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5-04-23闫丹

科技视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国际化问题高职

闫丹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社会发展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简要论述了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使得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国际化;问题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工作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社会发展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在开展境外办学、吸引境外留学生来华学习、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展开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较之本科院校起步较晚,与本科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引导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具体计划,如“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学位体系,增强办学特色,选择就业准入国际化程度高、专业人才全球化紧缺的专业,探索试点高等职业教育“3+1”、“5+2”合作办学模式,使高职学生获得境外合作方学士学位”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基于此,各省和各高职院校也制定出具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划并认真执行。

早在2006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通过百所示范校建设及其发挥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促进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为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

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发现,目前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教育领域,具体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比较少,因此对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定义也尚未形成定论。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置于世界高职教育的背景之中,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战略,借鉴国际先进的高职教育领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以增强办学特色,宣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以扩大国际话语权,并培养出具有国际理解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观念和行动。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中方方面面的工作和内容,会面临错综复杂的环境,只有处理好以下一系列关系,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1 高职院校国际化应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的关系

在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的过程中,既要注意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与国外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开发合作办学项目,也要重视学校内部的国际性开发,如招收海外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吸引国外专家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去,以及拓展本校教师的国际视野等。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是一种双向、互利和共建的过程,如果只注重外延发展,而忽视学校的内涵发展,其国际化进程也必然是片面的。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只有双方齐心协力地参与其中,并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才会有持久、高效的合作与发展。

2 高职院校国际化应处理好教学国际化与科研国际化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既包括教学的国际化,也包括科研的国际化。教学的国际化包括“引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学位体系”,“选择就业准入国际化程度高、专业人才全球化紧缺的专业”,“专业的教学内容引入国际通用标准”,“使高职学生获得境外合作方学士学位”等等。教学的国际化将促使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更加开放,使得人才培养能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科研的国际化则包括与国外高校进行科研项目合作、技术开发与应用;组织和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以我国大型跨国集团和企业的境外合作为契机,开展境外培训”;以及最大程度地吸引国外的科研经费等。教学国际化和科研国际化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不可偏废,而且缺一不可。

3 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不应忽略民族化

高职院校国际化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国际化,必须体现民族利益,不能不顾民族利益,搞民族虚无主义。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与民族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自始至终地贯穿于高职院校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制定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因此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际化和民族化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国际化与民族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国际化要依赖民族化而存在,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另一方面,民族化又要借助于国际化才能有所发展。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民族化作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一种整合机制,是国际化现象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高职院校国际化现象的形成与存在是民族化观念强化和确立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不能取消民族特色,其民族化也不能否认国际化,二者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不提倡那种抛弃民族优秀传统而被动地屈从于外来文化的国际化,也不提倡夜郎自大、盲目排外的民族化。

4 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应防止人才外流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为了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派遣年轻学者赴国外深造,提高水平,获取学位;同时,又要在较长时间内面对人才大量流失的痛苦挑战。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现象,归结起来有如下三个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确实具有发展中国家暂时还难以比拟的优良的仪器设备、优厚的生活待遇、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宽松的工作环境等;二是有些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人格取向的影响,忘记了归国服务的天职;三是留学生政策和归国服务人员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学术环境还不尽如人意。高职教育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虽然这一问题并不像在本科以上教育领域中那么突出,但我们同样要防微杜渐。针对人才外流问题,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应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措施,如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薪金水平,培育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等,以此来留住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峰,郑瑾,张春满.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状态观测点体系构建及设计[J].职教论坛,2013(18).

[2]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Z].2011,12.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国际化问题高职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