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禽场常见消毒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5-04-29许英民
许英民
中图分类号:S858.31.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3-0027-04
消毒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些年来养禽场向着规模化、大型方向迅猛发展,养禽场的消毒显得非常重要。可是目前有些养禽场对消毒的重要性还是认识不够,笔者在养禽场工作多年,就养禽场常见消毒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1 养禽场常见消毒存在的问题
1.1 养禽场环境不彻底消毒 养禽场的管理不善,粪便到处堆放,处理不及时,一到夏天蚊、蝇乱飞,很容易引发传染病。禽舍内有害气体严重超标,特别是北方,一到冬季为了保温,关闭门窗,使舍内通风不良,粪便及其发酵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常常诱发呼吸道传染病。夏天养禽场存在大量的污物、垃圾,如粪便、饲料残渣、禽体表脱落的羽毛等物,以及鼠类的排泄物、污水或其他污物,这些有机物中都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不及时清理和消毒,都是疾病暴发的隐患。
1.2 消毒不到位,又不能坚持消毒 有些养禽场只注意禽舍内部环境的消毒,而不注意禽舍外部的消毒。在养禽场的出入口处,不设消毒槽、更衣室等,有的虽然设置了相关设备,但管理不上去,使得外来人员出入得不到控制,尤其是一些收购禽类的商贩随意出入,造成外来病菌的传播,疫情不断蔓延。有些养禽场没有定期的消毒制度,思想麻痹,一忙起来就忘消毒也是有的。
1.3 消毒药配制不当,不同消毒液混合使用 有些养禽场买来消毒药,不按药品说明书的用法进行操作,或缺乏配药的量具,如天平、量杯等,认为消毒药浓度大一点好,把配的消毒药的浓度提高,这是错误的,浓度大往往会刺激鼻粘膜,引起呼吸道疾病,随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药混合一起使用,不但不能增强消毒的效果,还可使药物发生拮抗,或酸碱中合等不良反应,甚至还会出现某些副作用。
1.4 紫外线照射、生石灰消毒不可取 养禽场在禽舍的入口处,设立紫外线灯照射,实际效果不太理想,有时由于不到时间就走了,达不到消毒目的,还可能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紫外线消毒为直射,所以穿透力较小,一般可设置在消毒更衣室内,工作服、鞋、帽等衣物,应于每天下班后挂在更衣室内,可用足够的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生石灰在遇到水生成带有氢氧根离子的熟石灰,这样才具有消毒作用,如熟石灰放置时间太长,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从而失去杀菌消毒作用。所以,生石灰需要现使现配才行。如果对墙壁、天花板进行消毒时,可配成20~30%的乳剂,进行消毒。
1.5 消毒池中的药液更换不及时,池中放草帘或锯末 消毒池中的药液一放就是1、2周或时间更长,如火碱在水中不断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逐渐被消耗,消毒效果也随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所以,每天就要更换1次。此外,更换消毒药的时间还要根据过往的车辆、人员的数量即天气变化等情况而定,车辆和人员多导致消毒药的颜色发生改变,浓度将会降低,消毒药的性能也会降低。下雨天消毒药被雨水稀释药液的浓度也下降,这时也应更换消毒药。在消毒池中放置草帘或锯末等物体,供人员、车辆通过,均会使消毒药受到影响,这些物体可使消毒药失效或消毒药效力降低等。
1.6 允许外来人员随便进入禽舍 一般养禽场是谢绝外来人员参观,必须进入场区时,经批准后和工作人员一起进行严格的消毒方能进入。场区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脱衣、洗澡、更衣、换鞋进入场区工作。负责免疫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免疫完一批禽,可用消毒药液洗手。
1.7 饮水不消毒 这是一个广泛不被注意的问题,禽的鼻孔与饮水器接触,致病微生物进入鼻腔可感染呼吸道疾病,一般使用圆形饮水器很容易受到污染。如果水不消毒,可存在病原微生物,主要有巴氏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等。病毒有疱疹病毒、新城疫病毒、副粘病毒等,水中还可有寄生虫卵,当禽饮用了带有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卵的水时,当禽抵抗力低时就可使其发病。
