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历史”走进学生的心灵

2015-04-28岳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理念历史

岳伟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遵循新课改的理念,以北师版的《历史》教材为依托,并结合本校的历史教学现状,大胆地开展了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活动课。通过一系列活动课,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了,智力得到了开发,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理念;历史教学活动课;能力

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新的人才,呼唤着教育的改革创新。这是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何谓创新教育呢?这就是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且这种创新教育已贯穿于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了。

新课程改革这些年来,我校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开展创新活动?如何开展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呢?经过我们全组教师的筹谋及精心设计,我们积极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活动课。

一、 开展历史教学活动课的目的及意义

首先,秉承了新课改的理念。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教育的发展在于学生。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主体是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做自身的主人,这也是人的发展的终极目的。因此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认知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我们的活动课尤为突出的就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竞争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

历史学科的新课改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进行探究性学习。为此,我们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习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依托教材,让学生热情发挥到最大化

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这不仅为新课程的开展提供有效形式,也为我们开展历史活动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特别是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单元后的“学习与探究课”,是本次课改才出现的新生事物,每节“学习与探究课”包括“导言”“活动准备”“活动建议”“活动说明”“课外活动”6个部分。不同的活动课有着不同的主题与目标,例如 “破解彩陶之谜”“了解身边的‘历史”“寻访‘丝绸之路”和“成语历史故事竞赛”等。这样的活动课与常规课有着很大的不同,最突出的差异表现为学生成为完全的课堂主体,在搜集资料、整理材料、形成观点、组织活动等方面都需自己动手动脑。他们在探究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增长能力。

我们正是充分利用了新教材中注重学生的探究性活动这一亮点,以北师版《历史》教材为依托,探索新课程理念与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点和生长点,结合校内外教学现状与趋势,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及规律,旨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活动课,使学生走进历史、热爱生活。这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多媒体课件,并在历史课堂中广泛应用。

每个年级都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且不断更新。学生们也提供素材。比如说,学生给我们提供动画版的成语故事、电视剧《三国演义》整套碟片等,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多媒体活动课,使得师生间平等互惠,关系融洽,同时,变“古板”为“活版”,直观教学,再现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兴趣中快乐成长。

(二)充分利用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单元后的“学习与探究课”。让学生贴近历史、走进历史,完成历史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如,七年级上册,探究课——“了解身边的历史”,我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走访等方式,探究家乡的历史,了解身边的历史。他们也很会捕捉身边的历史,如十二中学的建校史等。活动最后形成论文,并互相交流。(如五女山的故事、十二中学建校史、桓仁大米等)我们看到很多学生的文稿封面设计得很精美,并体现了家乡的特色。如,以枫叶为背景的封面、以平顶山为背景的封面、以钢铁厂为背景的封面、以五女山为背景的封面等。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而且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同时也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

七年级下册,探究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由来”。一听说探究自己姓氏的由来,学生乐此不疲地查阅大量资料,互相交流自己的姓氏的由来,兴趣盎然。追根溯源,有的同学祖先是黄帝、炎帝,如,姜姓、姚姓、姬姓等,他们为自己是炎黄子孙着实兴奋了一把。我们老师也通过这样的活动课知道了许多姓氏的由来。

七年级上册,“破解彩陶之谜”,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彩陶的手工制作活动,尽显学生的才华与创意,在“玩”中培养创造力。芬兰著名教育家吉姆·索拉迪尔说过“兴趣和激情是创造力最重要的催化剂,没有它们,创造力的奇迹不会发现”。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给他们兴趣和激情的诞生提供机会和时间。活动后,我们把好的作品保留并制成幻灯片,公开展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力,同时又使学生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尽管我们学生的作品粗糙、稚嫩,但我们还是给予鼓励。

八年级上册,画地图,讲历史,通过学生手绘地图,感受祖国历史版图的变迁的同时对祖国历史的发展变化有很深的感触

(三)学习是需要创造的,有创造才有兴趣可言。

我们逐步实现课堂上形成以学生主体的策略,给他们搭建成功的舞台,给他们创造的空间,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联动机制,开展讨论活动、开展课前五分钟的历史故事会、成语竞赛、小组之间学习比拼等诸多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张扬他们的个性。

如,感受服饰的变化,做个小小服装设计师,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自己绘制服装,他们的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课后感想,写小论文,我眼中的秦始皇,让他们感悟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四)为学生搭建一个成功的舞台。

成功是每个人的追求。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学生们开展了把历史知识进行艺术加工,编成歌舞、戏曲、相声、小品等艺术活动,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特长爱好和高尚情操,让历史再现,让学生感觉历史就在身边,让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做到。如,黄袍加身的故事、模拟重庆谈判的场面等活动。

(五)鼓励学生把所学历史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节假日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考察史迹,采访名人,历史旅游等活动方式,将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由校内走向社会,拿起手中的相机拍摄照片,拍摄TV等,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历史,认识社会。

(六)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有的德育功能,开展多种纪念活动,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的纪念日、“五四”运动纪念日、辛亥革命百年祭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制作历史手抄报、开展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历史,提升学习历史的综合技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这项活动中我们老师还注重用心呵护每件作品,赏识他们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

总结起来,我们的历史活动课就是“三个一”和“一个多”,即:一种理念——新课改的理念;一个主体——学生为主体;一个目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一多——采取多种形式。

我们通过开展的一系列历史教学活动课,引领学生“走进历史” “探究历史”“畅谈历史” “感悟历史”。我们的学生收获很多,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智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综合能力有了提高。 “历史”,已走进了他们的心灵。

编辑∕高 伟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理念历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新历史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