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老师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2015-04-27武凤霞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教给范式

武凤霞

语文老师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每当新学年开始,家长就把背着新书包的孩子交到我们手里,嘴里说着拜托的话。我虽然对每个家长都许诺了放心,但有时却会在心里默默怀疑:对于这个学生,老师到底是在培养还是在扼杀他的语文能力?

2014年冬天,我参加了一次奇异的修行。那是在太湖畔的一间禅寺中,一位架着金丝眼镜的年轻僧侣主持的名为《正念与创造力》的禅修营。整整七天中,我们只需要缓慢地做一件事情——自我感知。第一天,我们静静地坐一小时,再慢慢地走一小时,然后睁开眼睛,看四周的世界;第二天,还是静静地坐一小时,再慢慢地走一小时,然后竖起耳朵,听周围的世界;第三天,用鼻子闻;第四天,用舌头尝;第五天,抓住记忆中闪回的瞬间;第六天,问自己的心,现在有什么感受。没有教科书,也没有范文,每个人的知觉却都缓慢地从沉睡中苏醒。

“你闻到了什么?”年轻的僧侣微笑地看着我们,仿佛拥有无限的耐心。我们说完了教科书教给的所有话,又在沉默中闻到了香樟树的味道。我们认出它来自童年,然后又初次分辨出香樟叶云团般绿色的香气、树皮沉重的褐色的香气、树心尖锐的线形的香气。

那时,我想到了语文。

语文是每个人与他人之间的桥梁。如果仅仅为了知觉自己和世界的存在,我们并不一定非得需要语文。语言的便利常常使我们将“存在”变成了“概念”,所以当你把“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背得太熟时,就看不到绿柳之外的春色,听不到莺啼之先的草虫。但当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生命体验、个人感受,需要交流时,语文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不管听到的是鸟叫还是虫鸣,你都需要用语文来传达体验、感受和思维。那些储备了足够多的体验和感受的学生,只需要少量的语文训练,就轻而易举地成为了语文“好”的学生,而那些从未被鼓励重视自己体验感受的学生,哪怕读了再多的文学经典,还是不会写作文。

这种类似于“天赋论”的观点,好像是为语文教师推卸责任。仿佛教师只需让学生一个人呆着去,不用语文课打扰他们,就能让他们“找到自我”。但如果要问什么样的语文教师才真正有能力给孩子足够的有效空间去“寻找自我”,我必须说,是那些既对于自我知觉足够敏感、又把语文用得得心应手的人。有独特的自我,才能欣赏别人的独特性;有娴熟的语文能力,才能不被封锁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与他人的世界产生联结。

这就像我们在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上所看到的,越是有底蕴的教师,越能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整理成推动课堂发展的动力。缺少自我感知,课堂死气沉沉;缺少语文能力,课堂散乱无章。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过是课堂症状在外部的重演。

约束有时候不是约束,而是自由的保障。范式有时候不是范式,而是新变的基础。当我们追寻语文教学的范式时,我们所要追求的是在一个安全的框架之内,让师生的独特性都得以展现,生命能量得以绽放,而随着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与完善,最终达到教学的自由境界。

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不仅是知识,不仅是技能,更重要的是语文的思维,是发现语文的敏锐,是追逐语文美的欲望。一句话,语文老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基于母语的灵魂塑造和精神培育。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教给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