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蛋高峰鸡新城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15-04-29任晓斌

家禽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肌体产蛋鸡新城疫

任晓斌

发病情况  近年来,非典型新城疫对鸡的危害越来越大,越来越隐蔽,也是目前在生产中难以达到稳定控制的一个疾病,该病依然是养鸡生产中的最大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否则稍加疏忽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是产蛋鸡发病呈上升趋势,现将笔者15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流行情况  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多集中于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尤以每年的春节前后最为严重,多呈大面积流行。180~300日龄的高峰蛋鸡最易发生,130~150日龄的初产蛋也易感染,350日龄后的产蛋鸡极少发病或发病较轻。蛋鸡饲养集中的区域发病率高,传播迅速,症状严重,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严格按照当地免疫程序进行科学免疫的鸡群发病率低,产蛋下降少,病程短;忽视局部免疫,不注重卫生管理的鸡群发病率高。一般产蛋下降20%~30%,严重的产蛋下降50%以上。死淘率一般为0.5%~1%,重者高达3%~8%。

症状及病变  初其大群状态基本正常,仅有轻微呼吸道症状,2~3d后呼吸道症状加重,表现为呼噜、伸头。个别鸡精神不振,采食略有降低,粪便稀薄,伴有黄、白、绿稀便。随着病程的发展,产蛋开始下降,轻者5~7d下降20%~30%。重者2~3d产蛋降至20%~30%,甚至停产,病程5~7d。一般大群精神状态恢复较快,但产蛋恢复慢,轻者15~20d,产蛋恢复到85%以上。重者难以恢复到原来的产蛋水平,30~40d仅能恢复到50%~75%左右的产蛋率。发病期死淘率一般为0.05%~1%。产蛋下降期较少出现劣质蛋,但在恢复期出现大量的白壳、薄壳、沙壳及无壳蛋。有些产蛋鸡群发病后,外观精神、采食量、粪便基本正常,仅表现为明显的产蛋下降,蛋壳发白、几乎无死亡,但已出现假母鸡。

主要病变:气管环出血,个别鸡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偶见“枣核样”病变,大部分鸡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部分直肠有条纹状出血,个别鸡伴有卵黄性腹膜炎。

综合控制技术预防措施:注重卫生管理,强化消毒措施,减轻环境污染。定时清除舍内外污物及粪便,保持洁净的饲养;每周用消毒剂带鸡消毒1~2次,每月对外环境用火碱消毒1次,对病死鸡及粪便做好无害化处理。切忌乱丢病死鸡、随便存放鸡粪;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感染机会。鸡舍应设防护网,防止飞鸟进入;避免非饲养人员特别是病死鸡收购人员及鸡粪贩运人员进入。对装运鸡蛋、饲料用具彻底消毒,以减少感染机会;加强饲养管理,控制慢性疾病,提高肌体抗病力。采用高品质饮料,保证营养均衡,提供适宜环境条件,舍温保持在18~22℃为宜,合理通风,保持一定的温度,定时补给光照。根据天气情况及鸡群状态适量投服药物,以控制沙门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球虫、绦虫、蛔虫等疾病,使肌体保持较好的抗病力;设计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时做好免疫接种,以提高肌体特异性抗病性。120~130日龄用新城疫Ⅳ系疫苗点眼、滴鼻,用新城疫灭活苗注射免疫。180~200日龄用新城疫C-30疫苗饮水免疫1次,以后每2~3月用新城疫Ⅳ饮水。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及抗体检测情况,采用新城疫Ⅳ系点眼、滴鼻,同时注射灭活苗。

扑灭措施:提供合理的温度及通风,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淘汰部分无治疗价值的病弱鸡只并进行无公害处理。每天对鸡舍带鸡消毒1次,每周对舍外消毒3次,以减轻病原对环境的污染。用恩诺沙星或强力霉素大群投服,以提高肌体抗病力,控制细菌病继发感染。用新城疫Ⅳ系或者新城疫C-30疫苗进行点眼、滴鼻,切忌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以免引起较大死亡,以避免交叉感染。

小结  近年来,在商品蛋鸡生产过程中,虽然人们对其免疫及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养殖密度不断加大,环境污染严重,营养不平衡及多种免疫抑制因素及强毒株的影响,新城疫在养鸡生产中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其中产蛋高峰鸡群新城疫发病更趋严重。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引发产蛋大幅度下降的疾病中,新城疫发病率占70%左右。一般产蛋高峰鸡群产蛋下降20%~30%;严重的产蛋率降至20%~30%,甚至停产。新城疫已成为严重危害商品产蛋鸡的传染病,切实做好新城疫的防控是稳定蛋鸡高峰生产的重要工作。

猜你喜欢

肌体产蛋鸡新城疫
产蛋鸡猝死防治分析
春绽
产蛋鸡猝死症防治分析
种业创新提升国产蛋鸡竞争力
人不是有病时才“病”的
人不是有病时才“病”的
鸭新城疫研究概况
冬季产蛋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如何正确使用新城疫疫苗
鸡大肠杆菌病与新城疫混感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