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产业结构低碳化及其调整对策
——以江门市为例
2015-04-26邵燕斐王小斌
邵燕斐,王小斌
(五邑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地方政府产业结构低碳化及其调整对策
——以江门市为例
邵燕斐,王小斌
(五邑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经济形式,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低碳经济发展是江门突破资源禀赋瓶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江门市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应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第二产业高级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低碳产业集群建设。
地方政府;产业结构;低碳化
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主要是强调消费领域低碳化,尤其是家庭生活、消费方式低碳化。但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后半阶段,钢铁、化工、电力等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70%以上的碳排放是来自生产领域,特别是工业生产领域,因此我国的低碳经济主要强调产业低碳化。“十二五”是江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期。
一、 产业结构低碳化的研究基础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的动态过程,其目标是能源节约、减少碳排放并实现经济增长。[1]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产业结构朝向整体产业组成结构中高碳产业比重下降、低碳产业比重上升以及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现有国内外文献普遍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首先对现有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进行调整。Chang(1999)[2]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测算台湾34个工业产值与碳排放量、能源使用量与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系数,指出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减少碳排放。Chebbi(2010)[3]使用突尼斯1971到2005年间的能源总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国内工业总产值等数据,使用时间序列证实了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二者的关系在三次产业间表现不一致,认为环境管制政策应依据不同产业有所区别。刘再起等(2010)[4]以中国、日本、美国等6个为国家为样本,指出三次产业发展都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最小;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贾立江等(2013)[5]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面板协整模型,探讨三次产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认为第三产业不仅符合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可持续经济发展和低碳排放大背景下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杨洁等(2011)[6]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对长株潭低碳经济产业链发展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构建低碳城市群经济产业链,优化相关产业之间科学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来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文献普遍认为低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是内在统一的,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
二、 江门市产业结构低碳化发展情况
在政府层面,通过制定和实施《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等政策,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向低碳化方向发展。在“十一五”期间,通过环境优市、和谐兴市等五大战略,使绿色江门建设创出新局面。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比“十五”期末下降18.2%和9.1%,一批高耗能、重污染落后项目被淘汰,循环经济得以有效发展,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的依赖和对环境影响的程度逐步降低。江门市“十二五”规划,将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江门建设的新突破作为其规划的重点;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以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型宜居典范城市。为此,规划提出进一步着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发展,例如以现有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和企业为重点,强化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大力加强火电、造纸、食品加工、化纤纺织服装、建材和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行业准入管理,科学合理地设置低碳和绿色发展的准入标准,抑制高能耗产业过快增长,新建较大规模项目力争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和碳排放先进水平。由此可见,产业结构低碳化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是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所在。
三、 江门市产业结构存在的缺陷
(一) 产业结构的“高碳锁定效应”明显
江门是一个典型的能源消费型城市,所需石油、煤炭等石化资源完全依靠外地输入或进口,重化工业化特征比较明显。江门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而引起钢铁、水泥、电力、煤炭、石油等资源消耗较大,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以“十一五”期间为例,江门能耗年均增长8.5%,2011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1150.8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9%,达到历史最高位。能源消费呈现高碳特征,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中,煤、油、其他比重分别是77%、22.2%、0.8%。从能源结构来看,江门的一次能源消费偏高,清洁能源比重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碳“锁定效应”明显。从能源强度来看,2011年江门的GDP能耗为0.648吨标准煤/万元,不仅高于全省0.563吨标准煤/万元水平,也高于其他珠三角城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约为韩国的1.75倍、美国的2.5倍、日本的4.36倍。
(二)支柱产业碳排放量偏高
江门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人为扭曲生产要素价格的低成本生产模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整个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处于商品价值链的中下游,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等也由于资源性产品的长期价格扭曲无法有效体现,进一步在无形中助长高耗能,使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紧张,长远来看这种低价格“锁定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目前,江门已形成机电、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造纸及纸制品、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均属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传统产业,碳排放量偏高,历年高能耗行业均占工业能耗比重90%以上。2011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6.13%,而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高达96.91%(见表1),大大高于其产值所占比重。
表1 江门市历年高能耗行业占工业能耗比重表(%)
注:数据来源自《江门统计年鉴》(2007-2012)。