2 养禽场常见消毒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环境消毒及绿化养禽场 养禽场周围的环境以及场内干粪收集池、污水池、下水道出口等设施应根据天气情况,每个月可用消毒威或20%生石灰乳进行消毒1~2次。定期对养禽场内、外主要道路进行彻底消毒,可用2%~3%苛性钠溶液。每栋禽舍门口出入口处都要设置脚踏生石灰溶液消毒槽,可根据情况每周至少要更换2次以上。养禽场的大门口应设置消毒池,消毒液可用2%~4%苛性钠溶液,每周更换2~3次,在池的上方最好要建有顶棚,以防止日晒雨淋。要及时清理场内的杂草,平整场内地面,排出低洼地方的积水、污泥和脏物,疏通水道,在周围种上花草树木,成为一花园式的养禽场,同时要搞好养禽场的环境卫生 。
2.2 消毒剂的选择 市售的消毒剂,品种很多,但每种消毒剂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应该根据消毒环境条件、消毒对象等进行选择适合的消毒剂。选择消毒剂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兽药店去购买,尽力选择对禽无害、无残留、在空气中较稳定而且使用方便的消毒剂。如养禽场出入大门和外部环境的消毒可选用碱性消毒剂,可用2%~4%苛性钠、10%~20%漂白粉乳剂、生石灰等。如饮水可用漂白粉1L水中加入6~10g漂白粉,进行搅拌,30min后即可饮用。带禽消毒可选用0.2%过氧乙酸、0.3%百毒杀等。配制消毒剂时,一定要阅读标签上的说明书,配制实际浓度,预防性消毒可用0.1%~0.2%苛性钠溶液,杀灭疫病用的药液可用2%~3%苛性钠溶液,一定要坚持现用现配,不可长久贮存。
2.3 工作人员、用具及车辆消毒 在养禽场工作人员,进入场内的生产区,一定要更换清洁的工作服、鞋、帽。工作服、鞋、帽应定期进行清洗、更换,清洗后的工作服晒干后,要用消毒液熏蒸消毒20min。工作服不得穿离生产区。出入禽舍的蛋托、蛋箱等用具应定期消毒。一般采取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威等消毒药进行喷洒消毒,然后放入密闭室内用甲醛熏蒸消毒30min以上即可。进入养禽场装运禽蛋、雏禽的工具及车辆,因为车辆到处都走,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机会就更多,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可用2%苛性钠液、0.35%~1%复合酚、强力消毒王15~20g/10L水,做喷洒消毒。
2.4 禽舍消毒 当禽被全部销售或屠宰后,应对禽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先要清扫禽舍,清除舍内的粪便、垃圾、污物及灰尘。然后对垫料也要清除,把用过的垫料运往处理场地堆积发酵或焚烧,一般不再用作垫料。对禽舍内的饲养用具,如饲槽、饮水器等先用清水浸泡刷洗,然后再用0.2%过氧乙酸消毒药水浸泡或喷雾消毒。对禽舍地面、墙壁、天棚等各个部分能刷洗的地方要先刷洗晾干,在用百毒杀1:300倍的稀释后,喷雾消毒。在下批雏禽进场前2d,进行熏蒸消毒,可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g,加水20ml,熏蒸24h,关闭门窗。熏蒸消毒时,最好温度控制在20℃以上,相对湿度为60%~80%,消毒结束后再打开门窗排出残余气体。
2.5 孵化室消毒 每个养禽场均应在孵化室通道的两端设置消毒池、洗手间、更衣室,工人及工作人员进出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消毒。孵化器及其内部设施,如蛋盘、搁架、雏禽箱、蛋箱、门窗、天棚、室内外地坪、过道等都必须进行清洗及喷雾消毒。可用0.2%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雾消毒。第1次消毒后,在进蛋前还必须进行1次密闭熏蒸消毒。孵化室每立方米空间,可用甲醛28ml、高锰酸钾14g、水10ml,熏蒸20min,确保下批出壳雏禽不受感染。此外,孵化室的废物不能随便乱扔,必须妥善处理,因为蛋壳等带病原菌的可能性非常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污染。
2.6 育雏室消毒 在每批雏禽进出前后,都必须对育雏室内所有工具、饲槽、饮水器等进行清洗和消毒,可用百毒杀1:300倍的稀释液进行消毒。对室内外地坪必须清洗干净,晒干后用药液喷雾消毒,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雾消毒。地面可用10%漂白粉乳剂喷撒。入雏前还必须再进行1次消毒,确保雏禽不受感染。育雏舍的进出口也必须设立消毒池,在消毒池里放2%~3%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脚踏消毒。洗手间、更衣室、工作人员进出也必须严格消毒,可用1:300的氯胺-T(氯亚明)或0.3%~0.5%次氯酸钠的消毒,穿上工作服,严防不慎带入病原菌进入育雏室。
