和藤村审定课长都承认有过将送审教科书中“侵略”修改为“进出”或“侵攻”等词汇的篡改行为,但小川文相、铃木局长和藤村审定课长辩称这些修改意见属于不具备强制力的“改善意见”,将责任推给各个教科书出版社。文部省上述推卸责任的辩词立即遭到了各方的批判。

议员小野明随即指出,文部省以具有强制力的“修正意见”形式修改教科书中“侵略”表述早有先例,1978年文部省就以“修正意见”形式要求修改“侵略”这一词汇。所以文部省声称此次将“侵略”修改为“进出”是“改善意见”,而不是“修正意见”,这种答复是不能接受的。对于小野明的指责,铃木局长不得不承认文部省在1978年审定世界史教科书时,以强制性“修正意见”将“侵略”改为“进出”,但他辩称这只是特例而已[9]。

文部省要求将“侵略”修改为“进出”是具有强制性的“修正意见”得到了教科书编写者的证实。一桥大学教授永原庆二作证,“文部省当局现在说把‘侵略改为‘进入不是(强制性)的‘修正意见,而是(无强制力的)‘改善意见,这是毫无道理的胡说。我在编写1978年度的教科书时,(文部省)就曾以(强制性的)‘修正意见指示把‘对中国的侵略这一标题改掉。”[10]东京大学小岛晋治教授作证,以往撰写教科书可以使用“侵略”一词,因此在此次送审的教科书中也使用了“日本的东三省侵略”这一表述,其中“侵略”词汇使用了两次。但文部省反对使用“侵略”,指示使用“进出”[11]。

2所谓日本媒体的“误报”

日本媒体最开始报道实教出版社送审的《世界史》教科书被文部省审定时将“华北侵略”篡改为“华北进出”,后来发现报道失实,立即予以更正。但此次误报绝不意味着文部省在教科书审定中不存在篡改行为,因为除了将“侵略”篡改为“进出”,还篡改南京大屠杀、朝鲜“三一独立运动”等表述。另外,尽管文部省拒不公开审定记录,但随后日本媒体还是发现日本文部省篡改“侵略”表述的证据,即文部省在审定帝国书院的《世界史》时要求将“日本侵略中国”修改为“军事行动”、将“对东南亚侵略”修改为“对东南亚进出”;在审定东京书籍的教科书时要求将“侵略”修改为“侵入”、“军事行动”,这些证据文部省乃至右翼文人无法否认。但日本媒体最初关于实教出版社的误报却在教科书风波平息后,被日本右翼文人无限放大以此攻击日本媒体的“误报”,导致中韩“误解”进而对日本进行“内政干涉”。但日本右翼文人制造的所谓“误报”、“误解”论调并不符合实际。

如果真像日本右翼文人所宣称那样,此次将“侵略”改为“进出”是日本媒体的“误报”,那么文部省从小川文相、铃木局长到藤村课长在接受上述国会质询时就该以直接否认方式摆脱各方对文部省的指责,何必承认存在有将“侵略”改为“进出”的行为,然后以不具备强制力“改善意见”等说辞,用间接的方式为文部省辩护呢?

同样,中国外交部向日本提出正式交涉后,文部省在向中国解释时,同样没有直接否认上述篡改行为,也没有指出中国交涉是基于日本媒体的“误报”造成的“误解”。在7月30日的众议院文教委员会上,铃木局长向各位议员介绍向中国驻日公使解释情况。铃木以间接的方式向中国驻日公使介绍日本施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文部省的审定意见由民间教科书出版社和编写者决定采用与否,从而将篡改教科书的责任推给教科书出版社[12]。铃木局长针对中国指责文部省的篡改行为,并没有予以直接否认。直接负责与中国外交部交涉的日本外务省,也没有直接采用日本媒体“误报”导致中国“误解”这类应对方式,或直接否认日本文部省的篡改行为来平息此次外交风波。相反从日本外务省解密文件来看,日本外务省早就知晓文部省十年来一直在审定教科书中存在将“侵略”改为“进出”这样的篡改行为[13]。

另外据日本出版劳连调查,此次文部省把“侵略”的表述篡改为“向东南亚进出”或者“中国侵入”一共有4处。并不像一部分媒体和电视报道宣称的完全没有将“侵略”改为“进出”的教科书[14]。更重要的是,日本媒体进一步发掘出文部省审定教科书的指导文件《学习指导要领》,从1951年开始就用“进出”代替“侵略”,并将“反省战争”和“侵略”全面削除[15]。因此将“侵略”篡改为“进出”早已是文部省审定教科书长久以来的标准。更有意思的是,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在9月8日的报道中指出文部省将“侵略”改为“进出”的修改意见二十年前就已经出现,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化的表现[16]。这恰恰与后来《产经新闻》追随渡部昇一等人的论调主张“侵略”改为“进出”一例也没有的说法完全矛盾。

