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学习: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路径

2015-04-29马东霄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31期
关键词:技术技能人才

马东霄

摘 要 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企业学习能够有效促进职业能力开发。基于企业学习促进职业能力开发的正向激励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建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企业学习行为模型,包括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协同模式、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耦合形态、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通制度,并提出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实现路径——“整合”与“分散”路径,即工学整合式学习与分散式学习。

关键词 企业学习;职业能力开发;技术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1-0015-06

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必要路径是终身学习。在企业工作场域中,学习者逐渐习得知识与经验,重构其职业能力结构,逐渐内化、稳固并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水平。知识和经验的获得需要通过企业场域中的学习形式、学习制度和学习机制共同发生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企业学习模式与实现方式,这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过程,亦是企业学习的过程。本研究基于“做中学”理论,分析企业学习促进职业能力开发的机理,建构企业学习行为模型——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协同机制、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耦合形态、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通制度,据此提出“整合”与“分散”两种企业学习实现路径——工学整合式学习和分散式学习。

一、“做中学”:企业学习促进职业能力开发的机理

(一)职业能力开发的“做中学”本质

“做中学”是职业能力开发的企业学习本质。“做中学”是学习者在工作实践中同步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者在没有正式教育参与的工作情境中,逐渐吸纳相关专业知识、结合职业经验与经历、转化为知识能力、内化并建构自身的职业能力系统。

对于长期扎根于企业工作实践的技术技能人才而言,“做中学”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是从“新手”到“专家”的持续性发展历程,实质是学徒对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的摸索累积过程,技术技能与素养等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并逐步提升。在此过程中,技术技能人才能力成长与企业的技术进步与经济获利,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相互促进发展。基于知识经济学理论,“做中学”是学习者在集体环境匹配与组织发展过程中,获得企业组织的工作认可、效率和成绩,逐渐发展个人职业能力的学习历程。

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组织中的“做中学”,与学徒制类似,是新手学徒向专家师傅拜师学艺、取经受教的学习过程。基于企业组织的经济效益观点,企业组织中的“做中学”具有明确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关系:其成本投入是技术设备、具有成熟工作经验的员工师傅,以及新老员工经验交互机会的创设、新员工未适应新设备而产生的效益折损;其效益产出主要在于员工与企业两个层面。首先,“做中学”使企业员工逐渐获得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能力,逐渐成长为技术技能人才,对企业生产要素产生积极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其次,“做中学”使企业组织提升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生产资料转化为产品的生产效益,增强了企业组织吸引优质人力资本的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潜力[1]。

(二)企业学习促进职业能力形成的机理分析

企业学习是“做中学”在企业工作情境中的阐述型概念,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有效手段。企业学习促进职业能力开发的机理是: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学习对其职业能力开发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基于人力资本理论①,提炼出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学习情境的有效因素(si),探究职业能力开发(y)受到企业学习(si)的正向激励关系是存在的,而且具有四个正向激励影响因素。

1.企业学习正向激励职业能力开发的关系存在性

函数y值曲线与时间t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具体示意如下:横坐标表示企业岗位工作时间t,开始时间t1,终止时间t3,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中效率最高的时间是t2;纵坐标表示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综合效果y,y1是未进行企业学习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够达到的最大职业能力开发效果,y2是具有企业学习经历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够达到的最大职业能力开发效果,y1和y2对应的企业工作时间是t2,y1>y2表示企业学习经历使职业能力开发效果达到峰值。

图1 企业学习对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关系函数曲线

2. 企業学习正向激励职业能力开发的的四个因素

职业能力开发(y)受到企业学习(si)的正向激励关系可以表达为如式1所示的函数关系。企业学习有四个有效情境因素[2]——技术技能人才的个人条件s1、职业岗位的特性s2、企业学习的人员条件s3、企业学习的制度条件s4。鉴于f'(si)>0,si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效果呈现出单调上升关系,表示企业学习对职业能力开发具有积极和放大效用。

y=f(si)  (i=1,2,3,4)                                      式(1)