2.7 带禽消毒 在养禽场是指禽入舍后至出栏前定期的消毒,对禽舍环境及体表进行喷雾,从而杀死空气中悬浮和附着在禽体表的病原体。经常进行带禽消毒,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每次带禽消毒前应将舍内的垃圾、灰尘和蜘蛛网清扫干净。一般在禽10日龄以后即可实施,育雏期应每周进行1次,育成期每周2次,产蛋期可每3d消毒1次,消毒可在捡蛋后进行消毒。喷雾的距离以1m远为宜。喷雾时舍内的温度应比平常高3~4℃,冬季应将药液温度提供到室温。可用来作带禽消毒的药物有0.1%新洁尔灭、0.2%过氧乙酸、0.2%~0.3%百毒杀、次氯酸钠溶液等。
2.8 饮水的消毒 养禽场饮水中,多数细菌、病毒、霉菌和其他微生物对机体是无害的,但它们与水中的一些特殊物质形成有关(如污泥等),对水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致病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可引起禽致病作用,并降低禽的生产性能。禽场污水处理不当,特别是下雨天,四周的水流入地下,污染环境和地下水,使禽常发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鸭疫里默氏菌病等。对水要进行消毒,其方法:用百毒杀1:10000~20000稀释,可用于饮水的消毒。漂白粉(含氯石灰)6~10g/m330min后即可饮用。次氯酸钠原液稀释1:1500~3000,直接加入水中即可。
2.9 消除废弃物的污物 养禽场产生的生产垃圾主要是粪、污水 、垫草和污物等,经过有机发酵,是一种农作物的好肥料,给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通过土壤中微生物发酵作用,改良了土壤,从而提供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在使用禽粪之前,应对禽粪、污水、垃圾无害化、有机发酵处理,采用“腐熟发酵法”,可有利杀灭粪中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卵,净化了场区的环境,又有效防止禽粪对人和禽健康的危害。对于污水的处理,可经过机械分离、生物过滤、氧化分解、滤水沉淀等处理后,可循环使用,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可节约开支,又有利于疫病的防治。
2.10 养禽场对死亡禽尸体的处理 养禽场病死的禽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传播疫病的主要来源,处理不当极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和对环境的污染。目前,主要是采用以下两种办法:焚烧,简单的进行焚烧,仍可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可采用专用焚烧炉进行焚烧,由于高温焚烧彻底,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全部被杀死,传染源被消灭。同时,经过启动焚烧炉的水循环过滤系统,避免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黑烟对环境的污染,是较为理想的焚尸措施。深埋,一般是挖一个坑,3~4m深,将禽的尸体装入塑料袋中,放入坑内,用土掩埋上,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很容易造成水源的污染。对于病死禽的污染物要用3%苛性钠溶液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2.11 养禽场对虫、鼠、鸟害的预防 养禽场要消灭蚊、蝇,必须彻底堵住孳生蚊、蝇的源头,禽的粪便、垃圾、污水、垫料和场外的死水池等,禁止禽舍内、外散落饲料、禽粪等;另一方面是喷洒药物,养禽场可用0.1%溴氰菊酯进行喷洒效果较好,门窗可钉上纱窗,防止蚊、蝇进入。养禽场要灭鼠,保证禽舍没有鼠洞,饲料库可采用铁门,窗户要用铁沙网钉上,一旦发现鼠洞,可投入适量的的福尔马林溶液,而后用水泥封住洞口。也可采取药物、电子捕鼠器、鼠夹子、压板、捕鼠笼等相结合进行灭鼠。还可禁止飞鸟进入场区,除了带来应激外,还可带来疾病的传播。
3 结语
在养禽生产中,消毒对禽病的预防作用很大,每个生产过程和每项生产指标都受消毒的影响。有些养禽场消毒工作特别差,禽舍密集、周围环境恶化、死亡禽的尸体到处乱扔或被狗叼吃,粪便在禽舍的周围堆放,老鼠乱窜,蚊、蝇乱飞等,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给传染病的暴发埋下隐患。因此,要加强禽舍内、外环境的管理很重要,必须提高对消毒认识,要有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就可控制住疫病,传染病就不会发生或发生轻微,可保证禽健康生长,养禽业才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