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治措施探析

2015-04-24李帝春

福建交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拱架塌方间距

■李帝春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南平 353000)

1 隧道工程概况

京台高速公路某隧道为左、右线分离式隧道,左右线间距19~22m。该隧道左洞长187m,右洞长222m,均属短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40m,隧道左、右洞均位于直线上。

该隧道围岩为全风化的云母石英片岩,呈散体状结构。[BQ]<200。地下水较贫乏,开挖中地下水多呈面状渗透,雨季呈淋雨状出水,全风化岩易崩塌,无自稳能力。地表为残坡积粉质粘土,植被茂密,为竹木林地,土质疏松,地表降雨下渗致使地下水较丰富。

衬砌结构形式按Ⅴ级深埋设计,衬砌支护设计参数:I18 工字钢钢架支撑,钢架间距50cm,喷射C25 早强混凝土厚24cm,系统锚杆为Φ25 中空注浆锚杆L-350cm,间距100cm×100cm;φ6 钢筋网片20cm×20cm;二次衬砌为C25 钢筋混凝土厚45cm,二衬主筋为Φ20螺纹钢筋,间距20cm。

2 现场坍塌情况

隧道左洞上断面开挖掘进至ZK27+443,离进口成洞面还有65m 时(从出口端开挖掘进),正在进行出碴作业,发现掌子面拱顶围岩连续掉块,接着变形急剧加大,塌方至地表,掌子面失稳冒顶,塌方体填充整个上断面,在ZK27+443~K27+455 段的地表出现了一个12m×12m×2m 的大坑。该段隧道埋深约为26.7~32m,地表为一个近40°的自然坡面,表层为竹木林地,植被茂密;已施工的ZK27+443~K27+451.2 段初期支护完全被塌方体压垮,ZK27+451.2~K27+453 段初期支护也有较大的变形,钢拱架变形较严重。由于早发现、早撤离没有造成安全质量事故。

3 塌方原因分析

(1)该处的坍塌体岩层以全风化的石英云母片岩为主,围岩级别为Ⅴ级,围岩强度低、自稳能力弱,容易发生坍塌。

(2)隧道埋深实际测量为28~35m,洞顶为竹木林地,土质疏松,且地表有大量的树坑。施工期间隧址地区普降大雨,地表水沿树坑、裂隙等下渗进入隧道,不但增加了围岩的竖向压力,而且软化了围岩,降低了围岩的粘聚力。

(3)开挖拢动、清理洞碴也会导致掌子面失稳。

4 塌方处理措施

(1)应急处理措施:隧道塌方后,掌子面停止开挖掘进,在塌体边缘采取堆麻草袋等措施对掌子面进行封闭,对塌腔周边松散体进行锚喷网加固,采用注浆小导管进行加固,避免塌腔继续扩大。对已经施工的支护变形段ZK27+453~K27+463 段增加临时型钢支撑,间距80~100cm/榀,并用木楔紧固;在地表塌陷区外围挖临时排水沟,用彩条布覆盖塌陷区防止雨水进入,对塌陷区域及时夯填碎石土,高出周边约50cm。

(2)塌方处理按下列步骤进行:塌腔体处理→塌方影响段加固→地表塌陷区回填→洞内超前支护→洞内开挖→初期支护→地表塌陷区绿化。

①塌腔体处理:隧道塌方后,掌子面停止开挖掘进,在塌体边缘采取堆麻草袋加固,对塌腔周边松散体进行挂网锚喷,喷射混凝土为强度C25,厚度为25cm。再用注浆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注浆材料为水泥净浆,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为0.5~1.0MPa。避免塌腔继续扩大。

②塌方影响段加固:对已经施工的ZK27+451.2~K27+453 支护变形段增加临时型钢支撑,间距80~100cm/榀,并用木楔紧固;同时拱腰部位打Φ42mm 小导管注浆加固,长度4.5m,按1.0m×1.0m 布置。

③地表塌陷区回填:在地表塌陷区外围挖临时排水沟,用彩条布覆盖塌陷区防止雨水进入,等塌腔体及支护变形段基本稳定后,对塌陷区域及时分层夯填碎石土,碎石土高出周边约50cm。并对周围的陷穴、树坑洞等进行回填,保证地表排水畅通,防止地表水进入塌方体;当洞内塌方处理完成后,及时对地表塌陷区进行绿化。

