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5-04-27蓝瑞荣
摘 要:校园文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短期内要形成良好校园文化,可以借助校园文学这一平台,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性情,启迪学生心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本文立足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对32所民办高职的校园文学进行梳理,从现状、原因、对策方面考察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学。
关键词: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17-03
收稿日期:2015-02-03
作者简介:蓝瑞荣(1977-)男,畲族,福建龙海人,硕士,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广东 东莞/523960)
基金项目:本文获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批准,列为2013-2014学年度教科研课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cxjky0220),属结题论文。
校园文学伴随着现代学校的兴起而出现,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走向繁荣。在学术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设立校园文学委员会,并定期召开学术年会。特别是在当下发达的出版业和网络传媒环境下,校园文学曾被吹捧出众多明星作家,甚至在发表渠道上可以绕开学术精英的检阅和文学刊物的萃取。可以说,校园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已有相当成熟的版图。
然而,在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学已然成了一个跛脚的小儿。之所以说是小儿,是因为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历史短暂,而说她跛脚,原因是校园文学在民办高职院校一直得不到正视,学校领导不当一回事,文学社的正常运转得不到经费上的保证。而在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在全国尽管已取得突出成绩,但是笔者多年观察后发现,当下的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养成阅读习惯,进入高职院校后,容易接受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理念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养成,直接导致文学阅读的缺失。再加上大环境正受到网络传媒的冲击,在校大学生对待校园文学刊物的态度已经呈现消极态势。可见,在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学发展却是举步维艰。
一、现状
校园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拥有成熟的作家团队、研究队伍和机构,特别是她以校园为基地,集聚校园的一切优势,孵化出了很多优秀的校园作家。在近20年来,随着民办高职教育的兴起,校园文学也在民办高职院校扎根,占有一席之地,并伴随着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而发展,有点甚至成为这些民办高职院校品牌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笔者的调研中,截止至2014年12月,广东省现有32所民办高职院校(含升格后本科),他们的校园文学总体上有以下特点:
(一)游离在所在地域文化之外
在32所民办高职院校中,广州市19所、深圳市1所、揭阳市1所、肇庆市2所、东莞市3所、佛山市2所(1所公益)、惠州市1所、珠海市1所、湛江市1所、江门市1所。这些民办高职院校基本都能根据“政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不忘校地合作、校镇合作。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民办高职院校中,甚少有主动对接本地域文化的校园文学萌生。在笔者调研的民办高职院校中,尽管以富有文学性的名词作为社名,但仔细推敲,还是没有与本地域的文化有多少关系,如广东城建职业学院金穗文学社、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萝灵轩文学社、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青藤文学社、广州私立华联学院鸥鸣文学社、广东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翰墨文学、南海东软学院冬月文学社等,这些高职的文学社,从内容到形式,与本地域文化联系还是不够紧密。
(二) 徘徊在顶层设计之外
在对广东32所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学的考究中,笔者发现在这些民办高职中,社会声誉好、第三方综合评比排名居前列的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学发展也较为成熟、甚至成了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学教育、博雅学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也是如此。
吴良镛院士是人居史的集大成者,他希望作为城市规划决策者的市长,能具有诗人的情怀、旅行家的阅历、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严格、史学家的渊博和革命家的情操。同理,民办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在办学中,主要追求学生的技术技能掌握和就业情况。因此,在整体校园文化建设中,基本以学生自发组织相关社团活动为主,院校领导则辅之以物质支持和人文环境的营造,可以说,从校园文学的发展情况可以管窥到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
