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碳排放的LMDI分解研究

2015-04-28应媛

市场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附图贡献能耗

◇应媛

总体碳排放的LMDI分解研究

◇应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本文通过对Kaya恒等式进行扩展,并结合LMDI分解方法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为碳减排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LMDI分解方法;碳排放

一、引言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碳减排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虽然我国的历史累计碳排放量远小于其他发达国家,但现今成为世界最大碳排放国已是不争的事实,与其他排放大国不同,我国政府从未逃避责任,而是将减排列入我国的未来发展规划之中,并无条件提出减排目标。要真正做到减排,需要确实地了解一定时期内不同层面排放的影响因素以及各自贡献。为此,本文计算了我国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并将排放影响分为不同板块,利用LMDI分解模型,考察不同板块的影响因素和排放贡献。

二、碳排放的LMDI模型构建

鉴于LMDI模型具有分解不产生残差,分析效果较好等特点,本文在扩展Kaya恒等式的基础上,采用下式分析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式中,C表示碳排放总量;Ci表示第i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FEi表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TE表示能源消费总量;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POP表示人口。分别定义能源排放强度因素Fi=Ci/FEi,即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能源结构因素Mi=FEi/TE,即各类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能源消耗强度因素I=TE/GDP,即单位GDP能耗;经济发展因素G=DPG/POP,即人均国民收入;人口因素P=POP。ΔCtot表示碳排放变化的总效应,ΔCx代表各因素变化对碳排放变化的效应值,它们是有单位的实值,分别表示能源排放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效应。

三、碳排放的时间序列分析

根据上面构建的LMDI分解模型,由于能源排放强度即为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通常取不变的常数,因此在分解过程中ΔCF始终等于0,可忽略不计。具体的计算结果,如附表和附图所示。

附表 各影响因素的累计效应

附图 中国碳排放因素分解的累积效应图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能源结构效应。从1996年开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变化全部表现为负效应,说明其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值在不断增加。但由于中国在能源消费中仍以煤炭为主,能源结构效应对减少中国碳排放的贡献力不大,1985~2007年的平均贡献率在-1.14%左右。从附图可以看出,各年份能源结构的累积效应变化较小,趋于平缓。

2.能耗强度效应。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极大的减少了中国的碳排放量,因此,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是减缓碳排放增长速度的最重要因素。能耗强度效应的累积贡献值为-6.67亿吨,贡献率为-56.72%。

3.经济发展效应。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经济发展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在研究时序内,经济发展因素的历年累积效应都在100%以上,其中1998~2002年每一年的累积效应都超过了200%,可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

4.人口效应。Birdsall(1992)认为,人口增长主要通过增加能源需求、破坏森林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对碳排放产生影响。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与1990年相比,人口效应的累积贡献值增加了1.3亿吨,而累积贡献率则降低了16个百分点。从附图可以看出,人口效应的累积贡献值变化幅度不大,相对于经济发展效应和能耗强度效应影响较小。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1985~2007年碳排放总量变化呈增长趋势,在分解后的各影响因素中,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碳排放的增长表现为正效应,即增加了碳排放;能源消费结构和能耗强度表现为负效应,即降低了碳排放。因此,我国可以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适当控制人口数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途径减少碳排放。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附图贡献能耗
附图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附图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附图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