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
2015-04-27李俊华
李俊华
摘要:初高中的物理教材存在着差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存在差异,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做了阐述,并结合实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抽象思维;物理模型;教学衔
高一月考评卷工作刚刚结束,在评卷过程中我们发现高一新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是:在初中物理成绩非常不错,到了高中却跟不上。我又了解了几个学生,他们普遍反映上课时感觉听的很清楚,一到做题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而且自己以前在初中物理就是这么学的,每次考试成绩都不错的,他们也感到很沮丧和困惑。为了找到问题根源,我和高一备课组的几位老师还有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到初中听了一堂物理课,内容是《光的反射》,重点是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分析反射的规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和我们高中的课堂大相径庭,是老师没有调动好学生?还是学生不适应高中的教学?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呢?下面我就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初高中对比分析
(一)教材差异。初中的教材立足于观察、实验,是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简单应用,所以初中的教材都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定义解释非常简单粗略,都是过程单一的简单问题,学生容易接受。
高中物理教材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物理模型的抽象,注重借助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对象复杂的动态问题 ,学生难于接受。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表述严谨,对问题的分析更严密,不利于学生理解,学生阅读难度大。比如运动学里面关于“追及和相遇”的问题,由于过程抽象,学生缺少感性认知,在处理起来不得要领,甚至闹出“刹车倒退”的笑话。 (二)教学的差异。 初中的教学课堂容量小,一节课只要求解决一两个问题。比如老师在讲反射现象和规律时,反复让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情况下反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等等。由于不需要计算所以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气氛高涨。
高中物理就不一样了,课堂容量大,计算量大,物理思维要求高。
课下来学生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程多,牵扯的过程复杂,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而且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物理过程,造成学习障碍。再比如以上高一的矢量概念、矢量运算一节法则等等让学生感到非常困惑。
(三)学生差异。 初中物理内容少,对规律概念的讲述要求不高,学生多做练习,背背概念和公式就能轻松对付考试,从而养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思考。
高中物理课堂内容多、难度大,学生仍然采用初中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甚至于许多学生课上埋头记笔记,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不能准确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另外由于大部分同学缺少生活经验,例如在讲向心力的应用,学生对火车轮子感到很陌生,虽然借助多媒体,但是学生还是感到不好理解。
二、做好教学衔接的几点尝试
(一)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入高一之后,学生自然沿用初中的被动记忆方法,不求甚解,囫囵吞枣,这是不能适应高中学习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尝试学法的渗透和指导,比如利用导学案加强课前预习的检查,对重难点认真处理,学会分析,学会课后总结。同时注意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整体法和隔离法,极限法和等效法。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产生了兴趣和求知欲,就可以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了。
(二)注意知识的衔接。高中物理是初中的延伸和拓展,在教学当中,笔者注意帮助学生尽快完成知识的迁移。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备好学生,了解学生初中已经掌握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教法,这样才能再教学中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三)注意抽象,兼顾直观。 初中的教学以直观为主,不涉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学生习惯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形成思维定势。而高中物理在研究问题时注重抽象,为了是问题简单化,只考虑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往往觉得模型抽象,不好理解。在教学中要应用直观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可以通过大量生活例子来说明,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概念。
(四)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工具的能力。高中物理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物理公式的表达式明显比初中加深。例如:
常用运动学公式就有九个,每个公式涉及四个物理量,且包含多个矢量。公式的适用范围不同,学生在解题时感觉无从下手。还有物理图像,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错误比比皆是,甚至于简单的计算也能出错,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学习“力的正交分解法”之前,我专门给学生讲了一节有关三角形的计算,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感觉不那么吃力。
学生能否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尽快适应是关键,从教学方法上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从初中的直觉思维转换为高中的理性思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辉.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知识窗(教师版),2011,(05).
[2]黄翔.初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编辑 ∕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