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伪新民会厚生工作的实质

2015-04-29王强

外国问题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日军

王强

[内容摘要] 日军在武力侵占华北后,为了实现有效的统治,消除沦陷区民众的恐惧、反抗心理,把争取他们的合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日军通过新民会在进行反动理论宣传的同时,还开展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即所谓的“厚生工作”,试图用小恩小惠的方法,求得他们的理解与合作,通过生活上的“关心”来控制他们的精神,监视他们的行动,达到其对中国民众身心统治之目的。

[关键词] 日军;新民会;厚生工作;收买民心

[中图分类号] K2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01(2015)03-0028-05

新民会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于华北沦陷区的反动政治组织。该组织把民众救济、医疗、职业介绍等有关民生的事业,按照日本人的叫法称作厚生工作。这是日伪当局要求新民会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便通过物质、生活的“关心”和“恩惠”来控制沦陷区人民的精神和行动,为日本殖民统治服务。

一、对民众的“救济”

新民会的所谓民众救济事业,主要围绕着春耕资金贷款和农作物种子的借贷展开。新民会认为,华北农村在春耕时缺乏资金和种子“不单是一个农民问题,也是关系到治安的问题”[1]329。所以,为了保证日军的华北治安,新民会对救济事业下了不小力量。

《新民会首都指导部农村试验区肥料种子贷款章程》第二条规定:“凡在本区界内各农户,如因购买肥料种子无法筹款时,均得请求贷款”。第四条:“办公处接到农户申请书应即派员调查,调查相符后再通知各该农户觅取妥保(铺保、农户保)或呈缴契纸抵押,履行借款手续”[2]179。

日伪《良乡县经济复兴会春耕资金贷与细则》的第五条规定:“本会春耕贷款,实行连带责任制”。第七条规定:农民借款时“要编制成组,各组设置组长,接受村长领导”。第十条:“从本会借款,各组的农民、组长、村长负有连带责任。但具有受该地新民会分会长推荐的资格,得到本会贷款,该分会长也负当然的责任。”第十三条规定:“本春耕资金,应在秋季一个月内,连本带息一并偿还。”《细则》还规定“利率暂定月息三厘”,“借款最高额每人不得超过五十元”[1]329-330。

上述《章程》和《细则》中引人注目的是,分别规定了贷款抵押和连带责任制,这就把有关人员用契约的形式约束了起来,便于华北临时政府和新民会控制。取保抵押的规定,实际上就把一无所有的最贫困农民排斥在了贷款对象之外,一贫如洗的农民很难找到铺保或农户保,只能坐以待毙。

1938年度各县贷款总金额38万元,而1939年到夏天已经贷出170万元[3]。这些贷款,虽缓解了少数农民一时的资金困难,但对整个农村来说仍杯水车薪,而且还要受新民主义反动思想的约束。

除春耕资金贷款外,还有秋耕种子资金贷款。如对河北省邢台县第二区南小郭及北小郭两村、第三区孝子村等实施了秋耕资金的贷款,其办法与春耕贷款大体相同。这次秋耕贷款中,贷款者158人,贷款金额106 708元[4]。

作为救济事业,新民会还经营救济院、开设粥场。这虽然不是首次设置,但以前由于经费不足和当权者用意在于为自己涂脂抹粉,所以很少有比较完善、能正常运作的。新民会“试图刷新旧态,实行改善和调查研究,依渐进主义,达到所期目的”[1]356,相继在一些地区建立了救济院。

石门市救济院设立于1917年,当时叫“贫民栖留所”。1926年11月“贫民栖留所”改称石门市教养院。1928年11月,始称石门市救济院。

1938年5月1日, 华北临时政府和新民会相继成立后,赵修身、翟勋臣被任命为石门市救济院正副院长,负责整顿院内事务。院的经费主要靠捐献维持,此外由院工场的所得和院乐队演出收入充之。不足时,伪市公署给予一定补助。

