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平碉楼的非主要用途探究

2015-04-26

关键词:开平市开平碉楼

叶 娟

(开平市文物局 世界遗产管理中心,广东 开平 529300)



开平碉楼的非主要用途探究

叶 娟

(开平市文物局 世界遗产管理中心,广东 开平 529300)

防匪、防洪、居住是开平碉楼的主要和专属功能,为大众所熟知和认同。对现存1833座碉楼的调查数据作重新整理发现,开平碉楼还有作为教育场所、银行、侨汇兑换、金库、当铺、医院、祠堂等之用。归类和总结开平碉楼的这些非主要用途,可以为进一步探究开平碉楼的价值和意义提供新的立足点。

开平碉楼;非主要;用途

引 言

开平碉楼现存1833座。1840年鸦片战争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渐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赚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又能住人的碉楼应运而生。2006年2月10日,开平市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的《开平市碉楼与村落保护管理规定》中第二条指出,本规定所称的碉楼,是指有枪眼、门窗窄小、墙身厚实、两层以上的主要用于防卫避灾的建筑物。因此,可以这么说,没有防御功能的楼就不叫碉楼,开平碉楼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居住和防匪。

在以往的研究中,阚延鑫的《开平碉楼建筑与华侨》将碉楼的功能归纳为避匪防洪、抗日据点、共产党活动场所等方面。张复合、杜凡丁、钱毅的《开平碉楼:从迎龙楼到瑞石楼——中国广东开平碉楼再考》一文中,指出开平碉楼除了防御匪患之外,还有楼主对财富的炫耀。张国雄的《试析开平碉楼的功能》,提出开平碉楼具有防匪、防洪、居住、办学、村落环境构建和反映转型时期的乡村社会心理六大功能。笔者通过亲历开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实地走访探究,发现开平碉楼的用途远不止防匪防洪、居住等功能,还有教育场所、金融机构、工农业生产、抗日剧点、联接祠堂、医疗场所等非主要用途。

一、用作教育场所

第一代华侨到美国的目的是求活计,第二代华侨开始意识到求生计的同时也须求知识和进步,而且先要“强国”才能“强家”。[1]272-273华侨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从回乡新建碉楼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英才楼、国兴碉楼、耀才楼、育贤楼、擢贤楼……这些楼名都是华侨寄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成才、兴国。有些碉楼在门联对联上直抒胸臆,例如:位于开平市沙塘镇锦星村委会兴学村兴学楼,门口对联横批为“兴学”二字,上联为“兴让兴仁家齐国治”,下联为“学书学礼俗美风淳”,楼主“大家、小家,知书、达理”的人生理念与追求和爱国爱乡的情怀无不让人敬佩。同时,华侨在国外辛苦工作而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他们希望晚辈能够读书,才能有前途,不用过着底层人的生活,于是,有些华侨在建碉楼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建造的碉楼另一个用途——教育场所。通过亲身经历开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笔者发现,在现存的1833座碉楼中,有部分碉楼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具有教育功能,例如:良昌学校碉楼、树德学校楼、五桂书室、启潜家塾、大同学校旧址等。也有些碉楼的教育功能从名字上看不出,但是通过普查时走访附近村民得知,例如:义兴楼、惠隆楼、鸿滚楼、芦阳楼等。这类碉楼的特点是,刚开始建造时楼主可能没想过要当作教育场地(这点从楼名及碉楼的房间布局、大小可以看出),后来有此需要,楼主或当地村民将这些楼用作过一段时间教育场所。用作教育场所的碉楼,详见表1。

表1 用作教育场所碉楼一览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开平碉楼用作教育场所,绝大多数建于20世纪20-30年代。这个时期也是开平新建碉楼的最盛期。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逐步复苏,华侨纷纷回国买田置地、修屋建楼、兴办实业,促使县内各行各业飞跃发展,特别是建筑业处在最辉煌的年代。[2]4-7从《开平教育志》里记载小学堂的数量也可以看出,此一时期,侨办私立小学迅速增加,这对开平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用作金融机构

(一)银行及侨批、侨汇对兑公司

勤劳勇敢的侨乡先民们,凭着自己的智慧,在海外立足生根的同时,也时刻不忘远隔重洋的家乡亲人。他们通过一种特殊的载体向亲人传递信息和汇兑资金。这种载体记录了海外先侨的艰辛生活,见证了他们对亲人和家乡的感情,也演变成了今天珍贵的华侨文献遗产——五邑银信。有了寄兑银信的需要,在开平也随之产生了一批碉楼用作了侨批、侨汇对兑公司。比较知名的有:

