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合作社是规模农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2015-04-26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5年8期
关键词:基层社入社社长

□《中国农资》记者

中国农业的发展正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个体经济向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下的产业经济过渡。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带领广大农资经销商走出困境,整合农业产业链,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涵盖农资直供、农技服务、农机配套多位一体的农业产业链综合服务。合作社不同于现在的农资加盟、农资连锁和农民自发性组织,它是联合生产企业、贸易商、科研院所和农户自愿成立的一种自助性组织。其核心理念在于集中土地、打包产品、提供增产增收方案。最终目的在于使农资产业的弱势群体——农民成为产业链当中的真正强者,合作社在国家政策、央企、农户三方之间架起桥梁。

“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分为3级,即服务社总部、各县(市)中心社和基层社。服务社总部负责全国小型合作社的管理,负责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产业链资源的导入。县(市)级中心社负责所辖区域基层合作社的管理,负责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社的运营,负责产业链资源与基层社的对接。基层社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基层合作社等多种组织或个人构成,负责农业产业链的具体实施。

中农控股新型服务体系乡村行——小型合作社调查系列(辽宁篇)

“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服务专员制作了下乡服务的宣传旗,直观地展现了小型合作社的理念。

黑山:农资行业中的“老将出马”

提到辽宁省黑山县中心社社长孙野,他在农资行业中有3个身份,他不仅是“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东北运营中心主任兼黑山县中心社社长,还是锦州恒野肥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刚刚四十出头的他可是当地农资圈里远近闻名的老将。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农资老将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孙野告诉记者,他最初经营农资企业,对农业合作社的认识并不强,虽然前几年自发成立了一家农业合作社,但是最初两年经营效果一般。加入“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想法起源于2011年,经过了一年的筹划,黑山县中心社2012年正式成立。

黑山县中心社目前社员有两万多人,入社土地总面积五万多亩。2015年力争入社土地面积翻番,达到十万亩左右。记者了解到,在种植结构上,当地以玉米种植为主,花生种植为辅,2014年玉米平均亩产1800斤,最高产地块亩产超过1吨。当地在2014年的夏季并没有受到那场严重干旱的影响,气候条件保障了丰收增产。

在合作社农资产品直供方面,孙野告诉记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作社以中农控股的产品为主,其他企业产品为辅。中心社还以村为单位设立基层社,以基层社的社长为负责人,全面展开农业知识普及和农化服务宣传,基层社不仅提供农资产品,还负责整个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各个细节。农资销售采取低成本直供模式,选择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让社员在农资采购方面的资金得到最大程度的节约,社员从农资产品、农化服务等方面都非常认可合作社开展的业务。入社农民的信赖是合作社发展的无形财富。

2014年,整个中心社的全部收入都给了社员,中心社没有一分钱自留资金。2015年,为了让更多的社员入社,让更多的社员了解合作社的服务理念,中心社还将在产品质量和农化服务方面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只有踏实地将农化服务做透,才会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归根结底还是要考虑利润获取的,那么农民合作社应该如何获得利润?面对记者的提问,孙野显得十分自信,他向记者表示,农业合作社创建的前期不考虑利润,而是以低利润建立体系,体系建设完备后,以规模化种植收获利润。合作社在农资方面,化肥农药种子的直供会产生微量的收入。合作社建立和发展的最大宗旨是让农民得到实惠,不从农民身上赚钱。“未来,我们将根据‘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总体发展需求,在当地关注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的发展情况,根据总体部署,适时进入该领域,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他说。

孙野表示,作为中农控股的合作社,摆在眼前的第一要务是创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并非推销产品,只有将服务体系落实建设好,才能换来农民的信任。只有农民信赖合作社,农资产品的销售才是不愁的。

阜新:轮胎大王的华丽转型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心社社长肖延宏,他是东北三省一区各个中心社社长中跨界经营的典范。早在几年前,他就意识到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前景和发展机遇的巨大潜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始密切关注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他和团队成员形成了一个共识,他们认为在当地发展农业经济,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规模农业的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了精心组织筹备,肖延宏这位当地最大的轮胎经销商华丽转型为“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阜新中心社社长。

