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种希望的20年

2015-04-28杨宇

神州学人 2014年5期
关键词:科技界科学基金人才

杨宇

“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简称,一个面向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的人才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中国基础研究选拔和培养后备领军人才。

20多年前,“后继乏人”、“青黄不接”是中国科技界的一大难题,这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和科技界许多专家的关注。1994年,“杰青”应运而生。“杰青”诞生的同时,也赋予了这个称号无尽的责任与希望。

20年过去了,“杰青”的成绩有目共睹。

3004,这是在1994-2013年间“杰青”资助的青年科技人才的人数,这些人形成了中国高科技人才的人才链和人才库。他们中有的成为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有的成为科技部门的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20年后,“杰青”已经实现了设立时的目标,很好地贯彻落实了计划的宗旨。

“杰青”的成功,源于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模式。“杰青”评审注重规范程序,遴选标准严格,过程公平、公开、公正,注重申请者的学术水准和综合素质,这使得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到评审专家,再到普通科研人员,使用的是同一杆秤,“称”出来的入选者是大家一致认可的;在后期管理中,“杰青”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努力营造人性化的管理氖围,赋予人才较大的选题灵活性,并简化管理程序,减轻人才的负担。

许多获得“杰青”资助的青年人才将之喻为自己科研生涯中的“第一桶金”、“雪中送炭”、“发挥了奠基性作用”。“杰青”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是经费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激励。“杰青”鼓励原始创新和自由探索,这也让许多人才转变研究方向的设想因此成为现实,使他们能够潜心于基础、核心、长远的研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20年,“杰青”,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界一个响亮的品牌。

“杰青”的品牌赋予计划本身一种标杆效应。“杰青”在科学基金人才体系中具有高端引领作用,对国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也有着品牌示范作用。“杰青”已成为国内评价青年学者的一块金字招牌,许多优秀的青年科技人员以入选“杰青”为奋斗目标,以入选的老“杰青”们为学习榜样。“杰青”激励着科研后备人才们不断前进。

“杰青”的品牌赋予人选者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志义说:“作为受益者,有责任和义务珍惜‘杰青的声誉,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好。”李玉同研究员说:“入选‘杰青之后,在选择科研课题时,不再只考虑个人,会更多地从团队出发,会考虑对学科的影响,考虑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竞争力,希望能够为祖国作点贡献,为科学发展作贡献。”

“杰青”的品牌赋予中国基础研究一种信心和希望。青年强则国强。作为国家长期人才战略的一部分,“杰青”20年间培养的人才将持续推动中国科研事业不断发展前行,“杰青”20年来积累的选拔和培养人才的经验更是中国科技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杰青”,将为中国学科的发展与繁荣播种更多的希望。

猜你喜欢

科技界科学基金人才
中国科学基金制的创立及其对传统科研体制的变革
人才云
更正
2017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
自动化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人代表性论著期刊影响力分析
科技界最富有的自主创业女性
科技公司CEO亲自写的书
broadband与wideband译名中出现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