(三)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当经济进入工业化阶段,产业间比重会经历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的变化,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发达经济阶段。经济发展的规律显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第三产业比重一般超过50%。美国第三产业比重早在2001年就已达75.2%,日本、德国、法国2002年分别为68.1%、69.2%和72.4%。2007年,新加坡比重为66.1%,台北为90%,首尔73%。2008年香港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更是高达92.3%。2011年江门市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比上年增长16.1%,为31928元,增长16.1%,而全市的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相“背离”的现象。从产业结构看,目前江门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仍处于“二、三、一”阶段。2011年,江门三次产业结构为7.5∶54.5∶38.0,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不仅与广州(61.5%)、深圳(53.5%)、东莞(49.7%)相差甚远,与珠三角城市的平均水平(50%)的差距也较大。改革开放至今,江门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目前状况并不符合现代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首先,属于高碳排放的种植业、牧业、渔业在第一产业内部所占比重较高,而作为零碳排放产业的林业比例很低。2011年,江门植业、牧业、渔业比重分别为30.13%、28.77%、37.07%,而林业才占2.52%。其次,江门市工业产业的碳排放量偏高,低碳产业的比例较低。2011年,全市能源使用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高达70.93%(见表2),高于其增加值所占比重。最后,第三产业比重低,信息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表2 江门市历年三次产业能源使用结构表(%)
注:数据来源自《江门统计年鉴》(2007-2012)。
(四)第三产业内部比例结构不合理
第三产业内部比例结构同样会影响到碳排放。英国近30年中经济规模增加一倍,但能源消耗总量只增加10%,一方面得益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7]发展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目前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在GDP 中所占比重已高达60%-70%。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不仅可为第三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也增强了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000-2011年,江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22.5%,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由66.12万人降低到64.2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30.77%下降到26.13%。目前,江门第三产业内部内构不合理,传统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高,传统服务业仍然是第三产业的主体,新兴的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业、旅游会展、房地产业、邮电通讯业和居民休闲服务业发展不足,增长速度不快,产业层级有待提高。2011年,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5大传统服务产业产值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97%(见表3)。但同期金融业的比重只占全市第三产业的9.49%,房地产业占12.1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滞后,远低于传统第三产业的比重。根据《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确定积极发展低碳服务业,大力推进公交运输服务业低碳化改造,发展绿色无缝隙物流系统、绿色商业,鼓励发展碳资产管理业等重点工作领域。
表3 江门市历年第三次产业比重表(%)
注:数据来源自《江门统计年鉴》(2007-2012)。
四、 江门市政府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对策
(一) 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作用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与支持功能,制定和完善低碳产业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恰当的制度、法律、经济手段保证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健全稳定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机制,通过税收、财政与金融等手段激励企业生产方式低碳化,建立以政策性贷款为导向的低碳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项目给予激励、奖励或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培育与发展新兴高科技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低碳精加工产业。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落后产能界定标准,建立行业准入许可证制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淘汰或减少水泥、造纸、印染等落后产能产业,逐步降低高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合理制定绿色产业规划,强化微观层面的指导,对企业的低碳行为,要给予提供诸如信贷优惠、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正向激励;对高碳行为给予诸如征收碳税费、严控信贷、提高准入门槛等负向激励。对于新兴的低碳产业,如清洁能源、绿色光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由于前期投资成本大,企业难以从正的外部效益中获得经济补偿,易受经济系统本身不确定性的强烈影响,单靠市场自发形成和培育不仅耗时长,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盲目性、波动性,因此,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发挥技术、资金、税收、政策等杠杆作用,使新兴产业逐渐形成、成长和发展,逐渐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政府要继续加大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培育以光伏太阳能、风能、地源热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
(二)应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机电、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造纸、建材六大产业是江门的传统产业与支柱产业,但近几年这些传统支柱产业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主要问题有代表性产品产量持续下降、产业技术含量不高、能源消耗大、尚不具备支柱的规模与实力。与珠三角其他城市比较,江门的工业结构水平已经明显落后,亟需实现制造业升级与改造,发展在资金、技术、知识和创新方面含量更高的产业。以技术进步保障产业结构优化,以技术创新作为实现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生态化的关键手段。低碳技术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支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产业低碳化的重要抓手。首先,政府要从资金、政策、人才各方面鼓励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要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引进、推广、应用等资金与人才支持力度。其次,对传统产业进行低碳化技术改造。充分运用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环保和节能技术,推广低排放的能源利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鼓励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降低现有重点用能产业的消耗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再者,要加强国际间化石资源高新低碳技术的合作和转让,加强化石资源干净高效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开发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建立碳排放、科技研发与能源利用的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与共享的数据库中心,为技术研发等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最后,要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充分利用地方研究机构和大学的资源与人才优势,开展有效的产学院合作,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围绕低碳技术理论研究,培养低碳技术专业人才。