第一,技术技能人才个人条件s1是企业学习的有效情境因素之一,主要是指个人的努力程度和专业理解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入职之前的个人禀赋,以及在正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过程中所习得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个人条件表现为坚韧的学习精神、对技术技能的专业悟性和思考逻辑范式等,能够应对工作过程中的挑战,利用过去的间接性经验解决当前问题。

第二,职业岗位的特性s2是企业学习的有效情境因素之二,主要是职业与岗位工作的系统性、完备性、创新性和时效性等,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学习中,需要实现两方面因素的平衡——对职业工作的广域探索与深度挖掘。

第三,人员条件s3是企业学习的有效情境因素之三,主要指企业学习的组织形式与规范化模式对员工形成的学习氛围。在企业学习组织健全的企业中,不同层级的技术技能人才内部和层级之间,都会形成进取与竞争的积极学习氛围,这成为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重要因素[3]。

第四,制度条件s4是企业学习的有效情境因素之四,主要是指学习制度的完善与学习的契约化。鉴于资源调配模式市场化,企业的竞争压力巨大,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薪酬与学习相互促进局面,进而企业学习制度也有条件建立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交互制度,这成为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促进因素[4]。

二、形态、制度与模式: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企业学习行为模型

基于企业学习促进职业能力开发的正向激励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建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企业学习行为模型,包括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协同模式、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耦合形态、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通制度。

(一)企业学习的模式: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协同

技术技能人才的企业学习模式是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相互融合的协同模式。基于企业学习的情境性因素之职业岗位特征,技术技能人才的学习需要面对两个维度的创新——广域开拓与深度挖掘。因此,企业学习的模式需要合理协同两个学习维度,构建企业学习的协同模式。

探索性学习(explorative learning)是对已有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与经验作出广域拓展和试探,通过岗位实践去验证并选择技术技能优化方案,逐渐实现生产技术技能的完善与改良,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5]。挖掘性学习(exploitative learning)是一种目的性较强的深入性学习行为,聚焦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中的关键性环节和技术较为成熟的专业领域,提炼并完善核心工作任务涉及的技术知识结构与技能操作规范,优化原有技术技能范式,提升技术知识在实践生产中的转化率,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当前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可执行性技术,多为业内熟悉的技术范式,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的教育与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索性学习,才能够有效深入挖掘和开发人力资本潜力[6]。

企业学习的协同模式需要将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合理并入,充分开发技术技能人才的显性和隐性职业能力。首先,为应对动态环境的挑战,企业组织技术技能人才个体进行探索性学习,摸索并创新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培养操控高新设备的能力,开发相关专业岗位领域范畴的显性职业能力。其次,在企业某关键生产环节中,着重开展技术技能人才的挖掘性学习,提炼核心技术技能观点,结合生产过程的实际条件,发展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改良生产工艺的能力,逐渐开发技术技能人才的隐性职业能力[7]。再次,企业学习的协同模式重在平衡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当企业组织所处的发展环境暂时稳定,挖掘性学习模式将探索性学习模式获得的显性技术技能成果,进行反复应用并实施适应性创新,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技能反思,储备岗位创新能力,将显性能力逐渐转化为隐性能力,进而形成明确而成熟的技术技能解决方案,逐渐完成隐性能力与显性能力开发之间的互通与协同。

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企业学习模式,需要平衡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资源占有率[8]、循环切换两种学习的频度、协同两种学习的条件[9],提升学习效率与知识能力[10],促进显性与隐性职业能力开发。

(二)企业学习的形态: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耦合

技术技能人才的企业学习形态是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耦合。基于企业学习的情境性因素之人员条件,需要在各层级职业人内部和层际之间营造出进取和竞争的学习氛围。由于学习是生产实践的知识经验在人头脑中的建构,企业学习的情境因素与技术技能人才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融会贯通、转化、重构、创生成稳固的职业能力。因此,企业学习的形式需要耦合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两种形态。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过程,是人才个体在企业组织中逐渐成长的经历。期间,个人学习与企业组织学习紧密联系[11],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得到组织规范的认同,进而提炼升级为具有共性特征的技能知识和组织经验[12]。在企业学习的耦合形态中,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相互促进并循环发展。

