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场域思想治理刍议
2015-04-29刘希良
刘希良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最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对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场域无疑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但风水迷信问题、宗教信仰问题、社会思潮问题、理想信念问题的存在表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场域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亟须思想治理。高校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党委领导下,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加强思想建设,贯彻群众路线,提升教师素质,将三者有机统一于全校教学、管理、科研等运营实践之中。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场域; 思想治理
[中图分类号] 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5)03-0105-06
“场域”(Field)是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范畴。从分析的角度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1 ] 高校思想政治场域指将高校视为一相对独立的整体,由影响高校成员思想政治状况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和主客体关系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客观性、自主性、开放性、社会历史性等特点,是既具稳定性又蕴含冲突的矛盾统一体。高校思想政治场域可分为不同子场。从场域主体看,可分为高校管理者、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等思想政治场域,从场域客体看,可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培训、思想政治实践等场域。从场域存在方式看,可分为高校思想政治现实场域和虚拟场域,前者以课堂授课、实践活动、讲座研讨等为手段,后者以网络宣传、网络交流、网络讨论等为手段。由于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综合来看,高校思想政治场域是以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场域为主场的多场域交织影响的场域系统。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场域总体情况向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固然很多,但从思想层面看,重要的原因就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问题比较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彻不力,因此亟须思想治理。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定与现实出场标识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 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第一性问题。凡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質是意识产物的,可归为唯心主义哲学,相反则可归为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又可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前者将某种主观精神如心灵、感觉、良知、意识、意志等视为世界本原,后者将某种客观精神如数、理、理念、绝对精神等视为世界本原。唯物主义可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视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四根、五行等,具有自发性、直观性和猜测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原子视为世界本原,受近代自然科学特别是机械力学的影响很深,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坚持唯心主义的不彻底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的缺陷,从具体物质中抽象出一般,将物质定义为“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 ]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还立足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论,唯物论贯彻于历史观,不仅扬弃了唯心主义,而且扬弃了以往的唯物主义,是最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或思维能否认识或最终认识存在的问题。凡持肯定回答的即为可知论,相反则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者一般都是可知论者,因为坚持物质第一性,就必然认为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或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即世界是可知的。唯心主义者虽然大都是可知论者,但难免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淖。因为坚持精神第一性,就必然认为认识是精神派生的,这在逻辑上就会导致一种非本原的或有限的精神如何认识一种本原的无限的精神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必然导致不可知论。因此总的来说,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关系可概括为一句话: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反之不成立;不可知论者都是唯心主义者,反之也不成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就必须反对任何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坚持彻底的可知论。
在现实生活中,哲学基本问题不仅与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密切相关,还牵涉许多其他重大问题:
(一)有神论与无神论
在历史上,唯物唯心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看待人的身心关系。在此问题上,唯心主义越彻底,唯心主义者认定的精神越神圣或神秘,就越容易虚幻化为无限超越性的神灵或鬼怪,从而成为宗教、迷信和各种神鬼之说的思想来源或基础。相反,彻底的唯物主义必然导致彻底的无神论。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 4 ]今天,随着科学领域暗物质和暗能量等新物质形态的发现,有人认为唯物主义可以承认神的存在,与有神论并不矛盾。即使如此,这里的神也只不过徒有其名,实质上不过是一种特殊物质,唯物主义必然导致无神论的观点仍然成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就必须坚持无神论。
(二)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
在历史观上,唯心主义从精神本原论出发,要么认为人类社会是某种主观精神的产物,从而将垄断精神生产、掌握话语权力或突显精神力量的英雄人物视为历史创造者,导致唯意志论;要么认为人类社会是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从而把某种外在的神秘精神或神灵或其化身视为历史创造者,导致宿命论。这样,就现实社会而言,两者必然都轻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剥削阶级维护统治和剥削的理论工具。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为,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物质的,通过实践这样特殊的能动的物质活动而存在,遵循物质生产运动的发展规律。因此,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者才是历史创造者,是人类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使群众队伍扩大”。[ 5 ]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将群众至上的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6 ] 具体化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之作为其根本工作路线、组织路线和领导方法。此后,群众路线成了党代代相传的传家宝。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就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决贯彻群众路线。
