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2015-04-23叶亚丽
叶亚丽
(黄河科技学院,郑州 450063)
前言
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与服务业的空间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为加快服务业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服务业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就必须要了解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点。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河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如今“十二五”规划实施已经接近尾声,河南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当前河南省服务业的发展还是个薄弱环节,服务业的整体规模和质量都还比较低。基于此,本文采用河南省2005年、2010年和2013年各地区服务业等相关指标数据,分析研究河南省服务业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能据此掌握河南省的服务业地区之间的差异和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一、河南省服务业空间分布特点
选取服务业产值的地区比重、区位熵和服务业与工业的相对集中度指标,考察河南省服务业的地区分布形态和变化规律。
1.从各地区服务业产值比重分析,郑州市服务业一枝独秀,单极作用明显。为了在分析河南省服务业的发展变化中剔除价格的影响,本文选取服务业产值比重即各地区服务业产值/全省服务业产值作为衡量指标,并截取了河南省2005年、2010年、2013年三个代表性年份的18个地区的服务业产值比重数据(下页图1)。横向比较来看,2013年郑州市的服务业产值占全省服务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其余地区除了洛阳市服务业产值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外,其他各地市服务业产值比重都在8%以下。三组截面数据纵向比较可以看出,郑州市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其服务业产值比重单级作用明显,郑州地区的服务业产值比重始终在20%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河南省服务业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郑州,而其他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低;此外,18个地区中,只有郑州的服务业产值比重有较明显增加的发展变化,其余各地区服务业产值比重反而有小幅下降的趋势,说明省会中心城市服务业的单极作用进一步增强,而其他副中心城市功能还未充分发挥作用。
2.从服务业区位熵分析,各地区服务业发展不均衡,专业化和集聚水平普遍较低。地区服务业区位熵可以消除地区经济总量差异对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影响,反映某一地区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和集中度。其计算公式为:服务业区位熵=(各地区服务业经济总量/各地区经济总量)/(全省服务业经济总量/全省经济总量)。从河南省18地市服务业的区位熵(下页图2)分布可以看出,服务业区位熵大于1的地区只有4个,其余地区的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普遍不高。在排除经济总量的影响后,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状况有一些变化,开封、洛阳、信阳地区的服务业区位熵大于1,说明三地区服务业集聚状态有所凸显,这是因为三个地市是河南老牌旅游城市,服务业是主要支柱产业。但是,从区位熵的量值进行衡量发现,18地市中服务业区位熵最高的郑州市也仅达到1.302,小于1.5,说明该地区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并不十分突出,而14个地市的区位熵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专业化水平 低于全省服务业水平。
图1 河南省18地市服务业产值比重
图2 2013年河南省18地市服务业区位熵
3.从服务业与工业的相对集中度分析,河南大部分地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于该地市工业发展水平,服务业集中度低于工业集中度。为了解河南服务业与工业的空间分布差异,本文引入了服务业与工业相对集中度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地区服务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地区工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从下页图3可以看出,2005年、2010年、2013年三个样本年度中河南18地市仅有9地市的服务业与工业的集中度指标大于1。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服务业也比工业集中度高;其余8各地市,服务业比工业集中度高,不是因为该地市服务业发达,生产率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工业落后,尤其像驻马店等地以农业为主。而服务业与工业相对集中度小于1的安阳、平顶山等地可能因有比较明显的行业作为主要支柱工业。
从2005年、2010年、2013年三年的截面数据比较来看,各地区服务业和工业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服务业与工业的集中度有所提高,比如安阳和南阳,说明这些地区的服务业比工业发展速度快;而绝大部分地市服务业与工业相对集中度有所下降,比如信阳、焦作、济源、鹤壁等地,表明这些地方的工业发展速度高于服务业发展速度。更为明显的是服务业与工业相对集中度大于1的9地市2013年的数据指标均比2010年有较大的回落,这说明近年来这些地区的工业比服务业发展较快,这可能与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工业集聚区的政策有关。
二、河南省服务业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1.服务业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服务业具有一定的空间集中度,并且各地市服务业发展明显不均衡。但是本文以上选取的三种服务业指标反映的河南省各地区服务业分布特征表现的并不相同。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来自于各地市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地区服务业人均生产率指数=地区服务业人均产值/全省服务业人均产值,反映地区服务业生产率的绝对水平,该指标越高说明年该地区服务业生产率越高。
图3 河南省18地市服务业与工业相对集中度
图4 2013年河南18地市服务业人均生产率指数
从图4可以看出,2013年河南省各地区的服务业生产率水平差异很大,服务业人均生产率指数大于1的有8个地区,占全省地市中的近一半,表明这8个地区的服务业人均生产率高于全省服务业人均生产率的水平。这一指标中最低的是周口,其中最高的是郑州,郑州服务业人均生产率指数是周口的4.2倍。并且在地区服务业人均生产率指数低于1的10个地市中有5个地市服务业人均生产率指数低于0.7,占全省地市总数的28%。