第一,个体学习是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个体努力习得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情意性理解能力的过程[13]。第二,组织学习是集体实施的行为学习与认知学习活动,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人才分工的差别,在企业内部举办学习活动,使学习者在集体约束性学习情境中获得新的专业知识。企业组织学习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具有学习组织的结构与流程,需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提炼、解决并优化企业组织内部的专业技术技能,同時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性在组织学习中充分衍生。第三,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交互耦合在于个体努力和企业情境的契合。基于企业的视角,组织学习的目标是增加企业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本存量;基于个体能力开发的视角,个体学习的目标是职业能力提升。企业学习需要通过“群体”媒介,将企业组织学习的形态构建在个体的专业知识能力认同机制中[14],能够将个体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经验传递和积累到组织情境中,从而生成利于个体职业能力开发的企业学习氛围,达成个体与组织的耦合交流式学习。此过程有利于企业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本存量增长[15],亦利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开发。其中“群体”是指员工之间结成的学习组织,可以是一个生产小组或者跨部门的学习型团队[16]。

(三)企业学习的制度: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通

技术技能人才的企业学习制度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互融通的系统。基于企业学习情境性因素的制度条件,企业学习的融通制度需要给予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结构化和宽松化的学习环境。

正式学习是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中接收到的规范化培训学习,学习形式主要是授课与成绩验收,学习过程安排比较规范,学习资源较固定,学习效果标识是各专业资格证书或结业证书。非正式学习是技术技能人才在工作场域中,潜移默化获取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过程[17],通过非正式课程的学习形式,在偶发性学习情境中[18],不断积累并内化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在企业场域生成的、关于职业工作的技能经验与感悟性理解[19],其学习目标与意识的明确程度见表1。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的专业经验积累、同事间交流与互助、通过网络传媒的随机学习等,都属于非正式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他们不间断地获得职业经验、技巧和方法,构建心智模式以解决职业中的综合问题,开发其职业能力[20]。

表1 企业学习制度中的非正式学习

企业非正式学习 学习目标 学习意识

自我认知性学习 明确 明确

偶发性学习 模糊 明确

缄默性学习 模糊 模糊

企业学习建构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通制度,关键在于非正式学习的制度化,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是重点。实践共同体是技术技能人才与职业世界或生活世界相关联的连接体[21]。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水平层次不同,与他们关联的世界亦不同,从外部世界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也存在差异[22]。基于共同的目标、利益取向和确定性行动,技术技能人才与生活、工作的多重层面形成关系体,在关系体中技术技能人才具备了开展学习行为的合法性[23],能够通过实践共同体分享、获得知识并提升能力。因此,企业学习的制度融通需要依据实践共同体的规律而建构。

第一,企业学习的融通制度系统应发挥实践共同体的学习自发性优势,使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情境中得到自由的学习、交流的空间。第二,企业学习的融通制度系统应借鉴实践共同体的学习共享型优势,使非正式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第三,企业学习的融通制度系统应确认人才在实践共同体中的能力身份,认同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明确职业能力的开发层次,激励技术技能人才逐渐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身份发展成为共同体中的核心专家[24]。第四,企业学习的融通制度系统应建设非正式学习的有效载体——潜在的“学习型课程”(learning curriculum),将工作实践中的真实体验和理解作为学习内容。

三、“整合”与“分散”路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企业学习实现

基于企业学习行为模型,提出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的实现路径——“整合”与“分散”路径,即工学整合式学习与分散式学习。企业学习实现的关键是合理调合“工”与“学”的时间与空间冲突,达到职业能力开发目的。

(一)企业学习实现路径之一:工学整合式学习

工学整合式学习是企业学习的实现路径之一。 “工”是指技术技能人才的企业工作,“学”则是指在企业场域中发生的学习活动。由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工作的时间和空间相对固定,因此,学习时间需要与工作时间相互穿插,学习空间需要与工作空间一致,从而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整合。