在南海东软学院,2002年办学至今,打造出了很多在民办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的特色。校园文学方面也有很高建树。该校品牌与战略发展部部长许峰在抓学院品牌文化特色建设的同时,也不忘抓好校园文学的建设。如今的东软学院,校园文学不仅在全省高职院校享有盛誉,就是许峰老师也是中国当代文坛微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学建设分不开。院长杨力博士富有学院派的视野,高瞻远瞩,集合广博人脉,开创了“东软CXO大讲堂”,以此带动起整个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可以说,南海东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所折射出的光辉为广大民办高职的校园文学发展树立了榜样,如今的东软,已经生个为高职本科。这些都是顶层设计的典范。但全省民办高职中,有作此设计的甚少。
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三)形成于入学前
在对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学的调研中,笔者发现,这些民办高职院校入学成绩相对公办高职院校略显逊色。就是在民办高职院校中,也因办学特色和实力差别,招生门槛高低不同。总体观之,入学成绩高低与校园文学盛弱成正比。
笔者在对32所民办高职院校的抽样调查中,采用网站调查形式,参照问卷星(www.sojump.com)设置以下几道题目:你喜欢校园文学作品吗?有9.03%非常喜欢、40.97%喜欢、45.14%一般;2.08%不喜欢,2.78%不了解;您对学校的校园文学分为评价,有17.36%挺浓厚、58.33%还过得去、19.44%很平淡、4.86%没有文学氛围;您是否支持开展校园文学,有86.11%支持,这是大学里人文氛围的一种体现、4.56%不支持,流于形式,浪费资源、意义不大,8.37%无所谓,不大感兴趣;您认为校园文学的发展前景如何?有18.06%十分看好、64.58%比较看好、14.58%较不看好,2.78%很不看好。
从上述情况看,校园文学离不开当下文学环境,诚如陈晓明指出,“现在的平静是文学 回到自身的平静。所有关于文学的事件、事物基本可以说是文学本身的,而且社会呈现多元化、文化也多极化,表达途径和对现实的关注方式也多样化,天下兴亡不要文学承载所有的义务和责任。”在文学被边缘化的语境,校园文学在校园中也是渐行渐远。在民办高职院校,因入读民办高职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还未形成文学兴趣,这也导致民办高职校园文学不景气的一个原因。
二、 原因
(一) 缺乏品牌意识
广东省的民办高职院校经历了草创期的摸爬滚打,基本具备办学实力,个别高职院校现已形成办学特色。但还有一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尽管名师云集、特色鲜明,但屡屡面临被亮黄牌的危险,究其原因,品牌意识并未得到重视。
创办高职院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办学中立于上升趋势,董事会必须举上下之力,营造一种大学氛围,让人在校园中享受一种文化熏陶。可见,树立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突出自身的特色、亮点,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品牌特色。然而,品牌意识的缺失,是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的短视行为,将直接导致民办高职在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不足,甚至将严重挫伤民办高职的整体发展水平,必须引起重视。
(二)漠视区域文化
在对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学调研中,笔者发现,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基本以招生数为最终旨归,追求办学成本的低耗和效益的最大化。董事会对学院建设投入以能省则省为原则,侧重教学运行建设,无视质量提升和内涵建设。很多民办高职,为了节约成本,降低教师准入门槛,行政管理队伍更是良莠不齐,如此校园,如何保证文化建设?加之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在市区、镇街的一个角落,本着直属省厅直管,完全无视地方政府的政策,更甭谈本地域的文化环境了。因此,在很多民办高职中,很多教职工尽管在同一高职院校工作多年,却依然不知身居何处,本地习俗等。
(三) 淡化学生文学素养养成
高职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旨归。因此,在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领导普遍关心“技术技能”,往往忽视或淡化“高素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模块大力压缩人文素养课比例,缩减课时。有些高职更是以教学改革之名,大删文化课。
笔者调研中发现,很多民办高职在初创期,基本照搬公办高职和本科高校的做法,由学生处团委负责创办校园文学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但坚持不到两年时间,就因学生参与度低或作品质量次而慢慢消隐。也有民办高职院校文学社是学生自发组织,学生积极性自不必说,却又被校方领导的推诿扯皮无法落到实处。
三、措施
(一)以校园文学为载体,树立文化品牌