三、中韩提出外交交涉并不是“内政干涉”

渡部昇一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文人认为“近邻诸国条款”是1982年中韩“干涉日本内政”的产物,据此要将“近邻诸国条款”废除。但从1982年国会记录来看,不论是对作为日本政府代表的宫泽官房长官,还是对文部省和外务省官员而言,都不认为中韩向日本提出外交交涉是“内政干涉”之举。

7月23日松野幸泰国土厅长官对小川文相指出,有新闻报道韩国对日本的教科书内容提出要求,认为此种情况属于内政干涉,对此情况没有采取毅然的态度表示遗憾[17]。由此引发日本政界对中韩等国的外交交涉是否属于“内政干涉”之举的讨论。

在7月29日的内阁委员会上,议员楢崎质询宫泽官房长官此次中国提出修改要求是内政干涉吗?宫泽官房长官答道:关于我国教科书的记述,对中国一方的考虑应该谦虚倾听,干涉内政的说这说那,我认为那样说是没有建设性效果的。议员楢崎追问:现在阁僚中有人认为是内政干涉,官房长官如何认识?宫泽官房长官答道:我认为是阁僚的个人意见[8]。

在7月29日的文教委员会上,小川文相针对松野发表“内政干涉”的言论指出,采取盛气凌人的态度,这样“内政”或“内政干涉”的发言是不能令人满意,我是这么认为的。随后议员田泽智治质询外务省亚洲局外务参事官长谷川和年:中国要求修改篡改内容是否是外交上的内政干涉?参事官长谷川和年答道:关于教科书的记述问题当然应该由各自国家处理,但我认为中国提出的要求应该谦虚接受。不管如何,中国没有强制性要求订正篡改内容,这样中国的行为不属于一般国际法所禁止的干涉行为[9]。

在7月30日的外务委员会上,土井议员质询外务省条约局局长栗山:《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虽然规定内政互不干涉,但我认为此次中国并没有违反内政不干涉原则。栗山局长答道:国际法上的干涉是一国使用某种武力或其他强制力对另一国应自由决定的事项施加压力的行为。我理解的《中日共同声明》或者《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所说的不干涉内政,是指禁止出现上述国际法定义中的干涉行为。土井议员进一步要求栗山局长确认:中国这回不相当于内政干涉,可以这么解释吧?栗山回答道:我想言语并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从国际法角度来说,就像我刚刚说明的那样,并不属于干涉内政的性质范畴之内。土井议员:这样的话,这不能称之为内政干涉[18]。从上述可知尽管有诸如松野幸泰等阁僚发表“内政干涉”的言论,但代表日本政府接受国会质询的宫泽官房长官、文部省小川外相以及外务省官员并不认为中国的交涉是“内政干涉”之举。渡部昇一所谓的“内政干涉”论调并不是日本政府的态度,也没有正式记录给予证明。

但日本阁僚“内政干涉”的言论还是引起中国的警惕,8月5日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吴学谦严正驳斥了日本阁僚所谓“内政干涉”的言论,并阐明此次中国对日交涉是符合《中日联合声明》之举。“日本政府一些高级官员且有公然违背事实,背离中日联合声明,甚至反而指责中国提出交涉是‘干涉内政的言论。我方在上次交涉中就指明,日方在审定教科书的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都是涉及违反历史事实、背离中日联合声明的原则、损害中日友好基础的。”[7]359随后日本的樱内外相同样没有使用“内政干涉”回绝中国的交涉,而是呼应中国吴学谦副外长的讲话,主张按照《中日共同声明》精神解决这次教科书问题。在8月9日的众议院外务委员会上,樱内外相面对质询时指出,日本政府应该认识到国际社会对侵略战争的严厉批评态度。为了解决此次教科书问题,作为外相认为应该按照《中日共同声明》中“深刻反省”精神,日本政府内部进行协调[19]。

最终文部省发表正式见解,承认在审定教科书中有将“侵略”篡改为“侵攻”、“侵入”,将对东南亚“侵略”篡改为“进出”等行为,在以往的审定中存在将对中国“侵略”篡改为“进出”的行为[20]。最终8月26日,宫泽官房长官发表“宫泽讲话”,“该日韩联合公报,日中联合声明的精神,在我国的学校教育、教科书审定之际,也当然应该受到尊重,而今天韩国、中国等国家对与此有关的我国教科书的记述,提出了批评。作为我国,在推进同亚洲近邻诸国友好、亲善的基础上,要充分听取这些批评,政府有责任予以纠正。”[7]370“宫泽谈话”承认日本有责任纠正错误,最终制定“近邻诸国条款”,以此对文部省的教科书审定和民间的教科书编写予以规范和约束。