工学整合式学习的实现要素涉及工学内容、工学时间、工学空间和工学人员的整合。第一,工学内容具有整合价值。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任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具备一定深度的专业技术知识含量,具有进一步学习钻研的潜在技能,能够完成工作和学习的相互促进。第二,工学时间能够整合交叉。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的时间自由度,可以穿插进行个体学习和组织专业经验交流等学习活动。第三,工学的空间能够整合一致。企业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空间,同时也成为其学习空间,即工作设备与技术资料能够作为他们学习的资源。第四,工学的人员能够整合为师徒或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学习交流氛围。此外,工学整合式学习对技术技能人才的个体条件要求较高,需要个体学习者具有坚韧的学习精神,对技术技能具有一定的专业悟性和逻辑思考能力,进而能够在紧张的工学整合式学习过程中收获更高层级的职业能力。

工学整合式学习的实现形式是自我管理式的岗位学习。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过程和职业生涯中,诸多工作内容的新要求提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励其职业能力开发。工学整合式学习实质上是一种自我挑战和自我管理的岗位训练。这对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性要求较高,需要积极应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断从企业工作的综合情境中挖掘可学、可用的知识,探索工作流程中被忽视的技术细节,逐渐总结技术经验,完善技能素养,开发自身职业能力和潜能[25]。

工学整合式学习的性质是企业契合性。企业契合性,是指工学整合式学习能够满足学习与工作岗位职责、工作情境和工作设备等方面的企业规范要求,不影响企业生产秩序。第一,学习与工作岗位职责的企业契合性,表现为人才认知结构与工作职责的契合,即技术技能人才能够兼顾完成并动态协调自主学习与岗位职责。第二,学习与工作情境的企业契合性,表现为工学时间的自由化协调、工学空间的个性化管理以及工学内容的弹性化掌握。第三,学习与工作设备的企业契合性,表现为工作过程的完整与反复,这保证了学习的单元组合与综合效果。

(二)企业学习实现路径之二:工学分散式学习

工学分散式学习是企业学习的实现路径之二。所谓“分散”,是相对于传统的、正式的、集中式企业培训而言。基于工与学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工学分散式学习将学习行为与工作行为视为离散的两种活动,学习形式更加自由,可以在企业学习制度体系中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即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交互程度更高,学习空间可以在工作岗位以内或以外。

由于现代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扁平化取向的企业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应对职业的流变性,还应超越工作岗位的定向性[26]。因此,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需要瞄准职业生长能力的诸多要求。如,技术技能人才能够分析并处理复杂的现场问题,能够提出技术技能的创新方案,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稳态的职业意识等。正式而集中的企业培训难以完成高层级职业能力的开发使命,需要通过灵活的工学分散式学习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27]。

学习岛是德国制造业企业惯用的学习与技能训练模式,其是一种有效的工学分散式学习方式。建构出了适应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工学一体化培养系统,旨在促进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開发[28]。作为典型的分散式学习路径,学习岛具有高级职业能力的开发优势。第一,学习岛能够有效促进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生存能力向高级能力的转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学习过程是认知与建构生产过程的秩序,通过知识、技能及能力在不同学习岛之间的迁移,逐渐转化为高级职业能力。第二,学习岛能够帮助技术技能人才提高职业伦理及职业意识能力。学习岛是技术技能人才与企业工作的协商和对话媒介,在此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述的清晰性、相异意见的包容性、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反思精神、团队互助的合作意识、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等职业能力得到开发。第三,学习岛能够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思维逻辑能力,如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化评价与建议,完善技能的应用价值、总结提炼并传承技术成果等[29]。

学习岛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岗位任务的设定、技术技能的需求分析、构建学习目标并设计学习岛的典型工作任务等环节,见表2。

表2 学习岛的实施环节

环节1 环节2 环节3 环节4 环节5 环节6

分析岗位任务操作程序和所需技能 选定职位 构建工学设施 确定学习内容与方法 设计任务学习机制 评价学习过程

在分析技术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并认识其技能缺项的基础上,详细阐析岗位任务的操作流程,使高技能人才了解任务项目的整体情况,有助于计划的制定。 高技能人才应清楚认识自己的职位在团队中的位置和意义,从而强化团队协作和自我管理,通过个体积极的学习和工作,达到学习岛培训标准。 依据工作实践,重新拟定职位,重新选择生产设施,调衡学习岛内高技能人才的学习环境与工作组织原则,选择并确定合适的教育者。 依据企业工作环境的条件,设置学习岛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讨论并确定学习方法。 设定学习岛岗位工作任务的形式、轮岗机制和管理机制。 完善学习岛的过程性评价机制。

