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蔬菜规模经营业主为什么不赚反亏?
2015-04-27姜伟锋
姜伟锋
特约栏目主持:李崇光
男,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与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农业部软科学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整合》专著及国家规划教材《农产品营销学》等多部;发表论文70多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浙江海盐县规模在3.335 hm2以上的蔬菜基地有52个,总面积达3 63.515 hm2。大部分经营者是从工商业跨行而来的,此前无农业经营经历,对蔬菜产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蔬菜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市场、气候、技术、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效益不太乐观,亏损面积较大,特别是设施面积比重较大的基地,基本呈亏损状态。
我县333.5 hm2大棚蔬菜,越冬茬主要种植茄果类蔬菜,以番茄为主。同样种植同一作物,规模经营业主由于受各类因素的综合影响,效益远低于散户,可能还会出现亏损。我们选取2个典型的样本(表1),发现A公司20 010 m2番茄规模经营,每667 m2效益居然亏损了947元,反观B散户虽然只种植了667 m2番茄,但效益却达到10 900元,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1 规模经营产品销售收入明显低于散户
1.1 产品价格明显低于散户
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往往坐等外地收购商上门采购,产地价格明显低于批发市场,有时还受贩销户的恶意打压。集中上市时,主观上存在低价倾销的现象。而散户往往采用直接对接零售商或提小篮卖零售的方式销售,产品价格明显高于规模户。
1.2 产量、品质明显低于散户
现有规模经营业主技术水平一般,且管理往往不到位,而散户大多经验丰富,管理上精耕细作,导致二者生产的农产品产量、品质存在较大差距。
1.3 产品损耗明显高于散户
规模经营生产的番茄上市集中且销售渠道不畅,因此产品损耗较大,而散户产品损耗很少。
2 成本投入和支出明显高于散户
2.1 规模经营农资成本明显高于散户
农资成本主要为农膜、育苗、化肥、农药、有机肥等,A公司此类成本支出为3 010元/667 m2,而散户为1 700元/667 m2,高出整整1 310元/667 m2。差异主要体现:规模户育苗支出较大,如购买的种子较贵、育苗技术差需育较多苗、增加了育苗棚等设施费用;有机肥费用差距较大,规模户购买的均为商品有机肥,而散户则以自有土杂肥和购买土杂肥相结合。
2.2 规模经营劳动力成本高于散户
规模户所有劳作需雇工,管理需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此项成本一般占大棚设施生产产值的
45%~60%,如A公司劳动力成本为5 000元/667 m2,占667 m2产值的51.8%,而B散户无此项支出。
2.3 作业类服务成本不一样
规模生产基地往往由于规模较大,需要机械化生产,如开沟、翻耕、起垄整地,排灌水支出等,A公司此项支出为230元/667 m2,而散户无此项支出。
2.4 土地成本、大棚折旧等明显高于散户
规模经营土地成本是一项额外的支出成本,并且此项成本呈现逐年走高的趋势,散户为自有土地,土地成本为0。由于规模经营的缘故,大棚的维护、保养明显差于散户,使用年限较散户短5年,其大棚折旧成本显著高于散户。此两项成本合计,规模经营业主高于散户1 400元/667 m2。
2.5 银行贷款、其他费用高于散户
规模经营往往存在银行贷款,其资金成本也是总成本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规模经营主体为保证其正常运转,还会产生诸如办公费、车辆运营费、财务费、管理招待费等其他费用,而散户无此类费用支出。
总体来看,规模经营主体所涉及的成本种类繁多,各类成本均高于散户,并且劳动力成本支出和土地成本支出A公司为5 800元/667 m2,占总成本的54.7%,占总产值的60.0%,而此两项主要成本B散户均不用支出。
3 对策和建议
一是培育产销一体化规模经营业主。重点扶持组建企业联盟,走品牌、直销、产销一体化道路。加强企业间联合、共同搞好品种布局、产品互相调剂、强化产销衔接、取长补短、完善“农超对接”、基地直供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成本。
二是加大对规模业主的培训,正确引导工商资本投资蔬菜产业,抓好从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帮助规模经营业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提升推广队伍素质,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引进培养年轻人才、优化年龄结构、加强知识培训,发展壮大农技队伍。改进服务手段、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配套服务。
四是加强现代先进生产技术的普及,实现蔬菜生产科技综合集成。推进规模化基地的标准化生产,组织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如减少劳动力使用和劳动环节,减轻劳动强度;强化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
五是创新蔬菜产销运行方式,建设蔬菜产销信息体系。发展产地拍卖、配送、直销等新型产销运行方式,逐步改变传统的蔬菜产销运行方式。建立反应灵敏、时效性强的蔬菜产销信息采集网络,采集产地价格信息、菜农收入情况、发布蔬菜产销信息、进行市场风险预警、指导蔬菜生产。
六是适当调整财政资金的扶持方向和重点。政策扶持适当从生产环节补助转型到产后建设,引导工商资本投入蔬菜流通和加工环节;从单个基地的建设转向产业体系的建设,鼓励建立行业协会、产业综合体、产销联合体;扶持蔬菜企业朝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机械化服务方向发展。
七是提高农业保险对蔬菜规模生产的扶持力度。提高自然灾害损失、病虫害损失、意外事故损失等保险力度,降低经营主体安全生产风险。
参考文献
[1] 袁奎明,孔维国,王韶楠,等.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选择[J].华夏星火,2005(6):4.
[2] 陈东风.鲜活蔬菜从地头直达灶头 惠农便民——评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创新[J].中国合作经济,20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