④洞内超前支护:隧道塌方段(ZK27+443~ZK27+451.2)处理采取双层小导管方案。采用双排超前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超前小导管在掌子面拱部120°范围内按双层布置,环向间距30cm,小导管搭接长度为2.0m;第一排长度6.0m,角度为5~10°,该层超前导管应先用细石混凝土灌满,待混凝土终凝时然后再打入。第二排长度4.5m,角度45~60°,该排小导管及时进行注浆。

图1 塌方段超前支护纵断面示意图

⑤洞内开挖:采用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进行开挖,进尺必须控制在60cm,开挖预留变形量为20cm,采取必要的防止拱架下沉的措施。

⑥初期支护:及时进行塌方段下断面的开挖和仰拱的施工,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尽快施工二次衬砌。

塌方段按Ⅴ级浅埋加强的支护参数:I20b 型钢拱架间距为50cm,拱架用Φ20 钢筋连接,环向间距为1.0m,交错布置在型钢拱架的内外侧。

系统锚杆:第一环采用Φ42mm 系统锚管,长度3.0m,按1.0×1.0m 布置,每环14 根;第二环采用Φ22mm 砂浆锚杆,长度3.0m,按1.0m×1.0m 布置,每环14 根。此两种系统锚杆(管)间隔布置,系统锚管必须按要求进行注浆。

采用Φ6mm 钢筋网,间距为20cm×20cm,双层布置;喷射混凝土厚26 cm;二次衬砌为55cm 厚钢筋混凝土。

⑦塌方段处理完后,对坍塌影响段ZK27+451.2~K27+453 逐榀换掉初期支护的钢拱架,挖够尺寸后按Ⅴ级浅埋加强段的支护参数进行支护,并及时施作下断面、仰拱和二衬。

⑧停止从洞内开挖掘进。尽快从进口端施工套拱和大管棚,大管棚长度加长至35m(原设计大管棚长度为28m),隧道贯通面设置在离洞口至少35m 以上不小于管棚长度的地方。

⑨地表塌陷区绿化:在塌陷区碎石土上回填0.5m厚以上的耕植土种植当地乡土树种。

5 施工处理过程中注意事项

(1)在施工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各项保证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施工时应严格按照隧道塌方处理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塌方段施工。

(2)型钢拱架必须放在稳固的基础上,并施作锁脚锚管,必要时应对基础进行处理或者铺设厚度5cm 的木板,增加底部的接触面积,尽量减小拱架的下沉量。

(3)塌方段处理完成后应立即施工下断面和仰拱,尽早使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以改善其受力结构;及时施工二次衬砌钢筋混凝土。

(4)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围岩的监控量测,及时进行数据分析,以便确定合适的预留变形量,也便于迅速对围岩和施工情况的变化提出应对措施,从而避免二次塌方。

(5)塌方段处理过程中及完成后,洞内、洞外布置监控量测点,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塌方段及其影响范围内应进行地表下沉观测。

6 小结

隧道施工遇到软弱围岩时,发生围岩大变形、塌方等地质灾害,而由地质灾害引起的停工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或者更长。该塌方段按处理措施认真组织施工,一个多月后顺利通过了塌方段,经过后期的观测,塌方处理段未发生混凝土开裂、拱架下沉变形现象。说明处理方案是可行的,处理效果达到了“安全、快速、节约”的目的。在今后进行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

(1)“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

(2)开挖后尽快初期支护,各部开挖工序间距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将超前小导管支护锚喷支护紧密结合,超前小导管与型钢钢架连接成整体,才能发挥更好的联合支护作用。

[1]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2]JTJ042-2009,公路隧道施工设计规范[S].

[3]福建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标准化指南.

猜你喜欢

拱架塌方间距
椭圆管单管拱架日光温室结构性能分析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U型钢柔性拱架承载能力及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型钢拱架协同支护研究
隧道拱架壁后空洞对拱架承载力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算距离
同网络结构上的连接处过小和假间距的工程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