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言荣:一座连通创新与应用的桥梁

2015-04-28闫裔超

神州学人 2014年5期
关键词:电子科技器件薄膜

闫裔超

经过多方努力,终于确定了对电子科技大学李言荣院士的采访安排,笔者如约来到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大楼。这是一栋建于60年前的典型苏联式建筑,在绿树掩映下并不宏伟,灰白的外表一点儿也不华丽。但当我进入这栋大楼时,扑面而来的却是活力和进取的气息,虽然时钟已经指向晚上8点半了,但整栋大楼依然灯火通明,实验室内依然闪现着忙碌的身影。

对李言荣院士的采访是在他办公室进行的。当谈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时,李言荣说,他本人是1992年底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博士毕业后来到电子科技大学的,在读博期间,师从我国著名固态化学专家倪嘉赞院士,从事高温超导材料的固态化学性质研究,应该说这是更偏重基础问题的探索。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后,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国家需要,开始转向高温超导双面薄膜的制备技术及其在微波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这是一个工程应用的研究课题,主要解决材料的技术指标和制备技术问题。经过8年多的努力,到2000年他们就掌握了2英寸YBCO高温超导双面薄膜制备技术,到2003年,又进一步解决了3英寸YBCO高温超导双面薄膜制备技术,从而保障了我国高温超导微波电路研制的材料需求。“但是,在超导薄膜材料工程制备技术基本解决后,下一步如何拓展方向,特别是向基础研究纵深拓展,这是我们团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他们首先想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别是“杰青”对个人和一个团队的引导作用。

当谈到“杰青”的申请和选择方向时,李言荣感慨良多。当时无论是研究团队还是老师个人都对“杰青”很陌生,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的研究条件也比较差,所在学院每年新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也就3项左右,还没有人获得过“杰青”的资助。李言荣及其团队在前期氧化物功能薄膜材料的研究中发现,从现有的工程应用中提炼基本科学问题,然后进一步推动应用技术发展也许是一条可行之路。通过调研,李言荣及其团队敏感地意识到,在电子系统小型化、单片化和多功能化需求牵引下,电子材料的薄膜化和电子器件的集成化是发展趋势,而作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两大材料支柱,功能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自成体系,交叉很少,也许通过薄膜的方式把这两类材料集成生长在一起,并通过层间调制耦合,能实现电子器件的高度集成以及诱发出新的性能进而研发出新型器件。这里面涉及了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问题,未来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很大,为此,他适时调整和拓展了研究方向,组织人员开展介电功能材料与半导体的集成研究,并在2004年获得了“杰青”资助。

虽然确定了介电功能材料与半导体集成这一研究方向,但由于这两类材料的特性和制备工艺都差异极大,要实现其集成并探索其在器件中的应用思路,谈何容易!这样的课题研究失败风险很大,因此,当谈到“杰青”的作用时,李言荣说:“我非常感谢国内同行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如果没有国内同行当年的认可和基金委的鼓励,我们可能就失去了在这个研究领域的开拓和发展机会。”

如今,10年过去了,他不仅以“特优”的评价结果通过了“杰青”的结题验收,还作为首席科学家,与中电科技集团第55所、13所等合作,承担了国家有关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不仅围绕“有源一无源集成”的核心问题,解决了材料生长控制技术,部分集成器件已进人工业部门的技术研发阶段,形成了小批量产品,如与四川川煤集团合作研制的红外热释电煤矿瓦斯检测仪已批量生产,而且在“介电材料与半导体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基础上,已探索出几种典型的集成器件结构,不仅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提供了专用传感技术支撑,还为功率半导体器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10年的潜心耕耘和倾心付出开花结果了。

如今,以李言荣为带头人的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了一支包括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教授、“长江学者”、“杰青”在内的近80人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队伍,在2012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近5年,实验室作为第一单位获得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或科学技术进步奖,初步形成了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引领方向的高水平、开放型、运转高效的学术基地。因此,李言荣感慨地说:“与‘杰青的结缘不仅为我开启了从事基础创新研究到工程应用的一扇窗户,也成就了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今天。”

谈到对“杰青”的期望和建议,李言荣说,“杰青”通过对个人的资助,不仅可以带动一支学术队伍、甚至一个学科的开拓与发展,还能将优秀科研人才稳定在学科的第一线。因此,“杰青”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支持,另一方面在保持探索性和创新性这一基本特色的基础上,注重成果的应用,实现从创新到应用的有机结合,从而为科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注入活力。

不知不觉,采访已进行了2个多小时,从李院士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已近11点了,但回望身后的这栋大楼,虽然已开始有人陆续离开,但多数房间依然亮着灯。笔者突然感觉到:“杰青”的资助固然重要,但若没有以李言荣为代表的这批杰出科研工作者们忘我地工作,我国的科技事业也难以取得今天的进步,也许“杰青”就是那点燃燎原之火的一簇薪火吧。

猜你喜欢

电子科技器件薄膜
西安展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展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S1广州弘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β-Ga2O3薄膜的生长与应用
一种不易起皮松散的柔软型聚四氟乙烯薄膜安装线
旋涂-蒸镀工艺制备红光量子点器件
面向高速应用的GaN基HEMT器件
一种加载集总器件的可调三维周期结构
高分辨率遥感相机CCD器件精密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