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2015-04-27葛剑锋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调查思考高中数学

葛剑锋

摘要:思维是数学的“艺术”,思维活动深浅是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要让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维、深入思维,教学工作者就必须切实做好起始环节的课堂导学工作。教师在学生认知疑难处、分析矛盾时、探究卡壳点,开展行之有效、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引导和指导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掌握数学知识内涵,更加高效探析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导学;现状;策略;调查;思考

一、引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生动、高效的课堂导学。课堂导学作为课堂教学活动整体框架的重要“构件”之一,在承上启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力、促进师生互动性、推进学习深刻性、提升教学实效性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的“奠基”作用。众所周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学生认知疑难处、分析矛盾时、探究卡壳点,开展行之有效、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引导和指导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掌握数学知识内涵,更加高效探析解决问题。高中生所处学习阶段的特殊性,更需要教师切实做好做优学习对象的导学工作。本人现简要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现状进行探析,并将心得体会以及举措进行简要论述。

二、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现状

笔者近年来围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现状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究分析、案例剖析、座谈交流、整理归纳等探析活动,初步感受到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活动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导学互动性不强。笔者发现,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导学活动中,面对高中生学习认知、探究过程中遇到的不足或思维卡壳地方,只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教学模式,学生主体不能参与到教师导学活动中,不能与教师导学活动进行同步互动,往往成为被动接受的“工具”,高中生的主体特性和能动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展现和运用。

二是导学方法单一化。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良好、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聚焦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积极性。但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片面理解导学模式的深层内涵,认为导学模式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说给”学生听,教师“指导”学生做,教师“引导”学生探,采用单一、单板、机械的教师“以讲为主”导学模式,未能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导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对“疑惑点”、“矛盾处”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探析,降低了主体参与度,削弱了导学活动实效。如在“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解析“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过程中,对如何运用正确解析方法解答此类问题出现了“认知疑惑”。很多教师在导学活动中,就采用“灌输式”导学模式,直接将解答分析的规律方法告知学生,而没有采用互动式、探析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导学活动中,致使高中生对获得的方法策略“浮光掠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是导学内涵不深刻。笔者以为,教师导学的任务不仅仅停留在“疏通”、“明智”层次,还在于要揭示和呈现数学知识深层次内涵。但在实际导学活动过程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导学活动往往停滞于对疑难问题、认知困惑的疏导、讲解中,“就问题讲问题”的导学现象较大程度存在,而没有将“深挖”和“拓展”丰富导学内容,将数学知识的复杂内涵以及高考考查趋势进行有效结合和渗透,降低了导学活动的内涵层次和实际效能。

三、方法及举措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在高中阶段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教师的导学模式也应适应时代潮流、顺应课改需要、贴切学生主体,进行深入、细致、有效的创新和优化。

一是采用体现教学双向性的互动式导学模式。导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活动形式之一,应具有鲜明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认知疑难”和“探析卡壳”等问题,通过有效教学手段,引导和指导学生认知解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知。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讨论、分析和讲解。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导学活动实施进程中,要摒弃教师“以讲为主”的导学模式,应该利用教学活动的双向性特征,设置互动式导学模式,通过师生问答、师生讨论、小组探析、共同辩论等互动形式,使导学活动成为师生、生生深入互动的有效载体,在有效导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协作互助学习观的有效养成。如在“三角函数的奇偶性”认知导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深刻认知和掌握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内涵,在导学时教师采用互动式导学模式,利用电子白板分别展示“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与学生一起通过对函数图像特征的学习认知,掌握其三角函数的奇偶性性质内涵以及特征。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同桌互动探析活动,要求学生相互说出正切函数的奇偶性特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完善,向学生指出,通过函数图像特征的分析可以知道,正弦函数是一个奇函数,图像是关于原点对称,余弦函数是一个偶函数,图像是关于y轴对称。正切函数是一个奇函数,它与正弦函数一样,图像都是关于原点对称。

二是采用展示讲解递进性的探究式导学模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递进的发展过程,教师的导学模式应该遵循学习兑现过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实际,在引导和讲解过程中开展递进性的探析导学模式,逐步展示知识内涵、逐级展现知识特点。如教师针对高中生“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认知解答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在导学活动中,教师遵循学生认知实际,采用探究式导学模式,引导和指导高中生认真“回顾”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及法则,并要求学生展示其向量的加法、减法法则公式,说出其内涵要义,然后利用典型案例概括巩固功效,设置“化简下列各式:(1)PB+OP+OB,(2)-OA+OB-OC”、“如果AB=9,AC=6,那么的取值范围是多少?”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答问题活动,学生探析认识到,在上述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向量加减法的运算,涉及向量的加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还认知了向量的加减法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在此递进性的探究式导学模式中,学生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引导、指导和讲解下,对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得以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三是采用具有形式多样性的合作式导学模式。教育学认为,学习活动是一项群体性、互助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对象良好的互助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开展导学活动中,应该将合作式教学方式融入渗透其中,在指导和导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同桌讨论等多样合作学习形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作为教学活动一份子,课堂教学的“主人”,参与其中,深入其中,推进和提升导学合作效果。

四是采用呈现高考政策性的案例式导学模式。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高考中展示学习技能。这就对教师导学活动提出深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导学中根据高考政策要求,设置渗透高考能力考查要求的综合性问题或模拟试题,将典型案例教学作为导学活动的有效延续和深度拓展,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的深刻内涵,把准高考政策脉络,提升学习成效。如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导学基础上,教师研析高考政策要求发现,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在化简、求值中运用较为灵活,这是高考考查的方向,因此,教师深化其内涵,设置“已知a为第二象限的角,sina=3/5,b是第一象限的角,cosb=5/13,求tan(2a-b)的值是多少?”2009年高考模拟试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工作,学生在解析过程中认识到,解题时可以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先求tana,tanb的值,也可以先求cos(2a-b),sin(2a-b)的值,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此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命题的基本形式,提高其学习效能。

编辑 ∕岳 凤

猜你喜欢

调查思考高中数学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