1938年11月11日,石门市设立了冬赈委员会,负责冬天的赈灾救济事业。救济院的正副院长赵修身、翟勋臣成为这个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于是他们把粥场、暖场和戒烟所3个机构设在了救济院内,得到各界捐献4 300余元,共为117 000余人提供了粥食。这项活动开展了3个月,直到1939年3月6日结束。

当时救济院的工作主要是:对被收容的贫民分别进行训练,以培养自我生存能力;设立纸箱组、制鞋组,改善其经营,以供应本院和外销;设置少年劳动者补习班,要求班员边劳动边学习,并为他们选择“合于时代的教科书”;负责罹灾民收容、救助和遣返。对于救济的贫困儿童,“素质优秀”者让他们一心学习,以谋“向上”生活之路[5]。

可见,日伪经营救济院,并不是因为同情和怜悯贫民,而是把魔爪深入一切领域,以通过宣传和培养造就侵略者需要的顺民。

二、民众医疗工作

开展所谓的民众医疗工作,是新民会厚生工作的一部分。新民会通过发放“新民药”、派遣医疗班、设置药箱、开办新民医院、开展防疫工作等,在为群众治病、防病的同时,着重灌输新民主义,宣传日伪统治的“善政”,以图得到群众的拥护与合作。

一是重点向农村发放所谓的“新民药”。到1938年8月,共发放胃肠药251包、眼药285包、“万能膏”247包、解热散233包、灵药236包、寿丹263包,总计1 515包。日伪当局特别强调,发放药品要与当地农民的精神结合起来,即要把施药与新民会的政治奴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工作麻痹人民的思想,弱化人们的反抗心理。为此,新民会前后两次共购入各类药品115箱,合47 500袋。其中,新民会河北省指导部占40箱。

二是配置救急药箱。新民会向各地指导部及外围组织青少年团、青训团、少女团内配置救急药箱,供其工作人员和一般群众应急之用,宣称是为了减轻患者、伤者的疾痛,努力增进群众对药箱的理解。药箱中主要是镇痛定、神经痛定、解热定、咳止定、胃肠定、下痢止定、驱蚊定以及温度计和消毒、止血、包扎用品。

新民会抓住农村缺医少药的严峻状况,通过向基层尤其是农村发放药品、配备应急药箱、减免医疗费等手段来争取民心、控制民心,宣扬奴化卖国的新民主义理论。

三是开展夏季卫生防疫工作。1938年7月以后,华北各地急性流行性传染病极为猖獗,特别是在徐州、开封、新乡等地霍乱横行。新民会在与日军特务部防疫部及华北临时政府防疫委员会密切联络的基础上,以各地的医疗机关为中心开展防疫工作。其内容包括卫生防疫宣传、疾病预防注射、消毒等项。以1938年夏为例,7月上旬确定工作方针,中旬向石门市运送霍乱预防注射液36 000cc,加上各地的合计共200 000cc。同年度,各地预防接种的人员总计329 037人,其中彰德64 928人,石门市50 699人,保定55 496人,开封92 596人[6]。

华北地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战火的蹂躏和连年的自然灾害,使华北地区民众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条件越发苦不堪言,特别是每到夏季传染病蔓延,不仅影响民众健康,更主要的是威胁到日军的安全和其占领区的社会秩序,因而新民会与日军、临时政府医疗部门会积极开展防疫活动,并受到侵略军的赞赏。

四是派遣民众医疗班。新民会向各地派遣医疗班,同时大力宣传、普及新民主义。在开设医疗班时,强调要特别注意与当地地方公署、制药业者和医院建立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做好医疗班经费的筹集和其他有关准备工作,以完成全国民众医疗网的建设[1]369-370。

民众医疗班由医师、药剂师和护士组成。1938年度,医疗班施诊对象:保定地区17 685人,豫北地区13 339人,石家庄地区17 341人,冀东道地区2 265人等。医疗的科别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牙科、小儿科、妇产科、皮肤科、花柳科等,可谓门类齐全、无所不包。