(三)加速第二产业高级化进程的步伐
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为生产服务的高级服务业是以第二产业的高级化为前提条件。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二产业尚未全面进入高级化进程,未形成对第三产业的广泛需求。因此,在产业发展战略上,不宜过分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充分重视第二产业的高级化进程。如果过快过急发展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仍停留在低技术、低水平上,不仅使第三产业的发展缺乏稳固的基础,难以形成大的规模的需求市场,而且容易导致经济的早熟,反而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长。在提倡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要加速第二产业高级化进程步伐。以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快发展技术密集产业,通过产业技术的升级来达到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以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江门已形成了摩托车及零配件、造纸及纸制品、化纤纺织服装业、金属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为支柱产业。支柱产业的壮大,能带领产业集群更快扩张,促进配套企业的协作。今后要加大传统的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和产业资源消耗的降低,使第二产业朝“高级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核心和持久竞争力。同时,面对新经济浪潮兴起、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要大力培植和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新兴产业,制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长远规划,并视为长期性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
(四) 加快新兴第三产业发展
第一,积极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现代信息服务业具有环境污染破坏小、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收益率较高等优势。根据现有产业结构特点,江门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并制定可行的中长期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先发展与重点扶持一批核心骨干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现代信息服务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做大做强一批软件骨干企业,打造软件龙头企业。
第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合理规划江门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个层面的物流结合点及综合物流园区的规模与布局,力争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与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江门市企业将其采购与销售业务作为资源,同专业投资者联合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逐步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运营。围绕已有的专业镇,将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相结合,推动物联网科技研发和及普及应用,将江门市打造成珠三角物流中心,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产业能级。
第三,鼓励发展低碳旅游业。江门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应大力培育特色旅游产业,积极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通过科学的旅游开发模式,打造有形与无形,、物质与非物质、自然与人工的低碳旅游吸引物,引导旅游业由传统观光型向生态度假型转变,实现旅游的低碳化发展目标。充分挖掘自然高碳汇体资源的旅游价值,利用本土的海洋、温泉保健、森林公园湿地等资源,把江门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集观光、度假、休闲、疗养、健身、娱乐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五) 大力推进低碳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能在效率、效益及韧性方面创造竞争优势的空间组织形式,它所产生的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特定区域的知识、联系及激励,是远距离的竞争对手所不能达到的。[8]江门市目前现有的产业集群主要有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水暖卫浴业、五金不锈钢制品业、纺织服装业、制鞋业、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特色产业集群,但这些产业都是中高等碳排放产业。根据现有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江门应该把低碳产业集群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围绕核心低碳主业发展相关与支持产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关联度。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执法力度,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将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纺织业等传统制造业集群改造成低碳产业集群,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削减污染排放量。要立足现有制造业,在金融保险领域、信息服务领域、现代物流领域、商业服务领域和会战等领域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中政府“有形的手”调节作用,出台一些扶持性政策,支持以绿色光源、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低碳产业重点的产业集群建设,发展一批新型低碳产业集群。同时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创新开发更节能、更环保的低碳产业技术,严格限制地方盲目重复建设,打造一批技术先进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低碳产业集群。
[1]姚旻,蔡绍洪.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理论探讨,2012(6):94-97.
[2]LIN S J, CHANG T C.Grey Relation Analysis of Carbon DioxideEmissions from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Energy Uses in Taiwa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9(56):247-257.
[3]CHEBBI H E.Long and Short——run Linkages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 in Tunisia[J].Middle East Development Journal,2010,2(1):139-158.
[4]刘再起,陈春.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0(3):21-27.
[5]贾立江,范德成,武艳君.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2):87-92.
[6]杨洁,刘运材.低碳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1(5):56-60.
[7]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9(10):176-179.
[8]卞继红.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思考[J].生态经济,2011(1):58-60.
[责任编辑 文 俊]
2014-12-29
本文为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育苗工程)项目“古村落乡村治理主体关系模型的构建、评价与优化研究”(批准号:WYM1111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农户参与分享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研究”(批准号:GD13XZZ05)的部分成果。
邵燕斐(1979-),女,山东德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F205
A
1009-1513(2015)02-0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