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早描绘长征的唯一形象史料

2015-04-27王乐群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萧华黄镇阿英

王乐群

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已被视作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传奇。对这个二十世纪环球瞩目的壮举,以文字形式,率先向世人介绍的专著是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第一部向西方世界介绍的著作是勃沙特的《神灵之手》;首次向全世界报道长征的经过,是斯诺在英国出版的《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一书。当年亲历长征的红军战士、安徽枞阳县人黄镇创作的《长征画集》,则是最早用画笔真实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唯一形象史料。

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阿英对黄镇创作的《长征画集》(原名《西行漫画》)作出的高度评价:“在中国漫画中,请问有谁表现过这样伟大内容,又有谁表现了这样坚韧性的战斗?刻苦耐劳,为着民族的解放,愉快的忍受着一切,这是怎样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意志。非常现实的、乐观的在绘画中,把这种意志表达出来,是从这一束漫画始。……这一束漫画,它不仅要伴着那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史的伟大行程永恒存在,它的印行,也使得中国漫画界受到一个巨大的新的激刺,走向新的开展。……把它印行出来,也正是要向全世界有正义感的人们,提供一项中国抗战必然胜利的历史见证。”

“革命先驱,征途未搁丹青笔;艺坛巨匠,遗迹仍留翰墨香。”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黄镇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无论是在身处异域的外交战线上,还是在政务繁忙的文化战线上,黄镇总是不丢笔墨、刻刀,孜孜不倦地画画、写字、篆刻、作诗。陈毅曾于1963年以诗赞道:“黄镇有三绝,就是书画诗;如能常写作,定能天下知。”刘海粟曾赞曰:“黄镇书画篆刻古穆刚劲、气势不凡。”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画家,论者以“革命画家”、“艺坛巨匠”称之。

1934年10月,25岁的黄镇随红军部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和长征艰苦的行程中,黄镇为了充分表达自己对长征的认识,对红军战士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以朴素的情感,常用刮下来的锅灰和捅下来的烟灰做成的墨汁或铅笔作宣传画、写生画和漫画,有时画在各色各样的杂色纸上,有时画在驻地的门板上,也有时画在墙上和山洞岩壁上。长征二万五千里,印象深的、触动感情的,他就画下来,走一路,画一路,画了整整一路,对漫漫途中许多难忘的场面、动人的事迹、英雄的壮举、感人的故事、淳厚的民风均一一进行勾画,用画笔记录下了红军征战的情景和沿途的风土人情,热情讴歌工农红军坚忍不拔、英勇善战的光辉形象,深刻揭露敌人的凶残和丑恶,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据黄镇《长征画集的回忆及其他》一文载,当时黄镇在大小不等、五花八门的杂色纸上创作的漫画就有四、五百张。十分可惜的是,在那动乱苦难的战斗岁月中,只幸存24幅写生画和漫画的照相原稿。长征结束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38年,这24幅画的照相原稿几经辗转,由萧华托人从陕北带到了沦陷区上海,交与当时从事党的文艺工作的阿英手上,当时阿英考虑到这些画的历史价值和对国内外宣传长征的巨大意义,便和几位同志商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完整地把它编印出来。1938年10月,阿英冒着生命危险,在上海风雨书屋印制了2000册,取名为《西行漫画》。画册长19.5厘米,宽13.6厘米,厚0.2厘米,纸质,铅印。初版时因不知绘画者真实姓名,但又听说漫画是萧华从抗日根据地带出来的,便署了萧华的名字。2000册初版本,很快销售一空,绝大部分流传在上海、江苏、安徽等新四军活动的地区,得到了鼓舞士气和民心的效果。

1958年初,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偶然在北京厂甸的旧书摊上发现20年前初版的《西行漫画》,出版社认为这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历史见证,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难得的好材料,建议重新出版。同年12月,出版社即以阿英珍藏的底本重印3000册,并请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写序,萧华否认自己是画集的作者,但不知出自谁手,因而这一版未署作者姓名。直到1961年黄镇刚从印尼回国不久,出版社的一位负责人前去拜访黄镇,向他征询《西行漫画》的作者,当黄镇翻开画集时,画上的形象使他激动不已,往事历历在目,一切犹如昨日,一页页翻下去,好象又走上了二万五千里的行程。从此,这本画集才找到了它的真正作者。1962年4月,人民美术出版社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和人民解放军建军35周年,再版《西行漫画》,正式定名为《长征画集》,遂第一次署上了黄镇的名字,于当年7月出版。萧华作序说:“现在,我们高兴地知道了作者是黄镇同志。”

《长征画集》中虽只有24幅画作,但可谓是伟大长征的片断纪录,是红军长征缩影的画卷。黄镇用他饱蘸革命激情的画笔,真实记录下了反映红军长征足迹。一幅幅动人画面,栩栩如生,自由潇洒,笔随心运,耐人寻味,感人至深。既有红军千军万马渡湘江,遵义会议群情激昂沸腾,与彝族兄弟肩并肩打游击,攻占渡河点到达安顺场,抢渡水流汹涌大渡河泸定桥,转战炮铜岗深山老林,翻越终年积雪、崎岖险径夹金山,背干粮过茫茫草地大进军,到哈达铺的喜悦等行军作战的场景;又有对红军战士在藏民区域寻觅草叶制造土烟、磨青稞麦做烤饼的艰苦生活的刻划;还有林伯渠、董振堂、严肃、贵州苗家女、彝族向导等人物特写。如在长征途中,林伯渠戴着深度的近视眼镜,不管是白天或黑夜,左手提马灯,右手执着手杖,老当益壮地走在红军队伍之中,用自己的行为做出了楷模。黄镇以《夜行军中的老英雄》为题,对这位老者及其精神面貌进行了勾画,惟妙惟肖,生动准确。这些里程碑式的描绘,即表现了在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的险情下,以及雪山、草地等恶劣的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和军阀以及自然灾害作斗争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又突出地反映了红军战士们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乐观向上精神,无坚不摧、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注重求实、独立自主的勇于创新精神和团结就是力量、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黄镇创作的《长征画集》,用艺术的语言记载了惊心动魄而又非比寻常的那段历史,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它不仅内容丰富,史料性强,而且艺术价值颇高。刘海粟先生认为,该画集是黄镇“从油画入手,博览宋元名迹”,“是中西结合的结果”,所收的画“气韵深厚、精神焕发、用笔活脱、自成一家”。《长征画集》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仅有的形象画作,已成为研究长征的十分难得的革命史料和珍贵的艺术品。endprint

猜你喜欢

萧华黄镇阿英
萧华将军的家风
遭遇男神
显年轻
让魔鬼变成天使
萧华与王新兰:外力促成的红色恋人
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任上的黄镇
罗荣桓与萧华
才子上将 统战楷模——萧华统战工作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