(三)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
唯心主义不仅必然导致英雄史观,而且从英雄史观出发,必然导致在价值取向上片面夸大个人利益,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导致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具体体现为奴隶主和封建地主对统治权力的无限追求,以及凭借统治权力对劳动群众利益的无止境压榨;在资本主义社会,这具体体现为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穷贪欲,通过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相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不仅必然导致历史觀上的群众史观,而且从群众史观出发,必然导致真正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具体体现为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视为个人最大价值,从而使整个社会最终成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辩证统一的和谐社会。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内在一致的。今天,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辩证统一起来,“在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上都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价值追求”,[ 7 ] 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当今时代的具体体现。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高校思想政治场域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在场表现
作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场域无疑应彻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对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然而高校并非自我封闭的圣地,而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内外各种思想和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从而使各种意见、看法、观点、理论在此交锋和角力,使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滋生和蔓延成为可能。事实上,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场域,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至少有以下方面的表现。
(一)风水迷信问题
风水是我国传统的相地之术。它主张建筑物的造设应因地制宜,注重其与自然的融洽与和谐,追求建筑物内外环境、布局、设施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宜居性,其内容融合了中国古代的气说、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风水常常超越其适用范围和程度,被某些人视为决定人生命运、前途、事业、婚姻、吉凶等的超自然神秘力量,从而成为一种唯心主义的迷信活动。“所谓封建迷信活动, 在通常的意义上是专指民间的神汉、巫婆、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所从事的抽签测字、占星卜卦、算命相面、画符念咒、看风水、驱鬼、跳大神等活动。”[ 8 ] 今天,随着互联网、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现实存在的迷信已不限于其通常范畴,还包括某些外来的和新兴的迷信。在高校,“2007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91%的大学生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星座,76%的人使用过电脑算命,55.6%的人用扑克牌相互算命,11.6%的人找过算命先生、看过手相,常去星座网站浏览的同学占近20%”。[ 9 ] 当前,大学生的迷信问题甚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2011年1月,《武汉晨报》就曾报道当地高校一些大学生“考试周”变迷信的现象,如疯传“防挂科短信”、考前拜“考神”、许愿墙上许愿、听传说挑“易过考场”等;2011年8月,邯郸市大名县一位女大学生为“破灾”找算命先生被强奸的事件更是引起广泛关注。
(二)宗教信仰问题
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与风水迷信类似,宗教通常表现为对神灵等超自然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但与之不同,宗教大多具有专设的神职人员和比较系统完备的教规、教义、活动机构及活动规程。近年来,我国高校掀起了一股“宗教热”。“调查数据显示: 大学生中信仰宗教多者高达45%(主要是西北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较多),少的也占10.11%,一般在20%上下,即是说,大约有1/5的大学生信仰宗教。”[ 10 ] 教师群体中信教人数也不少,有调查显示,“部分青年教师对宗教感兴趣,且人数呈逐渐增长趋势”,“对宗教感兴趣的青年教师占总调查人数53.6%”。[ 11 ] 虽然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但高校师生信仰宗教并非全部出于自由理智的选择。一是带有很大盲目性。“在对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固定的信仰,部分大学生对信仰问题缺乏认真理性的思考,往往凭着感觉走或者随大流。”[ 12 ] 二是潜藏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伴随着宗教信仰而来的是对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抵触。很显然,这就是境外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所要达到的目的。”[ 10 ]
(三)社会思潮问题
“社会思潮是那些最能集中和鲜明地反映部分社会群体利益的思想观念。”[ 13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利益格局的变动,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我国出现了大量社会思潮。当前对高校思想政治场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就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宪政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思潮等。这些思潮虽然表现形式不同,观点主张各异,但均具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且哲学基础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如新自由主义就片面鼓吹经济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其哲学基础就可追溯到休谟的唯心主义感觉论。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哈耶克就承认其世界观直接源于休谟,明确主张“在社会科学中,事物乃是人们认为的事物。钱之所以是钱,语词之所以是语词,化妆品之所以是化妆品,只是因为某人认为它们是钱、语词和化妆品”。[ 14 ] 又如历史虚无主义,它不仅消解中国传统文化,宣称“黄色文明”不如“蓝色文明”,主张全盘西化;抹黑中国革命历史,鼓吹“告别革命”;攻击马克思主义“虚假”“过时”“无用”,吹嘘人类社会历史将“终结于”或“趋同于”资本主义;近来甚至为了辩护自身而不惜混淆是非,将马克思主义污蔑为历史虚无主义。显然,历史虚无主义割裂了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关系,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因而本质上是一种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是片面的错误的。