四、结 论

就“近邻诸国条款”的由来而言,笔者2013年赴日交流时发现渡部昇一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文人的否定论调在日本肆意流行。从1982年日本国会记录来看,文部省从小川文相、铃木局长到藤村课长都承认在审定教科书时存在将“侵略”篡改为“进出”等,因此不论是日本媒体还是中韩等国对日本文部省篡改行为的批评都不是“误报”和“误解”。日本媒体披露文部省的篡改行为后,中国对日本提出正式交涉其依据是《中日联合声明》中的相关规定,虽然有松野等阁僚大放厥词批评“内政干涉”,但接受国会质询的宫泽官房长官、小川文相以及外务省官员都不认为中国的正式交涉是“内政干涉”。最终日本政府发表“宫泽谈话”,认可《中日联合声明》精神,宣布日本政府对教科书记述有责任予以纠正,制定“近邻诸国条款”,以此规范日本文部省的审定和日本出版社的编纂。“近邻诸国条款”意义重大,在安倍政权尝试启动废除该条款之际,需要我们给予充分关注,并做好理论准备。

[参 考 文 献]

[1] 高橋史朗.近隣諸国条項—百害あって一利なし[J]. 諸君, 34(2):169.

[2] 自民党政権公約[EB/OL].https://www.jimin.jp/policy/manifest/.2015-01-01.

[3] 近隣諸国条項の撤廃等に関する請願[DB/OL].http://www.shugiin.go.jp. 2015-01-01.

[4] 戦時におう復古調,教科書統制、一段と強化[N].毎日新聞,1982-06-26.

[5] こう変わった高校教科書,教科書さらに「戦前」復権へ[N].朝日新聞, 1982-06-26.

[6] 日文部省审定课本歪曲历史美化侵略[N].人民日报,1982-06-30.

[7] 田桓.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 第096回国会衆議院内閣委員会第19号昭和五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日[DB/OL].http://www.shugiin.go.jp/.2015-01-01.

[9] 第096回国会参議院文教委員会第12号昭和五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日[DB/OL].www.sangiin.go.jp/.2015-01-01.

[10] 日本学者根据修改教科书的事实指出:文部省篡改历史的责任不容推卸[N].人民日报,1982-07-30.

[11] 小島晋治.教科書問題―何が問われているか[J].中国研究所教科書問題を考えるシンポジウム報告特集,1982:5.

[12] 第096回国会衆議院文教委員会17号昭和五十七年七月三十日[DB/OL].http://www.shugiin.go.jp/.2015-01-01.

[13] 日本外務省.「歴史教科書問題」整理番号03-6442(2)昭和五七年の教科書問題―経緯と問題点[Z].1986-09-10,3.

[14] 辻寧人.教科書検定―黒い思想の系譜 [J].前衛,1982(11):1-2.

[15] 藤原彰,本多公栄,吉岡吉典.教科書問題と戦後政治の原点[J].前衛,1982(10):34,37.

[16] 軍国主義化の表れ[N].サンケイ新聞,1982-09-08.

[17] 内政干渉になる場合[N].朝日新聞,1982-07-24.

[18] 第096回国会衆議院外務委員会23号昭和五十七年七月三十日[DB/OL].http://www.shugiin.go.jp/.2015-01-01.

[19] 第096回国会衆議院外務委員会24号昭和五十七年八月九日[DB/OL].http://www.shugiin.go.jp/.2015--01-01.

[20] 教科書検定—文部省の見解要旨[N].朝日新聞,1982-08-10.

Refuting Japanese Rightwing Literatis Criticisms on the Claus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WANG Yuqiang

(Institute of Japanese Studies, College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Abstract: In 1982, to settle the issue of Japanese textbook,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made the claus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Kinrinshokokujyoukou) to guide reviewing and writing of textbooks. Shouichi Watanab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Japanese rightwing literati, criticized the clause was resulted from error report by Japanese media and interference in domestic affairs by China and Republic of Korea. So they demand the abolition of the claus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Basing on the 1982 Japans congressional record, this article refutes Shouichi Watanabe and others criticisms on the claus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Key words: the claus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Kinrinshokokujyoukou); the issue of Japanese textbook; the issue of Japanese historical revisionism; miyazawa danwa

[责任编辑:郭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