肖延宏告诉记者,中心社成立于2014年11月,目前以村为单位建立起了70多个基层社,入社社员数量达到28000人,入社土地总面积约为11.2万亩。种植结构上,当地以玉米种植为主,杂粮和花生种植为辅。在这样的种植结构下,中心社下一步会将杂粮产业做大,提升杂粮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出口和内销的产品质量,将农民收入切实提高上去。肖延宏还说,阜新中心社2014年的工作不以推广农资产品为主,主要的工作在于向当地农民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从而达到吸纳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目的。

谈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心社的团队建设,肖延宏的做法令记者颇为吃惊。他告诉记者,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心社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心社团队的成员是没有工资的。中心社招聘来的服务专员接受发展“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理念,每一个人与中心社都是合作关系。肖延宏告诉所有服务专员,只有先期进行一部分资金和无形成本的投入,才能够在将来的服务和销售过程中全面实现共赢。现阶段,中心社深入到全市35个乡镇、650个行政村,在深入乡下的过程中,中心社团队并没有展开任何农资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而是让农民从根本上认识中农控股,认识“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只有对合作社和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才能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从而共同获得利润。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心社下一步会在夯实农化服务的基础之上,今年,将为每个村开展一次农技讲座课堂,重点扶持积极性较高的基层社,将其树立为当地的样板,通过口碑式的传播,将中心社的影响力发散出去。另外还将在全社树立起为农民服务的整体意识,在农资产品上以订单农业的模式进行订制化配送,形成全产业链模式的发展。

中心社服务专员王占军向记者介绍,他的本职工作是将团队成员的建议进行组织和实施。中心社通过资源整合,让入社农民在整合中获得利润,让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省心、省力、省钱,以此来凸显合作社的优势,这也是合作社发展的途径之一。其他服务专员负责的具体工作是,让农民免费入社,实施中心社免费开展的农技讲座,为入社农民发放免费的土壤调理剂,增强农民对合作社的信任。在机构设置方面,目前整个中心社共有服务专员8人,其中1人负责内勤、1人负责物流、6人直面农村基层。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心社的微信公共平台正式建立,网络营销也在逐步建立健全。中心社通过多种途径,将合作社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王占军还说,对于中心社的合作者,要看他的理念是否与“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理念相符,中心社下一步计划将服务专员的人数扩大到30人左右。

岫岩:为“九零后”社长点个赞

阜新中心社社长肖延宏在介绍该社服务辐射的范围。

黑山中心社服务大厅

初识岫岩中心社社长刘永志,他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作为所有中心社社长中最年轻的一员,他让记者看到了新一代年轻农资人正在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向前冲刺。这位出生于1990年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他的父辈就是农资人,对农资行业有深厚的感情。中国是农业大国,而农民是农业之基,但在传统的农资经销行业中,全部是农民花高价购买农资产品种地,虽然这是一种合理合法的市场行为,但是农民头上的压力太大,农民付出的太多,要想让农民花更少的钱来种地,只有靠农业规模化来同农资企业“叫板”。当得知“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正大规模进行网络建设,他借此机会融入到了合作社的大家庭当中。

据资料显示,岫岩当地的现状是人口众多、土地分散且山坡地多,机械化种植比较困难。有资料透露,当地的种植习惯落后于辽北农业发达地区30至40年,农民在农资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零售模式。岫岩中心社的建立,将借助合作社的模式,将农民的种植成本降低,让农民得到实惠。

刘永志表示,中心社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扩大“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合作社、了解合作社、最后加入合作社。中心社目前有服务专员8人,社员5000人左右,这样的规模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发展起来的。2015年要建立起示范点和示范村,做到以点带面,为2016年、2017年的合作社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现阶段,农资产品的统购统销依然是中心社面临的主要任务,只要将农资产品的统购统销进行下去,就是为农民节约下看得见的真金白银。另外在当地推广机械化种植,推广高产密植品种,将当前农民的稀植观念改变过来。现阶段当地农民的种植意识和用肥用药投入观念都亟待改善,让农民切实得到实惠,这是合作社一直以来遵循的理念和宗旨。