於可训、周舒艺在《校园文学活动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一文中指出,“对于一所高等学府来说,没有什么比人才的培养和自身的屹立更为重要。”在广东的民办高职院校,能旗帜鲜明地以文化品牌制胜的屈指可数,南海东软学院“东软CXO大讲堂”创办于2003年,每年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科学家、政府要员等作为嘉宾举办讲座,拓展在校大学生的科技和人文视野。迄今为止,已邀请到周兴铭院士、著名文艺评论家雷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彦军、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世界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等二十余位名流前来演讲,成为狮山大学城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2007年,“东软CXO大讲堂”荣获由团省委、省学联、省文化厅和省教育厅共同授予的“广东省高校十大校园文化品牌”称号。漫步在东软学院,浓浓的书香气息让人流连忘返。另有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是目前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围绕电视艺术创作、制作、生产流程所需各个专业于一体,兼含其它艺术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艺术职业学院,特色鲜明,在省内民办高职中独树一帜。可见,文化品牌对民办高职院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树立文化品牌,笔者以为,校园文学可作为载体。
校园文学是为学生搭建梦想的平台,通过校园文学,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好的表达,特别是当下网络时代快餐式的阅读和信手涂鸦的写作,学生自主发起、自主编辑、自主制作、自主发行的文学刊物在新媒体的助力下,更易被人接受、参与人群也更多,同时还能解决校方支持不够、资金支持不到位、成本核算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令人可喜的是,校园文学还能为学院的文化品牌建设树立丰碑,很多文学爱好者在民办高职求学中能寻找到自己的一块文学净土,形成一种兴趣,培养一种特长。
(二)以校园文学为抓手,加大区域文化渗透
校园文学是有着校园特征的文学,在多年的发展中,校园文学触角不自觉伸向社会,特别是在学界的扶持和媒体的渲染下浮现出了为数不少的优秀校园作家。但在广东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学基本游离在本区域的文化之外。在广东省这一富有优良历史传统的地域,校园文学更应以区域文化为沃土,在新世纪发出不同凡响的声音。
广东培正学院集益文学社的名字就很有韵味,应学院身处集益村、学院内又有集益湖之意。之所以要创办这样一个文学社,是由于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多集中在学生的活动,而鲜有高雅的、有品味的、有思想的塑造精神文化的引导和建设。因此,为了增强文化气氛,提升文学品位,打造一流文学园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学生的文学特长;丰富学生社团生活,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发现优秀文学人才,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培育富有广东培正学院特色的“集益文化”,定名为“集益”文学社。据该社相关人员透露,把“集益”文学社定位于“以文学为中心,走纯文学道路,发扬集思广益的开放精神”。如此一语双关,相得益彰。
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建设发展中,应以校园文学为抓手,与区域文化相互渗透,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
(三)以校园文学为平台,加强学生文化素养养成
办学就是要办出一种氛围,营造一种无处不在、润物无声书香氛围。在众多的活动中,以校园文学为平台,对学生文化素养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文坛,学界为繁荣校园文学创作,促进校园文学事业健康发展,发掘、扶持、培养文学新人,全力打造未来文坛最具实力的文学巨匠和明星创作阵营,定期举办全国校园文学大奖赛,以此有效推进省内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学创作。
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将文化素质拓展课程用校园文学的参与情况加以体现。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学活动的同事也能体验到第二课堂所带来的收获;校级之间开展文学社举办联谊活动,进一步发挥文学社在校园活动中作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使学生相互交流中掌握更多知识;校方领导应积极主动邀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的专家学者走入校园,对高职生的文学创作进行指导;作为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学社的相关负责同学,也应利用好当下的网络和传媒,用最便捷的形式传达校园文学的真善美。
四、结语
纵观近年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学的发展,尽管存在着读者少、校方支持力度不够、无资金支持、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但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学在民办高职院校依然存在,并将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风景。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学可以抱团,在民办上面做文章,走出一条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学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王世龙.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2]王世龙.校园文学与创作[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3]彭小明,王世龙等.论校园文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4]李光荣.中国校园文学的一座高峰——论西南联大学生创作[J].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1).
[5]陈和.新世纪校园文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徐州: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