2.服务业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河南省各地区服务业水平差异的原因,本文根据河南省2013年18地市的截面指标数据做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根据表1的计算结果可知,服务业产值比重与所列指标多数都存在高度显著地线性相关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河南省各地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受当地地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和生产率水平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受城镇化程度的影响。河南省各地市服务业发展规模受各地服务业专业化程度影响显著,这与一般认为的产值区位熵反映服务业专业化程度的指标,专业化程度越高,发展水平应该越高是一致的。此外,服务业地区产值比重与地区与郑州的距离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省会城市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省内其他地区的发展辐射作用比较明显。
表1 服务业产值分析表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选择服务业地区产值比重作为因变量y,GDP比重X1,城镇化率X2,产值区位熵X3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揭示因变量的影响因素。通过SPSS软件对选取的指标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0.071+1.164x1+0.065x2+0.035x3,其中,R2=0.989,调整的 R2为0.986,表明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好;方程的显著性检验Anovab中F=411.533,P值近似等于0,说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从表2可以看出,对于变量的显著性,P值都小于0.05,即对回归系数的检验也是比较显著。
表2 线性回归模型系数表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河南省各地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主要受当地经济综合水平影响,虽然各地市的城镇化水平和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也是其中影响因素之一,但与地市经济综合水平的影响相比明显较弱。其原因可能主要是河南省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导致省内各地市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主要受当地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其次受城镇化和服务业专业化的影响。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地市与郑州的距离即各地市在省内的地理区位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这也说明郑州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对其他地市辐射作用在服务业空间分布中有突出表现。
结论
通过以上对河南省服务业呈现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河南省服务业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通过综合河南省服务业产值的地区比重、区位熵和服务业与工业相对集中度的分析发现河南省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在呈现高度极化的同时,各地区间还表现出高低不均衡的状况。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和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2013年郑州一个地区的服务业产值就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另外,各地区间的服务业差异也比较明显,部分旅游业发展好且工业布局比较集中的地区如洛阳、南阳的服务业比较好。相反,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服务业在全省不占重要地位,如濮阳;工业集中度低的地区服务业规模水平也较低,如鹤壁、济源、漯河;四个地区的服务业总产值仅占5.96%,相当于郑州的23%,洛阳的二分之一。而济源和漯河是中原城市群中的两个重要节点,说明河南“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等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经过近四年的发展目前较弱的就是漯河、济源片区,洛阳副中心的城市辐射功能有待加强。此外,第三产业向中原城市群集聚的现象也不十分明显,这与目前我们大力实施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目标是不一致的。因此,切实地反思我们制定的规划,实施的政策和结果,修订相关规划和政策以真正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发挥其辐射带动效应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各地市经济综合水平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服务业发展的规模水平,主要取决于城镇化规模和经济水平。因为河南省大、中、小城镇的比例不协调,还没有形成较为合理的城镇等级体系,所以在实证分析中显示出河南省各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规模受城镇化规模的影响较弱,主要受各地市综合经济水平的影响。河南省的城镇规模分布中缺少集聚程度高、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城镇,抑制了服务业空间集聚效应的发挥,进而导致各地市经济水平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想要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不能单纯地刺激服务业发展的局部政策,主要还是要提高综合经济水平。
3.区域内省会中心城市功能作用较明显,次中心城市功能未充分发挥。河南省经济的空间布局整体上是以郑州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地市距离郑州越远,则其服务业规模水平越低,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郑州对周边各地市的影响作用较大,距离郑州越近的地区,其辐射作用就越是明显。而省内其他次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尚未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在构建中原城市群的基础上应该重点考虑改善河南城镇规模结构和空间格局的不平衡,促进各地市充分发挥其相对优势,提高中等城镇的吸纳、扩散和集聚功能的有效释放,进而促进服务业的合理发展。
[1]龚晨,吴传清.服务业集聚测度方法述评与展望[J].统计与决策,2014,(7):30-33.
[2]樊爱霞,潘海岚.服务业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云南数据的实证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09-114.
[3]赵丹妮,任晓怡,汤子隆,等.基于空间统计学方法的我国服务业集聚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7):68-69.
[4]王庆秀.中国服务业空间格局及差异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2014,(1):50-52.
[5]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6]赵成柏.地区生产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J].商业研究,2010,(4):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