1.万国宝碉楼。位于三埠街道办事处新安居委会新华路,建于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该楼是万国宝公司旧址,公司主要经营侨批、侨汇对兑业务。

2.华商公司碉楼。位于三埠街道办事处新安居委会新华路,建于中华民国时期。该楼是华商公司旧址,公司主要经营侨批、侨汇对兑等业务。

3.宝祥银行碉楼。位于三埠街道办事处新兴居委会新华后街,建于中华民国时期。该建筑是宝祥银行办公场所,主要经营银行、外汇对兑和侨批等业务。

4.同昌公司碉楼。位于三埠街道办事处新兴居委会永富路,建于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该楼是同昌公司旧址,公司主要经营侨批、侨汇对兑业务。

从以上这些碉楼的地址可以看出,这些碉楼多位于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三埠,是长沙(今属长沙街道办事处)、新昌、荻海三个埠的总称,位于潭江中游,向为四邑交通枢纽、商业贸易中心。[2]247-248由于三埠水陆交通发达,商业贸易活跃,也是大多数归国华侨乘船回家上岸的必经之地,因此成为银行及侨批、侨汇对兑公司较为集中的地方。同时,在交通发达、侨汇亨通的赤坎埠,银号等金融行当也迅速发展起来,及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赤坎镇出现银号、金银铺行等信贷机构。[3]

(二)银行金库

由于碉楼的防御性能好,有个别楼主将碉楼用作了银号的金库,保证财物的安全,如大同村日升楼。它位于开平市赤水镇大津村委会大同村,建于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原楼主在赤水旧圩经营“合隆号”油糖日杂铺和银号,日升楼是本银号的金库。楼主后代旅居美国,在纽约做餐馆生意。

(三)当铺

在金融业发达的同时,赤坎镇的典当行业也相当发达。解放前,开平各圩埠的金银铺行数量以赤坎埠最多,达到37家。[4]在赤坎,多以骑楼用作当铺,笔者根据开平市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发现在赤坎现存有两座碉楼有当铺用途:

1.宝恒按碉楼。位于赤坎镇上埠居委会二子路,建于中华民国期间。该楼是宝恒按押铺旧址,主要用于典当财物仓库和防匪。

2.西隆押旧址。位于赤坎镇上埠居委会西隆街,建于中华民国期间。该楼主要用于典当财物仓库和防匪。

三、用于工农业生产

有的碉楼还有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功能,典型的有:

1.民生公司农场碉楼。位于塘口镇北义村委会农场,建于中华民国七年(1918)。该楼坐西南向东北,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顶层四面悬挑,墙身上设有“|”型射击孔。门口设在东北面,窗户有窗楣装饰,楼额有“民生公司农场”六个字。根据调查访谈,1950-1970年代,民生公司农场碉楼是当地农业生产、办公、农业物资、农产品存放及供销的重要场所,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2.齐塘乡植牧场碉楼。位于百合镇齐塘村委会龙护村果场长尾冈山上,建于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由村民集资建造。该楼坐北向南,高两层,砖混结构。平屋顶,顶层四面悬挑,设有“|”形射击孔,四周栏板都有灰塑“齐塘乡植牧场”。楼内水泥楼层、楼梯,顶层有凉亭。从楼名可以看出,齐塘乡植牧场碉楼的用途应该和当地的农牧业有关。根据访谈及碉楼勘察,该楼是当时齐塘乡牧场的生产和办公用房,楼内至今还保存着当时部分牧场农业生产的器具,墙壁上还保留有部分当时工农业生产的标语。由此可见,该楼是当时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场所。

四、用作抗日据点

抗战时期,有些碉楼用作抗日据点,为开平人民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主要有:

1.虾边村适庐。位于百合镇厚山村委会虾边村,建于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原楼主关以文,原名烈,号朝钜,是中共开平县第一批党员、开平县农民协会的第一任委员长。后来,由于身份暴露,为躲避国民党而转至香港、马来亚等地。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开平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它是开平第一个农会——虾边农会及中共地方党组织的活动据点。

