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禽流感免疫失败的案例分析
2015-04-29于桂阳郑春芳
于桂阳 郑春芳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3-0039-02
近年来,永州市蛋鸡养殖发展迅猛,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二,随着蛋鸡规模化发展,疾病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尤其是低致病性禽流感成为蛋鸡养殖业的常见病和高发病,往往免疫失败引起发病在生产实践中频频发生,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市蛋鸡产业的发展。2014年我市某蛋鸡养殖户出现产蛋下降为特征的温和型禽流感,笔者经过诊断为免疫失败造成的禽流感病毒感染所致。
禽流感是禽流行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性疾病。目前通过注射禽流感疫苗是预防禽流感有效的措施,但生产实践中因各种原因造成免疫失败常用发生,对养禽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现将我市某蛋鸡养殖户禽流感免疫失败案例报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1 发病情况
我市某年存栏10000只蛋鸡养殖户,于2014年10月15日来我校求诊,鸡群刚开始出现打喷嚏呼吸道症状,有呼噜咳嗽的,第二天就表现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有的流泪,有的伸脖张嘴,发生“咯咯”的叫声,粪便稀,有恶臭味。产蛋量由原来的95%降落至70%不等,蛋颜色变白,部分鸡出现肿头,个别鸡出现神经症状,鸡群出现零星死亡,死亡率大约3%。养殖户采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抗菌素药物治疗均无效。
2 临床表现
病鸡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羽毛松乱、缩颈呆立,发病后产蛋率下降25%左右,蛋重也随之下降,同时蛋壳颜色变浅,软皮蛋和沙皮蛋明显增多,少部分鸡出现扭头神经症状。有的表现咳嗽,有的呼吸困难。大部分病鸡腹泻,排出水样绿色稀粪,且消化不良。
3 剖检病变
剖检主要表现:冠子发紫,胰脏边缘处血线长而鲜红,腺胃乳头水肿,大多数不出血,大多数表现严重的肠炎症状,肠道广泛性呈斑点状出血,直肠呈条状出血;有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水肿,内有白色粘稠分泌物;肾脏肿大出血,有尿酸盐沉积。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剖检病变等分析,初步诊断为禽流感。鉴别诊断:死亡率只有3%,可排除鸡新城疫,因鸡新城疫可发生于任何日龄鸡且死亡率高;根据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可排除减蛋综合征。
4.2 实验室诊断 用棉签采集病鸡泄殖腔粪液,采用禽流感新城疫抗原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进行诊断,结果显示为禽流感阳性。
4.3 禽流感抗体检测 随机采集蛋鸡群50份血清,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鸡群血清中H9免疫抗体水平。HI抗体效价≥4log2,判定为免疫合格。结果显示:50份样品,H9免疫抗体水平合格样品27份,百分比为54%,免疫抗体水平不合格样品23份,百分比为46%,说明该蛋鸡养殖户鸡群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不达标,一般要求鸡群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至少达到60%以上。
5 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从采集血清样本分析结果来看,该蛋鸡养殖户禽流感H9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只有54%,综合分析诊断可得出该病为免疫失败造成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感染所致,引起免疫失败原因有多种多样的因素,有疫苗方面的原因,也有非疫苗方面的原因,有些是单一的,有些是混合的。根据笔者临床经验,认为在蛋鸡生产中主要原因还是免疫程序不合理、操作不规范和免疫抑制病的存在,这些均会影响免疫效果,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5.1 免疫程序不合理 大多数养禽户对免疫接种的时间没有科学合理安排,根据自己工作方便、临床经验和仿照其他养禽户的免疫程序等来安排免疫接种,还有部分养禽户免疫剂量少,整个蛋鸡饲养过程中只免疫1次,有些养鸡户在蛋鸡开产后不进行任何免疫接种,大部分养鸡户没有根据鸡群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科学免疫程序,这些均很容易造成禽流感免疫失败。
5.2 操作不规范 在免疫注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注射速度过快引起打漏针、穿透针和空气针等现象,致使免疫剂量不足,从而直接影响免疫接种效果。
注射剂量不准:大多数规模化蛋鸡养殖户在注射疫苗一般很少使用连续注射器,多使用一般普通注射器(10ml、20ml),这很难准确把握剂量,再加之白天要忙于饲喂蛋鸡多安排晚上注射疫苗,难以保证使用剂量准确。有研究表明皮下注射0.3~0.4ml/只没有注射0.5ml/只效果好。
使用失效或效价低的疫苗,高温、冷冻、阳光照射、疫苗启封时间过久等均会导致疫苗效价下降,甚至失效。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部分养殖户没有按说明书要求的保存条件来保存疫苗,致使疫苗在有效期内失效造成免疫失败;有些养禽户将禽流感灭活苗与鸡新城疫弱毒苗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保存,造成疫苗的破乳分层;疫苗启封后,最好12h内使用完,不能超过24h,当天未用完的疫苗应废弃,有个别养禽户隔天使用的,还要些养禽户未使用完的疫苗在冰箱内反复冻融多次使用,造成破乳分层。
5.3 免疫抑制的影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球虫病、霉菌毒素等能损害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和淋巴组织,从而导致免疫抑制。尤其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感染可以造成免疫系统的破坏和抑制,从而影响免疫效果。另外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卡那霉素)对B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也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鸡群发病期间接种疫苗,还可能发生严重的反应,甚至引起死亡。
6 小结
禽流感免疫是防控蛋鸡禽流感的重要措施,养殖户应根据本地和本场禽流感流行情况和规律,要定期进行禽流感免疫、监测,制定适合本场的合理免疫程序,以有效地防控蛋鸡群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对于鸡群而言,禽流感免疫合格率必须达到60%以上,低于60%时鸡群需要全部进行免疫。同时还要把好疫苗质量关和严格规范免疫操作,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进行运输和储藏,建设疫苗效价损失,疫苗来源必须可靠,尽量购买有效期长的疫苗。还要考虑减少不良因素对家禽的干扰。这些均是避免免疫禽流感免疫水平低下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解明华,彭海生,鲁富有,等.规模蛋鸡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4,(01):8-10.
[2] 季太平,李超,刘立涛.山东省部分地区产蛋鸡群低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状况调查[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03):48-49.
[3] 常维山,王剑,张伟华.禽流感免疫失败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J].中国家禽,2011,33(20):50-51.
[4] 董浩.散养鸡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低下问题的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09,(05):121+187.
[5] 秦华,李风龙,卢华伟.禽流感疫苗免疫失败原因探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6,(05):82-83.
[6] 赵朝霞.禽流感免疫水平低下的原因剖析[J].中国动物检疫,2006,23(10):37-38.
[7] 张鹏.禽流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控制策略[J]. 现代畜牧兽医,2006,(1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