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2015-04-26朱利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浅表性胃镜胃炎

朱利华

(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朱利华

(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胶囊、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慢胃宁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愈显率为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略高于对照组的89.8%,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为5.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胃痛、反酸等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慢胃宁汤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慢性胃炎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常见临床症状为腹部疼痛,也有一些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该病具有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1-2]。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纯西药疗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34例;年龄31~65岁,平均(46.9±3.1)岁;病程6个月至17年,平均(5.9±1.2)年;胃炎类型:单纯型24例,伴出血14例,伴糜烂11例,伴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10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32例;年龄30~66岁,平均(47.1±3.0)岁;病程6个月至16年,平均(5.7±1.5)年;胃炎类型:单纯型25例,伴出血12例,伴糜烂12例,伴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胃镜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胶囊300mg、甲硝唑片400mg、阿莫西林胶囊500mg联合用药治疗,口服,每日2 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慢胃宁汤治疗,药物组成为党参、大枣各15g,枳壳、当归各10 g,白芍、黄芪各20g,延胡索12g,甘草6g,三七粉4g(冲)。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增减药物,偏热者则加黄连、黄芩、蒲公英;偏寒者加干姜、吴茱萸、肉桂;胃阴不足者加石斛、玉竹。以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用。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8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结束时评估临床疗效并统计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3]制订本研究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主要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基本消失,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和胆汁反流情况基本消失,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炎症活动性、有无伴肠上皮化生)无明显异常;显效:主要症状、胃镜下表现、胃黏膜均显著改善;有效:主要症状、胃镜下表现、胃黏膜均有所改善;无效:主要症状、胃镜下表现、胃黏膜均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愈显=痊愈+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愈显率为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89.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为5.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通常可通过正规治疗后痊愈,但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胃溃疡,甚至导致萎缩性胃炎。西医治疗多采用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对症治疗措施[4-5],但多以缓解症状为目的,只能修复黏膜,不能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使得病情容易反复,久治不愈。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学中“胃痛”的范畴,同时可兼有“胃痞”“嘈杂”“呕吐”等证。本研究使用的慢胃宁汤中党参、黄芪、大枣可健脾扶正、托腐生肌,增强胃黏膜屏障;三七、当归可祛痰除淤、疏通胃络,改善胃黏膜微循环,消除局部炎症;白芍、甘草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白芍含有的芍药苷具有抗炎解痉的功效;枳壳、延胡索可行气宽中消胀,促进胃肠蠕动。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化瘀通络的功效[6-7]。根据患者寒热偏盛情况适当加减药物,使得疾病标本同治,临床效果较好。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愈显率为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89.8%,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为5.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胃痛、反酸等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朱明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8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4307.

[2] 蒋健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3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2):21-22.

[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3):207-209.

[4] 倪海,汪龙德,郭乾乾,等.平胃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3):205-206.

[5] 李红梅.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15-116.

[6] 刘任能.自拟胃宁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1):146.

[7] 胡一莉,陈永堂,董胡筠,等.分型辨治慢性浅表性胃炎17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1):806.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3-25

朱利华(1976-),女,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消化疾病的治疗。

R2-031;R573.3

A

1673-2197(2015)14-0083-02

10.11954/ytctyy.201514042

猜你喜欢

浅表性胃镜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