对于下层民众来说,改善经济生活和健康状况,确实是十分急迫的愿望。新民会正是抓住了民众的心理,在开展经济工作的同时向乡村派遣医疗班开展巡回医疗活动。据新民会统计,1938年,仅河北省的保定、石家庄、冀东道以及河南部分地区,接受治疗者就达50 630人。这里虽然不免有其自吹自擂的成分,但也可窥见新民会为了收买民心确实下了很大工夫。

五是经营保定新民医院。保定新民医院是由原来的河北省设立的,最初叫保定平民医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医院遭到破坏,医疗器械尽失。医院恢复后由新民会经营。医院设有内科及小儿科、外科及皮花科、眼科及耳鼻喉科、理疗科、X光透视诊断等。

1938年度,保定新民医院主要从事了保定西门、漕河站等地的伤寒、霍乱、结核、猩红热、赤痢等的免费防疫注射,徐水县、固城站、涞水县施疗以及募集医疗实习生、设置病房等工作。

保定新民医院是得到伪政府支持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医疗机构。新民会为了达到其反动政治目的,抓住下层民众就医难问题,把为日军服务的宣传教化活动与民众生活密切结合起来,通过散发药品、派遣医疗班、开展疫病预防注射和经营新民医院等医疗手段接近民众、收买民心、宣传新民主义[1]366。

三、职业介绍与职业辅导

职业介绍和职业辅导也是新民会厚生工作的一部分,是其通过对下层群众基本生活的关注,达到控制民众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是开办职业介绍所。新民会企图通过职业介绍所,把失业者、流浪者组织起来,以便向亲日伪的方向诱导,进而巩固日军占领区的社会秩序。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失业问题,在社会问题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关系到政治的良否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职业介绍所就是基于这样的宗旨而设立的”[1]322-327。

职业介绍所隶属于新民会市县指导部。在天津,职业介绍所则是新民会天津市指导部劳动协会的一部分。作为它的领导机关,有新民劳工协会和职业介绍委员会,并由这些机关制定了《职业介绍委员会规定》、《新民职业介绍规定》等。天津的《新民职业介绍所细则》规定:职业介绍所设置庶务系、介绍系、特设系。庶务系负责现金出纳,人事,文书的收发、保管,失业者调查,一般求人求职的调查,一般求职者的募集宣传,与其他介绍所的联系等事项。介绍系负责一般求人的申请、登记、开拓,一般求职者的登记、通知、介绍,一般求人求职者的登记,日工的介绍,中日满技术工人的介绍等事项。特设系负责少年少女的职业咨询、职业介绍、求人、申请、受理、开拓,与小学、公共团体的联系、知识分子的职业咨询、介绍、求人、受理等事项。第八条则规定了“本部的活动方针及组织事项,要根据劳动协会职业介绍委员会的决定和会长的命令实行” [1]223,也就是说,一切工作要在新民会的领导下进行,必须通过新民劳工协会的介绍才有可能谋个差事,使日伪通过这些措施完全控制了华北沦陷区的劳动力市场。

二是所谓的奖励副业。华北农民在从事农耕的同时,大多还利用农闲经营纺织、草编、饲养等副业以贴补家用。新民会有鉴于此,就无孔不入地利用农民的这种处境“协助”农民改良技术,并制定了奖励法令,推广有效的做法,声称是为“谋求民生的富裕和农村的自给自足”。1938年,新民会在北京通县、宛平、大兴三县和东、西、北郊区以及良乡实验区等地开展了副业工作。在北京的南郊实验区开设了刺绣讲习所,派人教授刺绣技术。据新民会的资料,他们还准备了一些小型缝纫机,声称要指导农民从手工迈向机械的轨道。此外,在畜牧业方面,新民会还曾从金州运了一些种猪分配到各指导部实验区饲养。