2.赤坎南楼。位于赤坎镇南楼村委会腾蛟村潭江北岸,中华民国二年(1913)由华侨、侨眷出资兴建。该楼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7层22米,首层面阔4.94米,进深5.63米,正门前设置三级阶梯,占地面积为28.46平方米。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7月16日,日军分兵三路从三埠进犯赤坎,驻守南楼的赤坎四乡团队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丙等7名队员视死如归,与日军激战七天七夜。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七壮士立下“誓与南楼共存亡”的誓言。日军久攻不下,向南楼施放毒气弹。七壮士中毒昏厥被捕,最后惨遭肢解,壮烈牺牲。赤坎南楼是开平人民英勇抗日的历史见证。1983年3月23日,赤坎南楼被列为开平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3.秋丰村岭南楼。位于塘口镇北义村委会秋丰村,建于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该楼坐北向南,楼高五层,砖混结构。正面每层均设有并排2个窗户,其三面均设置1个窗户,均施以弧形窗楣作装饰。第3层正面窗户间设置“┃”型射击孔,第4层边角均设置“┃”型射击孔。顶部造型较为丰富,背面悬挂方形“燕子窝”,正面两角各设有圆柱形“燕子窝”,并设置3个“┃”型射击孔。栏板正中为灰塑的“嶺南楼”,上方为断开的三角形山花,两侧竖立花瓶状水泥构件物作装饰。1946年,日本兵进犯秋丰村时,当时村内多名男女老少都藏在此楼内避敌。敌军试图炮击此楼,未能轰开楼门。因此,秋丰村岭南楼也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捍卫村民生命安全的抗日之楼。

五、与祠堂相联接

有些碉楼与祠堂相连,在保护族人的同时,协助祠堂更好地发挥宗教信仰、教育、宣传等作用,这种现象也与岭南地区很多地方的“楼祠合一”、“校祠合一”现象相一致。主要有:

1.光裕楼。位于赤坎镇上埠居委会中华西路,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由赤坎关氏族人集资兴建。碉楼与前面的关族光裕堂相连,主要用作学校和祠堂。

2.宝树楼。位于塘口镇潭溪村委会潭溪墟,建于中华民国十年(1921)。碉楼与前面的荣山谢公祠相连,在重修祠堂时,增建宝树楼。该楼主要用作学校,对研究当地文化教育事业、侨乡文化及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3.绍宪楼。位于百合镇厚山村委会咀头村,建于中华民国十年(1921)。楼前原是一座祠堂,绍宪楼是祠堂的后楼,主要用作学校。

4.像吉楼。位于塘口镇强亚村委会,建于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该楼体量高大,坐西向东,楼高5层,砖混结构。像吉楼前为九二方公祠,该祠堂二楼为强亚学校,为该村的的教育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

六、用作医疗场所

赤坎医疗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自然而然离不开华侨的贡献。1901年,马来亚归侨谭炳刚在赤坎开了跌打中医外科诊所,1914年开设西医产科,从此赤坎医疗服务业发展迅速,形成了所谓的“医疗街”,鼎盛时期城乡先后有诊所113间,药材铺26间。[1]277-278甚至有些碉楼也用做了诊所,例如:

1.黄杰英医生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石溪村委会得业路,建于中华民国期间,由黄杰英出资兴建。楼高3层,楼层为骑楼式设计,匾额“黄杰英医生”,主要用作诊所之用。

2.爱善堂。位于开平市赤坎镇小海村委会莲塘村,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楼高两层半,由海外华侨集资兴建,并聘请医生、购买医疗用品,主要用作医疗院。

结 语

除防匪、居住及防洪外,开平碉楼还有学校、银行金库、侨批侨汇对兑公司、当铺、工农业生产用房、抗日据点、祠堂、医院等多种不同用途,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开平碉楼与村落及侨乡文化、侨乡历史研究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开平碉楼在保护与利用途径的创新上提供了新的思路。

[1]谭金花.开平碉楼与民居鼎盛期间华侨思想的形成及其对本土文化的影响[C]//黄继烨,张国雄.开平碉楼与村落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

[2]开平市地方志办公室.开平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梅伟强.论开平华侨在碉楼建筑中的角色和作用[C]//黄继烨,张为雄.开平碉楼与村落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181-182.

[4]中国银行开平支行.中国银行开平支行志[G].内部刊本.1989:25-26.

[责任编辑 文 俊]

2014-10-29

叶 娟(1984—),女,湖南株洲人,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文物保护、世界遗产保护研究。

K928.72

A

1009-1513(2015)02-0011-04

猜你喜欢

开平市开平碉楼
翻译语言的另一角度解析:浅谈“楼”和“庐”的英译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GHOSTS OF GUANLAN
震不倒的羌族碉楼
万紫千红春满园 扶困恤孤暖人心
古镇开平
1959
—2014年开平市暴雨的气候特征
工布江达县碉楼文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