(四)理想信念问题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和综合作用,当前高校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个别高校中出现了淡化意识形态,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甚至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极左‘僵化,害怕提马克思主义,甚至用其他的种种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倾向。”[ 15 ] 有调查表明,当前高校非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比例合计已达约30%:“在回答‘你的信仰是什么时,选择‘实用主义的占8%,选择‘民主社会主义的占10.1%,选择‘自由主义的占6%,还有5%的对西方‘普世价值比较推崇,认为世界最终将是大一统的,意识形态也不例外”。[ 16 ] 这种“信仰危机”的存在,不仅使上述问题更趋严重,以至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作用,而且必然伴随理想信念的迷失和错乱,使高校成为某些人追逐个人利益的名利场,从而产生一系列不利于高校科学发展的现实问题。一是官僚主义问题。官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崇拜,是封建落后文化的产物,是以英雄史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为前提的。高校的官僚主义有各种表现,如行政人员与教职员工地位错位,前者不尽心竭力为后者谋“红利”却想方设法为自己谋“黑利”,以至当官好过教书,教书的热盼当官,乃至“基建病”“采购病”“招生病”“校企病”“职称评定病”等腐败病疫滋生;教学与科研地位错位,科研不是服从服务于教学以便更好教书育人,而是教学服从服务于科研以便个人尽快晋职升级增收,以至某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仁爱之心,使师生关系形同陌路,乃至相互工具化。二是形式主义问题。形式主义脱离内容而片面追求形式,不重实际,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形式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责任担当,说到底也是个人主义价值观作祟。如某些高校就存在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被视为只是少数职能部门和数量不多的政工干部和辅导员的事,其他职能部门和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则漠然视之,有的甚至对思想政治工作还相当反感甚至排斥,导致思想政治人财物支持严重匮乏,思想政治教育课时一再压缩,甚至国家的某些相关政策和规定都得不到贯彻落实。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场域的形式主义已不容小觑,如2012年一项全国近百所院校的抽样调查表明,“认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空话太多的达30.8%、宣传缺乏可信度的16.2%、理论与实际不符的达31.7%、强行灌输的18.8%、缺乏新意的0.7%、其他的1.8%”。[ 17 ] 三是学术腐败问题。学术腐败是高校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必然产物和独特表现。学术腐败指科研工作者利用其学术地位、学术资源或学术权力谋取不正当乃至非法利益的行为。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很多,如低水平重复出版论著、一稿多发、制造学术泡沫、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研究成果、学术和职称评审设租寻租、用权钱交易学位职称职位、以权钱利诱或交易不正当师生关系等。“现在,学术腐败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严重到何种程度的问题。”[ 18 ]
总之,以上所列举的现象和问题足以说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场域还存在不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现象和问题,亟须思想治理。
三、高校思想政治场域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离场对策
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对思想政治场域进行思想治理,高校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党委领导下,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加强思想建设,贯彻群众路线,提升教师素质,将三者有机统一于全校教学、管理、科研等运营实践之中。
(一)加强思想建设
加强思想建设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治理高校思想政治场域的必然要求。
1.加强思想领导
加强思想建设首先应重视思想建设,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要求,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员工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①
2.加强理论创新
思想建设离不开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好地掌握群众,在与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争鸣争论中取胜。为此,高校应首先加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创新的人财物和制度支持,加大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培训力度。其次,高校管理层应及时汇总思想政治领域新出现的典型问题和情况,组织精干力量集体研讨,积极回应。最后,高校应把科学且创造性地运用和阐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基本指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相结合,融入各部门、院系、专业的管理、教学、科研的考评之中,以形成全员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动局面。
3.加强工作互动
当前高校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内部交流匮乏,工作壁垒森严,导致同一部门不同员工之间、不同部门员工之间、不同专业员工之间理论研究和思想动态相互漠视,许多科研工作者自言自语,有的甚至相互贬低。这就必然导致“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政治教育;重学术骨干培养、轻政工队伍建设;重学生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培养,轻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等现象”。[ 19 ] 改变这一状况,高校必须加强内部员工之间的交流互动,特别应加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其他部门和专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前者对后者工作和专业的认知,以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创新思维,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思想理论本领;加深后者对前者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以增强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自觉,增进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認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促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贯彻群众路线
