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贫困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015-04-28王睿

企业导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职业素养贫困生

王睿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难已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贫困生一直是高校生中不容忽视的群体,在严峻的就业情况下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就更加不容乐观。本文主要从培养高校贫困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来论述,以期对贫困大学生提供可靠有效的帮助,从而提高贫困生的求职择业能力,为顺利就业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贫困生;职业素养;就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从2001年114万增长至2014年727万(见图1)。这些数字既反映我国高校的迅速发展,也折射出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难点。如何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提升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1 2001年至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一、高校贫困生的形成及规模

(一)贫困生定义。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提出[1]:贫困指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贫困生,指因家庭收入水平偏低,单凭家庭的经济支持,难以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1993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2]中,首次界定了贫困生的定义,即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的学生。综合以上说法,高校贫困生是指家庭收入较少或收入不足以供其完成学业或者很难帮其完成学业,且在校生活水平低于其他同学的学生。

(二)高校贫困生群体的规模。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显示:高校中贫困生约占20%,人数约240万;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数据显示:贫困大学生比例约为20%,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

2006年《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院校在校生人数是1561万余人,其中贫困大学生

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2008年,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包括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总数为2103.27万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2.53%,约473.96万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为

158.3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53%。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

二、高校贫困生职业素养现状

职业素养,指通过学习和锻炼,人们从事某种工作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即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术与工艺、职业设计与创造的情感、规范、能力及其水平。贫困生的职业素养,指学校对高校家庭经济较差的学生进行思想、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育,使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目前,高校贫困生已经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调查显示贫困生整体就业率不高。就业现状概况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生就业竞争力不足,总体就业情况不理想。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够,存在签约时间滞后、质量不高、总体就业率低等问题。贫困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教育基础等比非贫困生要差些。就业技能方面如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较差,部分贫困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和表达,不能与用人单位进行良好沟通。

(二)贫困生在就业中面临着各种困境。除自身条件外,求职费用、社会一些不公平因素的制约导致贫困生错失一些就业机遇。高额的求职费用,如通讯、交通、形象包装、培训等费用,已成为贫困生另一个经济负担。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花费高,贫困生到异地求职,住宿、餐饮等费用使求职成本不断攀升,给贫困生就业设置了无形的门槛。

(三)贫困生就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较差的家庭条件使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都面临更大的压力,易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贫困生经历贫困的磨砺,意志更加坚定,更能吃苦, 就业目标明确,对就业环境要求不高,易找到工作。另一部分在求职中畏手畏脚,对未来生活期望过高,一旦失败更是严重自我否定,出现悲观、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便形成恶性循环。

(四)贫困生中的特殊群体。在高校贫困生中还有一些特殊群体,他们或身患残疾、容貌不佳,或有某些生理缺陷等问题,国家给予他们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就业歧视的门槛依然存在,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家庭贫困,在就业市场上备受冷落。

因此,贫困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步履维艰;就业成本的增加和就业不公的打击,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就业压力,有的甚至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贫困生走出校园后,若长期找不到工作,自身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将面临窘境,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

三、贫困生要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就业观,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是就业的关键。贫困生要建立科学的职业选择观,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避免好高骛远、跟风攀比等消极观念。客观分析当前形势,正确评估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除此之外,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贫困生要比一般学生更刻苦勤奋, 将学习当作精神追求,避免盲目“啃书本”,熟练运用网络资源,接收新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业水平。

(二)注重自身能力培养。贫困生要主动地寻找锻炼自己的平台,提高信心和勇气,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强心理承受力,培养自己创业意识和竞争能力等。

(三)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人文素养能帮助贫困生在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掌握哲学、文学、历史、法律等人文社科知识,发挥人文素养在健全心理、完善人格方面的作用,充实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就业竞争力的大小,竞争力大小决定了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个人竞争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贫困大学生更要树立正确就业观,励精图治,笃学善思,勇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走向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 Renn,O.,Concepts of risk:a classification,Krimsky,S.and Golding D.ed,Social Theories of Risk, Westport:Praeger,1992,pp:53-83

[2] 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4560/201008/96208.html

[3] 屈智勇,张秀兰,王东明.中西部十省高校贫困生生活与受资助现状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07,(10)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职业素养贫困生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