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认识『线无粗细』

2015-04-27俞正强

中国教师 2015年3期
关键词:边线直线课本

俞正强

小学数学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对这道题目,学生通常会回答两条。

如果笔足够细的话,大概还可以画出更多条。

教师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通常会说:“如果点更加小,小到没法再小了,可以画几条?”

学生听老师这么说,就会估摸着老师可能不喜欢这个答案。那么,过两点画两条直线肯定是错的。既然老师讲点很小,那应该是暗示我们画一条吧。于是,就会试着回答一条。在一条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之后,学生便会记住这一题目。对个别记不住的学生,在多次强化后也会记住。

但学生心里是不相信的,点可以变小,难道线不可以变得更细吗?

他们这样想,但不会这么说,因为这么说,是自找麻烦。

好,一个更大的问题就出来了。明明是这样想的,却不能这么想。时间久了,或这样的经历多了,学生就会养成一个“不想”的习惯:“管它,记牢就

好了。”

当学生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数学,这个原来可以思考的东西,便开始远离思考。

当思考的通道被这样堵塞后,数学的魅力就会渐行渐远。

对小学生而言,线是有粗细的。而在数学上,线是无粗细的。因为线无粗细,所以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因此,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线无粗细。

下面,我提供一个版本,大家可以讨论,是否可以让学生理解“线无粗细”?

(前面略)

师:小朋友,线有粗细吗?(小学四年级学生)

生:有,线有粗的和细的。

师:请在桌子上找一条线好吗?(不找毛线、电线)

生:桌子的边线,课本的边线,呵呵,好多的。(线在面上)

师:哪一条线最短?(线有长短,长短才是线的属性。)

生:数学课本的宽。

师:好,请同学们把这条最短的线画在纸上。

同学们开始画线。老师寻找一条粗的线(甲生)和一条画得比较细的线(乙生),将其投影在屏幕上,问同学们。

师:这两条线有不一样吗?

生:有,有粗,有细,粗细不同。

(线有粗细,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师:(指甲生)你画的是哪条线?

生:(甲生,指着数学课本宽的边线)我画的是这条。

师:你把这条指给同学们看。(定了型)

师:(指乙生)你画的是哪条线?

生:(乙生,指着数学课本宽的边线)我画的是这条。

师:你把这条指给同学们看。(定

了型)

师:(对全体同学)同学们,他们俩画的线一样吗?

生:(惊诧,讨论,得出结论)

画的线是一样的,画出的线却不一样。

师:为什么画的线一样,而画出的线却不一样呢?

生:画出的线有粗有细,画的线没有粗细,因为都是边线。

(这个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有两种体会:体会一是线在物上,边线是没有粗细的;体会二是线画出来有粗细,是因为笔有粗细。)

师:(小结)我们知道,线本来没有粗细,因为笔有粗细而已。

至此,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惊诧的。他们可能至此也无法承认线无粗细,但在整个过程,好像可以接受线是无粗细的。

这就够了。

生活中,关于线的粗细太过深刻,数学中要破此观念,原本不是十分容易的。有了这个经历体会,再来思考过两点画几条直线的问题,学生就会不难接受。

关键的是,数学是讲道理的。因为数学是讲道理的,所以数学是可亲的。

而这种道理,具有一种惊诧的美丽。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边线直线课本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画直线
一样长吗?
买卖法则之买入法则(九)
认识足球(六)
突破矩形上边线买入法(1)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你喜欢直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