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影响
2015-04-27姚景楠等
姚景楠等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支教活动蔚然成风,但大多是因暑期社会实践需要而进行的短期支教,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笔者通过在支教过程中对河南省辉县裴寨社区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了解当地儿童教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支教;农村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涌入城市,青壮年劳动力中又有极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已婚青年夫妇,他们往往会把子女留在农村,这样就导致大批留守儿童产生。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也是大学生奔赴乡村支教的重点扶助对象。随着近年来这种“重点关照式”的支教盛行,人们在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同时,也开始留意这些“外来临时教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14年暑假,在学校组织下我们奔赴新乡市裴寨社区进行暑期实践,支教就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在“心愿墙”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希望爸爸在外面身体健康”、“希望有一天去市里跟爸爸妈妈在一起”……这些都是他们贴出的心愿单。对此,我们通过布置话题作文、家访等形式与这些留守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访谈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情况,结合支教中的针对性观察,探究大学生短期支教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农村发展现状,留守儿童数量不断攀升。由于父母关爱及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成为弱势群体,易产生亚健康心理观念。
教育是兴国之本。自1995年我国确立实施科教兴国以来,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边远地区支教,以缓解农村教育压力,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但这种背景下开展的支教活动存在着暂时性、短期性、机械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当地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心爱护后又回归“无人管教”的家庭教育模式,这种心理落差对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作为远近闻名的先进农村社区代表,裴寨社区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与其党总支书记裴春亮的访谈中,裴书记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裴寨的明天靠他们”。据了解,裴春亮为鼓励当地孩子上学受教育,出资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对考上学校的孩子奖励2000到10000元不等。但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及发展渐进性的限制,当地留守儿童的教育仍是不容乐观的,大学生短期支教或多或少又加剧了这一问题。
二、问题探析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往往比普通儿童更加敏感,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方面的诉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裴寨社区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约85%的孩子有“父母不关心我”、“我是捡来的”和“他们不爱我”等看法。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数性格比较内向,且易产生依赖性。另外,调查显示留守女童的问题更为严重,这与女孩自身性格因素有很大关联。在裴寨,有约65%的留守女童会在上课期间出现较偏激的情绪或行为,而留守男童出现此类情绪或行为的只有约35%。留守女童对支教大学生的依赖程度更甚于男童。大学生短期支教对儿童的影响无疑与留守儿童自身关系密切,但同时,作为支教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对此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年来,大学生进行短期支教活动明显增多,参与支教的心理动机也日趋复杂。由于动机不纯,一些支教者把支教当作是忆苦思甜、洗涤心灵的过程,甚至是旅行娱乐。这种动机下的支教行为对支教事业发展极其不利,势必会造成“人走茶凉”。
三、影响剖析
总体来看,大学生短期支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影响可分为两方面。
(一)积极影响
大学生支教不但会辅导儿童学习科学知识,还会结合自身才艺,开展一些唱歌、跳舞、绘画、跆拳道等多形式教学,不仅能培养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弥补偏远地区由于教学资源短缺造成的素质培养缺失,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指导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这一点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明显。观察发现,裴寨社区在跆拳道教学练习结束过后,孩子上课时注意力比往常上课要集中得多,且与支教大学生的课堂互动更积极,表现更为自信。
另外,通过裴寨当地一些留守儿童本人以及家长的反映,在我们来到这里支教后孩子吃饭、睡觉等生活习惯较之前有很大改善。其中,郭奶奶特别指出,孙女不像以前那样过分内向了,会给爷爷奶奶们讲上课发生的趣事,逗他们开心。
(二)消极影响
短期支教的最大问题便在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法实现教育本质。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坚持不懈才能取得优秀教育成果。但从调查情况看,裴寨当地大约90%支教大学生表示自己并未带来太多实质性东西。一些学生坦言,支教活动刚开始时比较激动,一个礼拜过后,就觉得没太大意思,甚至是感觉到“被熊孩子们折腾得身心疲惫”。
在列举问题原因时,约80%的学生表示,支教地区的教学质量和生活条件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差很多,心理上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造成严重心理落差;约60%的人表示,事先没有全面了解情况,致使自己难以适应当地生活;另有55%的学生表示,有些留守儿童比较偏激,不仅不会积极配合正常教学活动,甚至还会故意捣乱;此外,还有32%的学生表示难以和支教地的村民、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四、建议解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核心便是教育问题,它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综合表现。管理行为主体又涉及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换言之,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一个行为主体或层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鉴于大学生支教这一团队的特殊性,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表现更为典型,这就表明支教的大学生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发展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因而我们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短期支教规范机制,促进大学生短期支教朝着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要完善前期宣传、组织建设、评价监督、考核管理等机制,建立具有专业态度、充满责任感的大学生支教队伍,杜绝“支教不负责,人走皆成空”现象发生,使支教活动合理化、规模化和常态化。
参考文献:
[1]朱光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1.
[2]孙婧.关于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1.
[3]袁亚婕. 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培训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