华北地区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特别是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几乎完全靠天吃饭,主要种植玉米、高粱、薯类以及谷子、豆类等杂粮。每逢灾害之年,农民的生活难以为继,许多家庭只好兼营副业以补家用之不足。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农户之间老死不相往来,没有掌握纺织、编织等副业技艺的农户处境艰难,即使能织善编的人也由于交通、信息等不便很难顺利贩卖制品,不得不承受中间商的盘剥。新民会看到了农民的实际需要,通过举办讲习班等方法传授副业技能,并对农副产品实行统一收购、统一贩卖,用这种接近下层民众的手段缓和民众的反日反伪情绪,为了帮助侵略者,新民会可谓绞尽脑汁。

四、开办新民茶馆

新民会为了“教化”民众,掌握群众动态,收集情报,还开办了新民茶馆。即新民会在城乡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盖一个简易的房屋,在屋内和门口摆放一些桌椅板凳,为过往行人免费或廉价地提供喝茶、休息的场所。为了宣传新民主义,新民会在茶馆中摆放一些反共亲日的图书、报刊供人阅览。为了麻痹群众,他们还在茶馆里准备了象棋、围棋、扑克等娱乐品,用留声机播放戏剧、临时政府以及新民会的新闻,对大家进行“日华亲善”、反共防共的奴化宣传。

对于开办茶馆的目的,新民会说其使命在于用休息、娱乐这种民众感到温暖的方式,使他们彻底理解其中国建设的新思想。教化工作是组织他们、诱导他们的第一工作。茶馆可以说是(新民)会的尖兵,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茶馆担负的工作是畅达民意、搜集情报和各种宣传工作。特别应该注目的是通过茶馆工作可以不间断地加以开展。因此其渗透性深刻之处决不能轻视[2]62-63。为了灌输新民主义,“训练民众的思想,进行娱乐教化工作,把民心诱导到贡献东亚和平上来,是举办茶馆的宗旨”[7]。可见,新民会开设茶馆绝不是为民众着想,其政治目的昭然若揭。新民会自己也毫不掩饰地强调:“本会的茶馆,不单纯是喝茶聊天的地方,如果那样就和日本的咖啡馆一样了,没有存在的意义。(新民)会至少每个月投入几百元的经费,为了实现经营茶馆的目的,应该最大地讲求效果和方法”[8]208。换句话说,新民会出钱开设茶馆,不是让大家休闲娱乐的,是为了普及新民主义,是为了监视民众的动态、搜集情报,是为了日本的侵略战争服务。

附属于茶馆的阅览部,陈列新民会出版的书报杂志,让休息中的民众阅览,以灌输新民主义,“启蒙民众的知识”。新民会各地的指导部大多都开设了这样的茶馆,形式上也大同小异。有的茶馆附设有简易的图书室,除陈列新民会发行的出版物外,还播放京剧、河北梆子、豫剧等,以吸引过往行人注意。

新民会在开设茶馆时,还对茶馆职员、茶馆场所等做出了严格的规定[8]206-215。新民会特别要求茶馆工作的职员,要时常对民众给以周到的注意,洞察民心,以诚意引导他们,努力让大家认清新民会的精神以及新民会是个怎样的组织。

在茶馆除附设阅报处或者阅览部、简易图书馆、问事处等外,也播放戏剧、进行演讲、教授日语,开展扫盲工作。在城市的新民茶馆主要是开设阅报处、播放戏剧,其他项目主要是面向农村。比如,以戏剧为重点的河南开封新民茶馆,1938年5月1日开设于繁华的市场入口,那里终日聚集着许多赶集的民众。在茶馆前面设有演讲台,前面摆放着数十条长木凳,供大家小坐休息。据新民会资料,该茶馆里面准备有象棋,设有报纸阅览处,每天利用茶馆者平均500人。茶馆的经费一部分由新民会开封指导部补助,不足部分靠入场费维持。茶馆一天利用的基本情况是:上午开放围棋、象棋、留声机,由民众“自由娱乐”;下午两点到五点,利用市场人们较多的机会,由新民会派员宣传演讲新民主义和时事;晚上主要是演出新民会挑选的戏剧。