作为“九零后”年轻人,刘永志接受过高等教育,也意识到家乡的农业生产还相对落后。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家乡人民造福,这是年轻农资人肩头的责任。将自身和周边的乡亲们打造成为新时代农业服务体系下的新型农民,这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人要考虑和实施的重任。

锦州:经济作物助推合作社发展

锦州地区在历史上不仅是进出关的军事要冲,同时也是辽西走廊上的农业重镇。从当地的种植结构来看,当地以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经济作物的门类几乎可以覆盖北方地区的所有经济作物种类。锦州中心社社长岳洪亮介绍说,中心社在种植过程中,还加强了与其他合作社的合作,不少品种的农产品销售覆盖到了全国范围。

在建立锦州中心社之前,岳洪亮原来是以农业开发公司的名义进行农业生产和农化服务,公司业务已经开展了将近十年。作为一名老农资人,岳洪亮一直在农资销售一线,在他逐渐了解了“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建设的理念之后,对合作社的建设发展模式表示认同,毫不犹豫地展开了同中农控股的合作。

岳洪亮告诉记者,中心社在农资直供方面,所有产品都严格按照中农控股的要求,采取销售与直供两种模式齐头并进。2014年,当地出产的苹果、西瓜、硒甜瓜等经济作物都获得了丰收。通过合作社的作物解决方案,使种植户的农药使用减少,既节约了成本,又令作物的品质达到更加生态环保和无公害的要求。现阶段中心社拥有基层社60家,其中大有农场和新庄子等基层社建设得比较好,这两家基层社加大力度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对于不少农民而言,农业合作社毕竟属于新生事物,将科学种田的理念和系统方法落实下去,成立新型农民培训机构,与当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展开合作,对社员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这是中心社和各基层社即将开展的首要工作。

岳洪亮向记者透露,2015年,中心社争取在全市除黑山县以外的每一个行政村都建立起基层社,为社员提供优良的化肥农药种子,同时为社员提供作物解决方案。中心社将以机械化种植为基础,全面实现农作物的统防统治,农资产品的统购统销。通过两年的时间,打造出当地优质农产品品牌,将农产品直接与商超对接,形成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农业产品系列品牌;通过培训宣讲,使农民改变传统的用药习惯,归根结底,还是要将科学种田的理念扎实地贯彻下去。

结束了锦州中心社的采访,记者来到该中心社下辖的基层社进行实地观摩。在锦州凌海市新庄子镇,新庄子基层社社长齐洪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当地的种植结构以西瓜、辣椒、红薯为主,这几种作物在全镇都有1万多亩地的种植,目前全镇耕地面积10万亩左右,开荒地5万亩左右。当地以前存在着不少农业合作社,但都没有形成规模。“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进驻当地后,当地的农业种植以“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为平台,合作社将土地连片,便于大型机械化生产,另外合作社还将农民的科学素质提高上去,使农民成为合格的社员和优秀的家庭农场主。在将来的工作中,利用合作社平台为农民争取更多的涉农资金,并进一步帮助农民节约种植成本。今年春耕开始后,当地依然以玉米种植为主,多种经济作物共同发展。在农资方面,过去全是依靠从大型经销商处进货,现在成为了中农控股的农资直供体系,可为农民每亩地节约50元左右。

北马村基层社社长孙建学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下属的合作社,我们提供的农资产品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压低价格,否则将没有市场竞争力。前期要让农民认可合作社的模式,然后才能动员他们入社,让入社农民切实得到实惠,这才能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昌图:“土豪”社长的农业之梦

记者在辽沈大地采访的最后一站,来到了辽北地区的昌图县。在昌图县宝力镇,记者向当地的老乡打听昌图中心社社长王颖的一些情况时,当地老乡对他都带着几分羡慕。原来,昌图中心社社长王颖在当地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土豪”,就在宝力镇,他自家开设的酒楼、歌厅和洗浴中心都经营得有声有色,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土豪”商人,为什么会将发展的重心和方向转移到农业方面呢?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进了昌图中心社。