总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企业给予充分的学习支持。当前,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绘制了战略蓝图,在制造业升级的宏观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开发任重道远,因此,企业学习作为重要的职业能力开发路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并完善其学习行为模型和实现路径。

参 考 文 献

[1]Henry Marshall Booker. Learning by doing: Students in Free Enterprise[J]. 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1996,2(2):194.

[2]Madhu Singh. Combining Work and Learning in the Informal Economy: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Training and Skills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00, 46(6):599-620.

[3]Andrew D. Foster, Mark R. Rosenzweig. Learning by Doing and Learning from Others: Human Capital and Technical Change in Agricultur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6):1176-1209.

[4]汤光平. 经济转型中的人力资本形成与转化[D]. 杭州:浙江大学,2004.

[5]朱朝晖,陈劲. 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及其平衡研究[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54-58,65.

[6]Zhongfeng Su,Jingyu Li,Zhiping Yang,Yuan Li. Exploratory Learning and Exploitative Learning in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28(4):697-714.

[7]刘玉斌. 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与转化研究[D]. 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

[8]朱朝晖,陈劲. 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对立或协同?[J]. 科学学研究,2008(5):1052-1060.

[9]Katja Hofmann, Shimon Whiteson, Maarten de Rijke. 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Listwise and Pairwise Online Learning to Rank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J]. Information Retrieval,2013,16(1):63-90.

[10]彭新敏. 企业网络与利用性——探索性学习的关系研究:基于创新视角[J]. 科研管理,2011(3):15-22.

[11]陈建华. 警惕当前学校教育中的“科学主义”知识价值取向[J]. 全球教育展望,2009(7):8-12.

[12]张礼建,程乐,黄正. 论科学知识形成中个体与社会因素的相互融合[J]. 科学学研究,2006(S2):344-348.

[13][美]杰克逊,舒勒.人力资源管理:从战略合作的角度[M].第八版:范海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8.

[14]张弛. 职业能力培养路径选择视域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创新[J]. 職教通讯,2015(28):30-35.

[15][18]Leonardo Iebra Aizpurúa, Pablo E. Zegarra Saldaa, Alejandro Zegarra Saldaa. Learning for Shar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Sharing[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December,2011,7(4):509-518.

[16]陈国权,孙锐. 组织管理视角下的个体学习与行为改造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1):123-134.

[17]Rae Wahl Rohfeld. Adult Students, Adult Education, and the Ed.D.: An Alternative Residency Experience[J].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1991,16(1):49-58.

[19][美]R·A·瑞译.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M]. 王为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6.

[20]张弛. 基于企业视角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4.

[21]Jeantine M. de Feijter, Willem S. de Grave, Richard P. Koopmans, Albert J. J. A. Scherpbier.  Informal Learning from Error in Hospitals: What Do We Learn, How Do We Learn and How can Informal Learning be Enhanced? A Narrative Review[J]. 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2013,18(4):787-805.

[22]张弛. 职业能力概念框架的构建[J]. 职教论坛,2015(25):12-16.

[23]Wenger 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 Cambridge,M 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6-29.

[24][美]J.萊夫,E.温格著. 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 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25]Zhiqiang Liu, Ji Li, Hong Zhu, Zhenyao Cai, Luning Wang. Chinese Firm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Role of Future Orientation, Environmental Commitment, and Employee Training[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4,31(1):95-213.

[26]张弛. 企业生产组织模式下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取向及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5(13):17-20.

[27]赵志群.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1.

[28]田秀萍. 以“学习岛”为载体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改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59-61.

[29]张弛. 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形成机理分析——兼论职业能力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域[J]. 职业技术教育,2015(13):8-14.

猜你喜欢

技术技能人才
我们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西部地区煤炭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现状分析与研究
新能源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企业的用人标准既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的思考
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应用研究
协同创新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