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2015-04-27王立莹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孟子意义

摘 要:孟子是战国时期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贵族后裔,平民出身,家境贫困。一生所走道路求学、教书和周游列国,孟子的思想涉及经济、政治、哲学、教育等方面。孟子通过自己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他的教育思想贯穿于经济、政治、哲学中。他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孟子的教育思想中,他将任意作为他教育的总体目标、以性善论作为教育思想的基础、学习的作用在于求放心、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明人伦—教以人伦。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孟子的教育思想充满了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本文从孟子出生的时代背景、他提出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论教学、以及孟子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孟子;教育思想;意义

孟子,原名孟轲,孟子生活在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战国,当时诸侯混战,中国境内有十几个国家,小一些的国家很快就被吞并了,剩下七个大国,即齐、楚、燕、韩、赵、魏、秦,被称为战国七雄。七国相争,当时的百姓胜过在水深火热之中。孟子痛感于当时的诸国相争、杀人盈野的残酷。出于政治者的长远利益,孟子主张“仁政”,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王者得天下、得民心。他认为“仁政”必须辅以教育。他认为善教育的目的在于得民心。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从政治的角度论述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以德为主,德才兼备的大丈夫。具体而言可将教育的目的细化为明人伦,即教以人伦,要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序。

孟子是儒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崇拜孔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学说,故有“孔孟之道”之评。孔子提出“仁”的主张,孟子在此基础上深化到人性,他提出“性善论”认为人出生的时候就具备了“仁义礼智”的善端。“仁义理智具体是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善端是一种萌芽的东西,要想使善端变成善终。需要相应的物质、精神生活的支持,在这其中教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与学习必须遵循人的内在规律,从中发扬人的自觉性。一个人只有通过教育,人起初的善端才会被不断的扩充,从而做到推己及人,推及国家,天下。

孟子认为教育的另一个作用是求放心,即把丢失和蒙蔽的善端找回来。因此,孟子提出: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矣。孟子强化教育,认为教育的另一个目的在于保存和扩充内在的善端。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心养性”。

孟子在论教学方面强调教学活动要体现理性特点,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强调在学习中个人认识的自觉。

首先他提出了“深造自得”他主张教育要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的能力。“盈科而进”他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逐渐积累的过程。认为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专心致志”孟子认为学习上的差异不在于天资方面的差异,而是在于是否专心致志,他具体通过《学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奕秋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下棋高手,他同时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一心想着有一只大鸟将要飞过来,怎样用弓箭将其射下来。同样的学习,学习的效果却不同。并非是天资的差异,而是在于他们的专心致志与否。“教亦多术”孟子的观点和孔子因材施教的观点十分相似,他也认为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法,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孟子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学的方法,首先,他提出了“反求诸己”。对任何得不到自己预期效果的行为,应该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如我关爱别人,别人却不接受我的关爱。我管理别人,别人却不服从我的管理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学会与人为善,凡事都要严于律己,多时时的反思自己。第二,“动心忍性”。他提出了磨练意志的重要性。他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与此同时,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聪明才智都是在艰苦和患难中磨练出来的,通过实践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第三,“存心寡欲”。孟子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在于保存和扩充善端。因此,他认为修养心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克制自己,不要有过多的物质欲望,严格的要求自己。第四,“改过迁善”。孟子认为知耻才能改过迁善,在改过从善的方面,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有过错,要积极改错,如果没有错误,要积极的与人为善。

孟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当今生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在孟子的教育思想中,强调示范育人的作用,孟子一生的言行都为我们当今从事教育行业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重视挫折教育,有句话说:苦难是最好的老师,经历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提升人的境界,使人更懂得珍惜,也更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孟子的性善论也奠定了当今的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如果每个人心存“善念”并将其付诸与我们的社会实践当中,那么我们强调的和谐社会自然就达到了。孟子提出的达济天下的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支撑着国家的建设。当今的年轻人,责任感不强。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需要渗透孟子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儒家的教育思想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曲铁华.中国教育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孟子.孟子[O]//中国古代哲学文选(两汉―隋唐编).北京:中华书局.1963.

[3] 孟子.孟子[O]//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作者简介:王立莹(1992-5-20),女,籍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专业:教育学原理 ,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心理与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孟子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磨刀不误砍柴工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