昌图中心社社长王颖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他向记者介绍说,其实早在2009年7月,他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农业合作社,合作社以玉米种植为主,兼营化肥和种子销售,他的合作社曾经一度是在当地排名前三名的合作社。2013年,他将自己组建的合作社加入到了“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序列中,成为了昌图中心社。2013年至2014年,约有上千人加入合作社,截至2014年12月,中心社共有社员5000人左右,入社土地总面积超过2万亩,入社土地几乎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目前中心社的主要工作在于,帮助社员提供农资直供、农技指导、农机配套、粮食收购一体化全产业链服务,不让农民花一分冤枉钱。在进一步的工作中,中心社还将利用中农控股平台,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下一步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整合热爱农业、愿意为农民做事的人来共同完成合作社这项事业。在此基础之上,还要为当地农民导入种子和化肥,将更多的利润让给百姓。对于农技服务和农化服务方面,中心社只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在农资产品的选择上,种子打算采用当地的知名品牌,化肥则根据中农控股制定的方案进行选择配比。中心社的业务开展起来后,社员们都感觉到非常高兴,因为合作社的模式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纯利润越来越多。

谈到这里,王颖为记者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他介绍说,在当地没有入社的农民,采购6000粒玉米种子的价格是100元,加入当地的其他合作社,能够以90元的价格买到,加入“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之后,则只需70元。化肥方面,50%含量的掺混肥料,不入社的农民135元每袋,加入当地其他的合作社,能以130元买到,而加入“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之后,则只需115元。从数据分析上来看,合作社可以为每一位农民每亩地每年节约种植成本100元以上。

在谈到中心社将来的发展时,王颖显得非常自信,他告诉记者,中心社下一步将大力打造生态环保农业。现阶段发放的土壤调理剂,其功能就在于修复土壤,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将黑土地的土壤肥力进一步发挥出来。从种植结构上看,当地还有部分农田种植水稻和花生,经过有关科研单位的考察得知,当地的土壤适合种植经济作物,从当地的积温条件来看,自然环境很适合马铃薯种植的开展,打造生态经济作物种植,这是中心社面临的任务之一。当地在产量上多数地块可以达到吨粮田,下一步力争在每一个镇每一个村建立起基层社,号召广大农民加入合作社。在节本增收方面,让入社农民见到利益,也让社员领会到加入合作社带来的实惠。

王颖在当地大刀阔斧的行动得到了当地基层政府的支持,昌图县宝力镇副镇长申玉春告诉记者,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村社合一”的理念,“村社合一”的宗旨在于服务农业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奔向现代农业。现在全镇1/3的村基本实现了村社合一,由村干部集体组建合作社。近两年来,合作社对农民展开了农资服务和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过去由村干部自行组织的合作社开展服务显得力不从心,镇党委和镇政府也一直在寻找提高服务质量的方法和渠道,在这一时期,“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进入了昌图县,这样的情况对于村社合一带来了帮助,现在要将镇下辖的红英村打造成为样板基层社。中农控股的目标和理念,给了基层合作社无形的力量,将来计划进一步推行村社合一模式,将宝力镇打造成为新型农业示范镇,同时结合乡镇实际,做好秸秆还田、有机肥项目以及其他的细致工作,各级政府对于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持支持态度,全面实现村社合一之后,将增加村一级组织的服务职能,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昌图县后窑镇基层社社长沈艳姣告诉记者,在参加了昌图县中心社启动大会之后,她将自己建立的合作社并入昌图县中心社,成为了中心社下辖的基层社。她认为政策上提倡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造福农民的,个人或小型组织成立合作社,在当地有一定的困难。其原因在于个人和小型组织在农资价格、农机资源方面同农资企业没有谈判优势,个人和小型组织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的能力也相对有限。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中农控股龙头企业的带动之下,小型合作社定然能够遍地开花。

猜你喜欢

基层社入社社长
当代年轻人省钱图鉴
浅论九三学社组织开展入社谈话的方法
通往宗教人的神圣死亡路
——浅评《入社礼的仪式与象征:关于生与再生的秘仪》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王侠
酬道平社长
新时期基层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余姚市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韩国HI GHY ARN公司社长参观博纳德
光荣与梦想:基层社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基层社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