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家庭农场助推武汉江夏区蔬菜产业发展

2015-04-27余中伟刘成平冯国民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江夏区农场主农场

余中伟++刘成平++冯国民+等

编者按:随着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出现的分化,除了一般的小农经营主体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动实现代际传承和新老交替,从而破解了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是培养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

导读: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继续重视和扶持普通农户发展农业生产。重点培育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2013年首次进入中央一号文件。什么是家庭农场?如何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是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备受关注和广为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笔者回顾了5年来武汉市江夏区探索蔬菜家庭农场的发展之路,结合工作实践谈谈体会,以期为蔬菜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参考。

1 发展现状及成效

江夏区2010年正式开展蔬菜家庭农场探索,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有蔬菜家庭农场83家,其中享受家庭农场项目补贴的有11家。全区蔬菜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共117.3 hm2,年经营总收入

1 500余万元,折合户平经营土地面积1.41 hm2,家庭农场每户年均收入逾18万元。5年来,通过蔬菜家庭农场的培育扶持,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1 生产方式明显转变

位于金口街长江村的武嘉蔬菜家庭农场,改变了原来菜地周边杂草丛生、植株残体到处乱扔的环境,在田园周边设置了垃圾桶,实行清洁化种植。各项农事操作如育苗、定植、施肥、采收等都一一记载在册,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667 m2节约生产成本165元。此外,农场内添置了小型旋耕机,大大提高了机械化水平,节省了劳力,提高了劳动效率。

1.2 种植效益显著提高

位于纸坊街胜利村的张氏蔬菜家庭农场是江夏区第一家享受财政项目支持的蔬菜家庭农场,农场主张立新是该区第一位由政府出资公费选派到日本考察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农场主。张氏蔬菜家庭农场劳力2人,主导猪—沼—菜循环模式,通过叶用薯套苦瓜—红菜薹、迷你黄瓜—红菜薹和周年快生菜等高效种植模式,近3年蔬菜年均667 m2产值达2.4万元。此外,通过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农场年均节约燃气和肥料费4 150元。

1.3 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市、区农业局蔬菜技术推广站等部门的组织和帮助下,实行产销对接,引导蔬菜家庭农场注册了标识,印制了专用包装箱、捆扎带,农场蔬菜产品直供中商平价、小田原、四季美、兄弟私房菜等超市卖场及餐饮店,减少了流通环节,大大提高了产销一体化水平,增加了农场收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1.4 示范带动效应得到彰显

在引导扶持纸坊街胜利村第一家蔬菜家庭农场试点以来,不断摸索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在农民身边塑造“看得见、学得会、有赚头”的农场典型,创办发展家庭农场已逐步在全区开花结果,2015年全区蔬菜家庭农场有望突破130家。

2 主要做法

2.1 选好“掌舵人”

农场主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农场发展空间。江夏区十分重视农场主的遴选,优先遴选有一定蔬菜种植基础、有种植技能、专注于蔬菜产业、乐于助人的种植大户、种植专业能手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农户为重点扶持对象,力促其发展壮大。

2.2 严把“安全关”

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场的根基。江夏区高度重视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并狠抓生产源头。培育扶持的蔬菜家庭农场必须严格执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制度,建立田间档案,大力推广防虫网、性诱器、粘虫板、杀虫灯,采用清洁田园等综合措施防虫防病,如确实需要喷施化学药剂的,均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区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及农场所在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检,多渠道保障农场上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2.3 补补“市场课”

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懂市场是个普遍短板,在其创办农场前,及时给其补补市场课,提升其市场意识。一是在创办农场时就引导农场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利用市场信息和市场办法安排蔬菜生产;二是组织农场主参加由省、市、区农业部门主办的各类素质提升及创业培训,补习市场课程;三是引导农场主主动闯市场。为农场主在市场营销、品牌包装等环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并积极向附近及武汉中心城区批发市场、超市、餐饮店、单位食堂、居民小区等卖场或消费终端推介,畅通销售渠道。

2.4 送去“及时雨”

自2010年家庭农场培育试点启动以来,武汉市农业局每年均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家庭农场培育,江夏区农业局也安排配套资金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免费发放了生物农药、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器、绑蔓机等,对应用新品种、生物有机肥、喷滴灌设施、创建品牌的农场给予一定的补贴,优先推荐申报市级科技示范户、农村实用人才等,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2.5 念好“科技经”

积极引导农场主主动应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实现科技增收。先后在农场推广应用快生菜、苦瓜、番茄、茄子、莲藕(含子莲)、紫背天葵等新品种20多个,推广应用吊蔓、爬藤网、水肥一体化、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10余项,总结推广了叶用薯套苦瓜—红菜薹、春番茄—夏黄瓜—冬莴苣及周年快生菜等8种周年高效种植模式,有效提升了家庭农场科技增收水平,营造出学科技、用科技、促增收的良好氛围。

2.6 甘做“菜保姆”

武汉市和江夏区农业局组织蔬菜专家和业务骨干成立了蔬菜家庭农场技术服务专班,根据农场需求,提供“量身定制”式技术服务方案,对家庭农场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都及时给予解决。

经过几年的探索,江夏区在培育和发展蔬菜家庭农场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研究解决,主要体现在家庭农场注册数量偏少;财政补贴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部分外地菜农和非农村户籍从事蔬菜生产,想组建家庭农场,但门槛受限;部分农场的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露地种植的农场,种植效益偏低,农场主种植积极性时高时低,影响了蔬菜家庭农场的长远发展。

3 发展建议

3.1 落实注册登记制度

湖北省工商局、省农业厅已对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登记类型、登记机关、登记要求、名称使用规范、经营范围等都做了明确规定,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主到区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以确立法人地位,这样在项目申报、市场参与等方面才能更占优势。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全区蔬菜家庭农场发展到200家以上,经营面积400 hm2以上,覆盖全区各大蔬菜专业村、蔬菜基地。

3.2 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家庭农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迫切需要政策扶持、引导。一是涉农项目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倾斜支持力度,建议每年重点扶持一定数量的家庭农场,对达到标准的给予一定补贴,补贴资金重点用于生产资料投入、种子、种苗及新技术应用、品牌建设等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武汉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申报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积极组织申报示范性蔬菜家庭农场。二是积极呼吁协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蔬菜家庭农场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

3.3 跟进相关配套服务

一是健全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农业部门要积极与财险江夏支公司协调,扩大参保范围,提高参保率,为家庭农场的钢架大棚及种植的蔬菜提供保险。二是试点设立风险保障金。近年来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天气频繁,国内蔬菜市场价格时有大幅波动,设立风险保障金,用于应对蔬菜家庭农场经营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是进一步优化农技推广服务,提高科技增收水平。将其纳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项目,对蔬菜家庭农场在技术培训、指导上重点帮扶,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上优先支持,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科技增收水平。四是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成果。充分利用区、街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平台,鼓励引导耕地向家庭农场流转。

3.4 加大宣传,营造家庭农场发展的良好氛围

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蔬菜家庭农场,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鼓励、支持蔬菜家庭农场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吸引更多年轻人、高素质人才投身蔬菜家庭农场,让家庭农场成为能赚钱、有地位、有前景、有尊严的职业,大力宣传家庭农场主通过体面劳动、获得体面收入、过上体面生活的典型,使家庭农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江夏区农场主农场
农场假期
农场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揭秘:90后农场主做农业失败的5大启示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掠影
一号农场
扶好“素质”管好“规范”—— 武汉市江夏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经验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
重塑城管新形象——记武汉市江夏区城管委主任范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