治理高校思想政治场域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 20 ] 因此贯彻群众路线是治理高校思想政治场域的本质要求。
1.丰富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
高校应“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正确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 21 ] 应创新民主生活会的方式方法,使之不局限于党员干部之间,而作为一种常态机制,贯彻于党员干部、行政人员、教职员工、青年学生内部及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贯彻于管理、科研、教学全过程,以接地气、聚人心、增团结、促改革,相互帮助督促,增强分清是非、辨别真假的能力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提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培育贯彻群众路线的惯习
贯彻群众路线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与弘扬和宣传中国梦是内在统一的。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三者有机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校所有成员的性情倾向和行为偏好,促进学风、教风、校风的重塑和发展。
3.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资本
面对上述问题,高校应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创新制度,增强群众路线的执行力和实际效能,使之成为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马克思主义说服力战斗力的强大资本。一方面坚持育人为本,依法依规加强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的日常督管和言行约束,提高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在绩效考核、评奖评优、晋职升级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优先,杜绝以学业成绩论英雄的现象,加强学生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的日常培育和评估考评,使之成为学生考试考核、入党选干、评奖评优和保送推荐的核心指标。
(三)提升教师素质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21 ] 高校思想政治场域马克思主义地位如何,直接取决于教师的道德、政治和业务素质。高校应强化教师主导地位,加大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師从业标准
高校应着眼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新的要求,将习近平提出的好教师的四个标准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教师从业的根本标准,从严加强教师管理。
2.把握教师不同特点
不同教师有不同特点,就现实而言,在遵纪守法和正确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等前提条件之下,好教师具体又可分为技能型、思想型、专家型、大师型四类。技能型教师指能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正确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术和手段,甚至能就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革新的教师。思想型教师指虽然教学技术手段创新不足,教学方式方法单调,但在教学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不时提出新见解,给学生新的人生感悟和思想启发的教师。专家型教师指兼具技能型和思想型教师优点,既具备良好教学技能,又能创新教学方法,提出独到见解,甚至做出独立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的教师。大师型教师指在教学领域有系统研究和深刻造诣,不仅能结合自身研究创造性地驾驭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而且能在学识、道德和理想信念等各方面给学生正向激励和正确引领的教师。习近平提出的好教师属于大师型教师,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是所有教师努力的方向,但成为大师型教师需要一个成长过程。高校应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加强技能型教师的学习深造,加大思想型教师的技能培训,增强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大师型教师的待遇地位,建立各类教师相互交流和研讨的常态机制,促进各类教师共同提高。
3.创新教师考评机制
基于教师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高校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创新教师考评机制,使之不限于教学技能或科研成果,而应日常化、常态化、动态化、多样化,与上述思想建设和群众路线等结合起来,促进教师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3-13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9.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8.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6]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54.
[7]祝念峰,郑丽平,王雪凌.2014年上半年思想理论领域若干热点问题[J].红旗文稿,2014,(14).
[8]刘康.党员理想信念动摇的一个重要信号——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封建迷信活动问题论析[J].探索,2005,(4).
[9]周得华.论高校大学生现代迷信现状及其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8).
[10]李国祥.论历史唯物主义利益范畴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4).
[11]王庆国.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宗教信仰的成因与对策探析——以杭州下沙四所高校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12]李书巧,陈肖霞,苏鹏源.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4).
[13]房宁.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J].复旦政治学评论,2006,(1).
[14][英]F.A.哈耶克.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C].秋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90-91.
[15]顾坚.高校办学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状况调查与路径选择[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
[16]张震.应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基于对河南省部分高校的问卷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17]郭文亮,林宾,朱跃.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现状的实证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
[18]杨玉圣.让圣殿坚守纯洁——学术腐败问题答问录[N].中国教育报,2001-08-09.
[19]仲兆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根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20]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9).
[2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责任编辑:陈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