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测量系统量值特性的不确定度评定研究

2015-04-25陈育蕾

统计与决策 2015年1期
关键词:极差量值重复性

陈育蕾

(1.中国计量学院,杭州310034;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杭州 310034)

在不同测量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侧重点及测量系统组成因素的不同,每个测量系统不确定度来源会有所差异,但测量系统也具有共性的方面。因此,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联合推行测量系统分析,提出了测量系统评定的5个量值指标即偏移、重复性、复现性、稳定性和线性等。这5个量值特性不仅反映了不确定度的基本特征,也可以作为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按照JJF1059.1-2012技术规范,选择5个量值指标的测量不确定评定的适合方法,分别计算不确定度分量,按照不确定度合成方法获得测量系统的总不确定度,并完成不确定度报告。这样做使不确定评定结果更准确,不确定度来源分析更全面,且比以往的方法更简单直观[1~3]。

1 测量系统量值特性分析方法的测量模型[4,5]

被测量的某个特性的测得的量值记为Y,零件的约定量值为x,真实值在实际测量中无法得到,误差记为ε。那么:

假设被测量和测量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接近0,这意味着测量者对所有被测量是相同的,该模型称为可叠加模型。实际上叠加性假定不总是都成立,但是实际应用中交互作用引起的不确定度较小,可以将其忽略[6]。

因此,将5个量值特性指标表示的误差方法改换为测量系统不确定度评定,也就是把式(3)改成:

其中U是总不确定度,u是合成标准不确定度,k是包含因子。

2 测量系统不确定度评定[2,7]

2.1 偏移引起的不确定度评定

偏移是系统测量误差的估算值。对于测量次数是n,此样本的约定量值x0,测得值为xi,其中i从1到n。观测平均值:

由上可知:偏移b引起的不确定度u1包括,样本平均值xˉ所引起的不确定度u11,另一个是约定量值x0引起的不确定度u12。测量平均值引起的不确定度为u11,属于A类评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2.2 重复性和复现性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重复性测量条件是指相同操作者、测量程序、测量系统、操作条件和地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或相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条件下进行。复现性测量条件是指在不同测量系统、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对同一或相类似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2.2.1 测量系统重复性与复现性研究采用均值—极差法[1,8]

均值-极差分析法用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估计单次测量结果试验标准偏差s的一种方法,属于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在重复条件下,对观察对象进行测量(重复测量次数少于10次为一组),分别测量了m组,每组的重复次数相同,都为n次,测量结果xij(i从1到n,j从1到m),则通过每一组的极差Rj=maxxij-minxij的平均值:

其中,C为极差系数可以查表获得。

我们结合检测实验室的相关数据来了解均值极差法的步骤。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8],该测试过程是以二等环规标准作基准,对内径式样进行测试。数据情况见表1。

表1 数据情况

第一步在利用均值—极差法来分析测量系统时,首先要修正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即系统误差,该测量系统假定系统误差已被修正。第二步要判断被测者和测量者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即每位测量者对每个被测者各重复测量2次,计算均值,三个测量者得到30个均值,将每个测量者的10个均值点连成一条线。这3条线几乎平行,认为零件和测量者之间无交互作用。无交互作用才可以进行第三步计算,如测量结果又交互作用,先进行数据转换和处理。第三求重复性产生的变差,可以求得:

2.2.2 贝塞尔公式法求重复性和复现性所引起的不确定度

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可用贝塞尔(Bessel)公式法来计算。当以单次数据作为测得值时,测量重复性单次测量的标准差。以多次测量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时,重复性则为平均值的标准差。

xi为第i次测量的测得值,xˉ为n次测量所得一组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n为测量次数。

一般设测量仪器的工作范围为:0~1,选择能够覆盖整个量程的零件m个,通过高精度测量设备测量每个零件的约定量值为:x0j(j从1到m)

对m个零件进行n次测量,测量结果为 xij(i从1到n),计算每个零件的平均值为:

其中d2为极差法求标准差的系数,是个测量次数有关的常数,可查表获得。

2.3 稳定性引起的不确定度评定

稳定性是指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通常稳定性是指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随时间不变化的能力。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由于这些影响因素都未发生改变,它们对稳定性的影响因此也基本未改变。对于系统稳定性导致的不确定度采用B类评定,假设某测量系统进行定时监控,获得其稳定度的范围是:±a,是均匀分布,一般情况下,稳定性的影响不会超过a。即稳定性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是:

自由度为:∞。

2.4 线性引起的不确定度评定[7]

在测量周期内,测量仪器的量程内选择零件,最佳拟合偏移与约定量值,所得直线的斜率乘以零件的过程变差的指数[7]。即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

一般设测量仪器的工作范围为:0~1,选择能够覆盖整个量程的零件m个,通过高精度测量设备测量每个零件的约定量值为:x0j(j从1到m)

对m个零件进行n次测量,测量结果为 xij(i从1到n),计算每个零件的平均值为:

2.5 测量系统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JJF1059.1-2012中测量不确定度合成可知:线性与偏移虽是测量系统2个不同的量值特性指标,但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却是相同的。假设在全量程范围内各点的偏移均被修正,实际上也就不存在线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可参考线性的定义)。因此,进行测量不确定评定时,这2个分量可以看为一个分量,一般由最大偏移来确定。根据不确定度原理及以上的分析,测量系统合成标准不确定度[7]:

3 实例

某车间要对某零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选定一个零件,甲乙丙三个测量者,对每个零件测量20次,所得数据如表2所示,遵照线性分析方法,选定5个零件,一个测量者,对每个零件测量10次,所得数据如表3所示。

表2 测量者甲、乙、丙进行等精度测量的数据

表3 线性度测量数据表

第一步:偏移和线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1(由2.5可知)

每个测量点的偏移值分别为:-0.0125、0.0025、0.0008、0.01、0.0092,那么:

第二步: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2

由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用贝塞尔公式法,应由测量者甲的测量次数来确定:

第四步:稳定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4

对测量系统进行为期12个小时的观测,结果发现其偏移机会为0。由于分辨力的原因,对于更细微的变化系统无法测出,因此存在舍入误差。根据误差舍入原则,稳定性的范围±a为±0.0005v。根据均匀分布得稳定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第八步:不确定度报告

环境温度等环境条件符合各项规程,系统误差被认为基本被修正。则不确定度为:

U95=0.04947V(包含概率为:95%,包含因子:k=1.96,自由度:veff=362.14196)

[1]JJF1001-2011、JJF1059.1-2012、JJG124-2005技术规范.

[2]薛庆文,孙中泉,张华锋.基于量值特性的ATS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7(29).

[3]谢少锋,陈晓怀.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及其动态性研究[J].计量学报,2002,7(23).

[4]Wendle T.Measurement uncertainty[J].Quality Today,2004,6.

[5]Grabe M.Estim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an alternative to the ISO Guide[J].Metrologia,2001,38(2).

[6]宋明顺,陈意华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忽略相关项所带来的风险评估[J].A计量学报,2005,26(1).

[7]唐燕杰,陈晓环等.测量系统不确定度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03,10(3).

[8]郑晓云,张娟娟,李平.均值极差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3,4(8).

猜你喜欢

极差量值重复性
多元向量值区域和加权风险值
2021年中国进口石材量值明细表
厘清概念 领悟意义
化学分析方法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的确定
基于QAR数据的碳当量值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
栀子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
二次函数极差的规律与应用
论重复性供述排除规则
作弊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两个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