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汤归属初探

2015-04-26谢宛君李晓菲陈凯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卫气桂枝汤补益

谢宛君,李晓菲,陈凯佳(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桂枝汤归属初探

谢宛君,李晓菲,陈凯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针对桂枝汤归属众说纷纭的问题,通过溯源考证,对桂枝汤方药组成、证型分析、作用机理和方后注释等进行探讨,论证桂枝汤归属补益剂,同时商榷桂枝汤属“解表剂”“和解剂”的说法。

桂枝汤;《伤寒论》;归属;解表剂;和解剂

桂枝汤归属问题历来备受争议,目前主要认为其有解表剂、补益剂、和解剂三种归属,到底哪个观点较科学、合理呢?在此问题上,笔者认为桂枝汤属补益剂。本文意在溯源求证,参考《伤寒论》成书前的文献资料,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相关知识,从桂枝汤的方药、证候、作用机理和方后注释等方面论证其属补益剂,并对“解表剂”“和解剂”观点提出质疑。

1 溯源求证,研方揣药,明证其理

1.1 桂枝汤方药组成及功效

刘渡舟老先生曾言:“‘经方’源于神农之药,发展而成‘汤液’之方,又发展而成仲景之论。……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1]可见《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组方用药受《神农本草经》影响颇大。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炙甘草组成,《神农本草经》中五者功效分别是:桂枝[2]“……温。主治上气欬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芍药[2]“……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癥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姜[2]“气味辛;微温,无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大枣[2]“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甘草[2]“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由上可知,五者并无发汗功效而补益功效明显。

纵观《伤寒论》全书中方剂,桂枝、甘草同用者有73首,芍药、甘草同用者有24首,生姜、大枣、甘草三者同用者有30首,《伤寒论》中温阳化水之方都含桂枝、甘草,可知两者合用意在通阳;《伤寒论》中含芍药、甘草诸方中均有益阴之功效,可知两者合用意在养阴;而含生姜、大枣和炙甘草的绝大多数方剂具有补益功效,如小建中汤。再者,《伤寒论》中桂枝汤类方涉及证候多样,但有其共性,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甘草汤、桂枝附子汤等,其主证均有阳气虚损,芍药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当归四逆汤和桂枝加芍药汤等均有补益阴阳功效。由上可知,经桂枝汤化裁而成的诸方均有补益功效,桂枝汤无疑也为补益剂。

1.2 桂枝汤证候分析

通读《伤寒论》中涉及桂枝汤的条文,笔者认为书中第2条、第12条、第53条、第54条对于我们正确分析桂枝汤证候有重要意义,分析如下: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2条)。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12条)。

“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卫气虚则腠理不固,外邪侵犯而成外感病(太阳病);正气抗邪于表,卫气浮盛于外(阳浮),邪正相争故发热;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机体卫外不固,以致营阴外泄(阴弱),故汗出;“恶风脉缓”,为卫失温煦,且玄府开张,不耐风袭,“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等均为其表现;营阴外泄则气血不足,脉道不充故脉缓;邪气外袭,肺失宣降,则鼻鸣;肺胃同主肃降,肺气不利,胃气上逆,故干呕。由上可知,太阳中风证为虚证,正气不足,损及营阴,营卫互损,最终使营卫两虚。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第53条)。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第54条)。

卫气行于脉外,具有御邪、调控腠理和温暖全身作用;营气行于脉中,营养全身,化生血液。如卫气卫外功能失常,营阴不能内守,则为“卫气不共营气谐和”,以致汗出。“病人藏无他病”暗示机体脏腑无恙,而“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非脏腑所致而为营卫失调所致。

以上论述说明,桂枝汤证为营卫不和、外邪侵犯而致之表虚证,治当“虚则补之”,即通过扶助正气、调和营卫以解表邪。

1.3 桂枝汤作用机理

“营卫出于中焦”,故营卫二气盛衰与否间接反映脾胃运化功能。“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液产生是体内阳气鼓动阴液蒸腾、气化的结果,汗孔开口开阖由卫气调控。故津液充足和卫气旺盛为人体出汗的必备条件,脾胃功能间接影响汗液生成和排泄。桂枝汤证病位在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而汗的生成需要脾胃健运、卫气旺盛以及阴液充足,故仲师所言“以汗解之”,实为扶正以祛邪。患者服桂枝汤后汗出,为脾胃得调而营卫气血得以化生,正气恢复,使无形之邪气随有形之汗液排出体外的结果,而非桂枝汤本身具有发汗的功效。

1.4 桂枝汤方后注

2 关于桂枝汤属解表剂、和解剂的说法

后世不少医家对桂枝汤条文,或断章取义,随文解释,或人云亦云,把桂枝汤归为解表剂,笔者以为此举实为不妥。《伤寒论》中涉及桂枝汤的条文里,“发汗”“汗解”等似乎暗示“解表”的字眼出现频率不低,如“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第42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第57条)”等。而笔者认为,“当以汗解”不过是因“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言太阳病治则罢了。桂枝汤证属太阳病范畴,“当以汗解”,而到底通过何种途径“出汗”又需别论了。《内经》将以发汗疗疾的方法称为“开鬼门”,太阳中风证本身是虚证,受外邪侵袭而伤及卫阳,卫外不固、营阴外泄而致津伤,岂能言汗?

清代王晋三明确指出桂枝汤属和解剂,其于《伤寒古方通》中云:“桂枝汤,和方之祖,故列于首。”[3]但分析时却云“辛甘化阳,助太阳融会肌气”“酸甘化阴,启少阴奠安营血”,又显示桂枝汤为补益剂。近世金寿山老先生认同桂枝汤属“和剂”,但又言“……甘温除热之方,首推桂枝(汤)……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用药可用于治虚劳。”并未否定桂枝汤补益之功。《方剂学》将我们目前所说的“和解剂”定义为:“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的方剂,统称和解剂。”[4]同时,在和解剂使用注意事项明确指出:“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和解剂。”[4]桂枝汤既不能治疗和解剂对应证,而其邪在肌表属和解剂禁忌证,可知不能将其归入现代意义上的和解剂范畴。

3 结语

综上所述,桂枝汤非解表剂或和解剂,而属补益剂,具有调理脾胃、化气生血、调和营卫的功效。《伤寒论》为祖国医学史上一朵奇葩,需要现代中医人科学解读其真正内涵,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奉献力量。

[1] 刘渡舟.“经方”溯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7-9.

[2] 王子寿,薛红.神农本草经[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虞舜,王旭光,张玉才.四库全书伤寒类医著集成 [M]. 第5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

[4] 李冀.方剂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7.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1-09

谢宛君(1992-),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在读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学。

R289.5

A

1673-2197(2015)11-0059-02

10.11954/ytctyy.201511023

猜你喜欢

卫气桂枝汤补益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法和补益法协同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运用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论“卫出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补益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网状Meta分析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