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黄河水量优化分配方式探讨
2015-04-23孟斌,王义
孟 斌,王 义
(山东黄河河务局供水局济南供水分局,山东 济南 250000)
1 济南市雨水情及黄河引水现状
1.1 济南市雨情、水情
济南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7.9mm,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济南虽然有地下水、水库水、黄河水、长江水等多种水资源,但水资源总量并不多。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7.48亿m3,其中黄河水为主要的水资源,约占1/3。人均占有量仅为247m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22m3,约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6,水资源短缺严重。
1.2 济南黄河引水现状
济南引黄供水始于1955年,目前,济南市有引黄水闸11座,设计引水流量225m3/s,11处引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8.11万hm2。现在黄河水每年引水指标为5.68亿m3,自2000—2014年年均引水4.95亿m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以及节水措施的不断改进,使农业用水效率不断提高,供水用途也由最初的农业灌溉发展为农业灌溉、城乡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及生态用水等多目标、全方位供水。
从长远看,黄河水资源依然是济南市最稳定、最可靠的水资源。但由于黄河上中游降雨量减小、修建水库等因素,用水条件改善,引水量加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下游来水量有减少的趋势,济南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长久存在。因此,合理利用黄河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对济南市的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 现行水量分配存在的问题
2.1 用水效率低,黄河水浪费严重
目前,农业引黄用水效率低,引黄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0.7~0.8,节水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2.2 引水分配指标与用水节水水平没有挂钩
枯水年份,来水量减少时,依照丰增枯减原则,采用的方法是不论各地市、工农业节水程度高低,都按照原来的用水量减少同样的百分数来减少分配的水量,这种管理办法,操作简单、方便,但不利于促进节水。节水好的地区多年通过实施各种节水措施,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如遇枯水年,分配的水量减少同其他地区同样的百分数,用水则更加紧张,影响农业灌溉,总的效益影响较大;而节水措施差的地区浪费水较严重,每立方水产生的效益低,遇上缺水,即使减少部分水量,对他们影响也相对较小。总的来说,引水分配指标与用水节水水平没有挂钩,节水效率有高有低,造成总体用水效率低下,不利于节约用水。
2.3 流域与区域管理脱节,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现状仍然是流域管理服从于行政管理,依然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水危机。此外,没有核实灌区实际需用水量,节水好的灌区往往申报的用水量偏少,而节水差的灌区申报的用水量偏多。这样核减后节水好的灌区用水量偏少,节水差的灌区用水量偏多。因此探讨济南黄河在分配指标一定的总量下,根据黄河来水减少的条件下,通过内部挖潜,实施节水灌溉,重新优化分配济南黄河水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 分配方案
3.1 分水原则
建立引水分配指标与用水节水水平相适应的关系,根据各地市农业节水水平高低,以及各引黄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不同,比较得出相对差额,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在枯水年份进行水量的优化分配,节水水平高的,水量核减少,节水水平较低的,水量核减多。
依据水法,来水量减少时,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合理安排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防止黄河断流。故确保非农业用水100%的保证率,本次研究模型优化农业用水。选取2014年现状来水进行分配,优化未来来水量减少时的供水量。本文将引黄闸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比较差额作为分水依据。
3.2 模型的建立
1)目标函数即为供需水量差额最小。
式中:i为第1,2,3,…11座引黄闸;α为农业节水潜力缺水量,亿m3;Wi为第i座引黄闸农业需水量,亿m3;Pi为第i座引黄闸农业分配水量,亿m3。
2)约束条件
(1)各引黄闸农业用水量等于净水量除以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式中:Ni为第i座引黄闸农业净水量,亿m3;ηi为第i座引黄闸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2)节水条件下农业分配水量计算
第i座引黄闸农业实际供水量Pi
3.3 济南黄河引水情况以及结果分析
选取2014年济南黄河引水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优化和调试。分析济南市引黄闸农业用水、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指标数据,将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比较差额,并且将引黄闸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差额。
第i座引黄闸农业减少的水量ΔPi这些数据输入模型,优化水量分配。结果如表1。
表1 来水量减少10%时引黄灌区引黄农业用水量情况
2014年,济南11座引黄闸农业引水量为31059.69 万 m3,非农业引水 32667.22 万 m3,合计63726.9万m3。非农业用水保证率100%的情况下,农业用水保证率为79.5%,模拟枯水年份来水量减少10%,依照丰增枯减原则,减少的水量按比例减少10%与优化减少比较,以及供水量按比例分配与优化分配比较分析,节水水平高的灌区,水量核减少,节水水平低的灌区,水量核减多。通过模拟计算,枯水年份在来水量减少10%的情况下农业优化分配的供水量即为水量优化分配方案。
4 结语
1)通过对济南黄河水量优化方式进行探讨,确定引水分配指标与用水节水水平挂钩,枯水年份来水量减少10%,在非农业用水保证率100%的情况下,节水水平高的灌区水量核减少,节水水平低的灌区水量核减多,水量分配上向节水好的灌区倾斜,较好地解决了水量短缺时各地市农业分水“一刀切”的问题。
2)有利于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农业节水水平的提高,使结余的水量激发了企业要求农业向工业实施水权转换的强烈意愿,缺水用户可以购买到急需的水资源,这样不仅使水资源能够高效利用,而且还能够部分消除行政指令分配水资源的局限性,缓解水资源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3)促进节水和水价形成机制的建立。逐步提高水价,枯水年优化分配水量,丰水年份采取阶梯水价方式。促进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4)进一步完善流域与区域管理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合理划分流域与行政区域水行政管理权限,解决地方法规与部门规章衔接不够、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适当对流域管理机构进行扩权,增强流域涉水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权,将流域管理机构真正成为流域委员会的执行机构,保证节水制度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