新民会利用该时华北地区民众缺乏文化娱乐场所的处境,用一般民众喜闻乐见的茶馆形式,监视民众的言行,分析和搜集情报,开展各种反动宣传。新民会鉴于茶馆的作用,因而把“扩充和改善(茶馆)的设备,作为目标”[9],以便把茶馆办成宣传新民主义、把握民心的重要场所。

此外,日伪新民会的厚生工作还包括控制华北劳工市场,向伪满和日本国内强制输送劳动者从事矿山、工事等重体力劳动等项。

五、新民会厚生工作的特点与实质

厚生工作,是新民会整个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有必要给予更大的重视。虽然由于资料限制这里粗浅的研究仅为抛砖引玉,但也可对日伪的厚生工作归纳出几个特点。

第一,新民会为了使伪华北临时政府的统治渗透到基层社会,把厚生工作作为其全部活动的基础工作来做。从生活援助、医疗活动、贫民救助、职业介绍,以至娱乐活动,都是与普通民众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新民会通过上述这些工作,可以更方便地接触民众,更易于在不知不觉中麻痹和蒙蔽群众,以便有效地贩卖其反动货色,达到为日军服务的政治目的。

第二,日军是企图通过新民会这些活动,巩固自身和傀儡政府的统治基础,在欺骗民心的基础上掠夺农村资源和战略物资,以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这也是日本政府整个侵略政策的组成部分。新民劳工协会和华北劳工协会的活动,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该协会利用许多民众失业的处境,强抓或诱骗劳工,把他们运送到“满洲”和日本国内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弥补日本劳动力的不足,支持其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的需要。

第三,新民会开展厚生工作,是为了以此为平台宣传和普及新民主义,获得民众的支持,以维持日军占领区的社会治安。由于天灾人祸,华北地区的大多数民众生活十分困难,医疗卫生条件极为恶劣。新民会开展医疗保健等工作似乎是在改善民众的处境,但我们绝不能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必须认清新民会工作的反动本质,揭露其诱骗群众、支持傀儡政权统治和日军侵略战争的险恶用心。

第四,新民会开展厚生工作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的特点。每一项活动的开展,从宣传动员、制定计划到培训人员、组织实施、检查指导,都是非常有序地进行,并且日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这说明,开展厚生工作是日本侵略者整个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是其企图对我国进行长期殖民统治的重要一环。

[参 考 文 献]

[1] 新民会中央指导部.新民会年报[R].北京:1938.

[2] 北京市档案馆.日伪北京新民会[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3] 张鍈绪.新民会年余以来的厚生工作[N].新民报,1939-07-04.

[4] 新民报.1940-02-01.

[5] 新民报.1939-04-02.

[6] 新民报.1938-09-22.

[7] 新民会.新民茶馆新民阅览部规则[R].1938.

[8] 岡田春生.黄土地に挺身した人達の歴史(前编)[M].日本:五稜出版社,1986.

[9] 天津新民总会.天津新民总会三十年工作大纲[R].1941.

On Civil Administration Work of Japanese Puppet Organization Xinmin Hui

WANG Qiang

(Institute of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 After invading and occupying North China by force, Japanese army regarded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Chinese people in enemyoccupied area as an important task, in order to realize their effective domination and eliminate Chinese peoples fear as well as resistance. Japanese army launched propaganda of reactionary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ed related activities that maintained close ties with peoples life. They tried to control Chinese peoples mental and physical, keep watch on their actions, and dominate them finally, through many methods, such as bestowing favor and solving difficulty for obtaining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 Japanese army; Xinmin Hui; civil administration work; buy popular support

[责任编辑:秋 阳]

猜你喜欢

日军
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捶醒穿日军制服、行纳粹礼的无知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日军特攻队为何称“神风”
当年重庆“日军战俘营”
美军对日军实施的“饥饿战役”
甲午战争日军作战序列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