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2015-04-23田小伟苟小丽

科技视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林地林业森林

田小伟 苟小丽

(宝鸡高新区国有潘家湾林场,陕西 宝鸡721306)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及其成果的反映,它摒弃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动,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这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使命。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大力推进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态基础和更大环境容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做出更大的贡献。现结合陕西省宝鸡市近年来的工作,就如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实践与思考综述如下。

1 宝鸡地区林业发展现状

宝鸡是陕西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历届宝鸡市委、市政府都把以造林绿化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一届接着一届干,每任都有新变化。2005年在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开展“绿色宝鸡”建设。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后,于2008年在西北地区首家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以此为契机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持续深入推进绿色宝鸡建设,2009年成功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主要采取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全民参与、城乡联动,工程支撑,项目带动,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等措施,全市累计建成绿色林带1万多公里,植树上亿株,森林覆盖率由48.6%提高到53.7%,使得城乡处处见树见绿,生态显著改善。在市区,蓄水造景,建南山、北坡生态园、公园和绿地广场,营造沿街景观林带和铁路沿线绿色景观长廊,创建园林式单位,打造人工湖面。城市建城区绿地率达到38.78%,绿化覆盖率为4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4平方米以上,主城区基本实现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彰显出了率先发展的现代生态园林大城市风貌。同时建成了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8个,森林公园9个,是全省林业大市和生物多样性富裕地区,为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目前林业发展现代林业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与当前林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尚有差距

一是对林业总体上存在重取轻予现象,索取太多,反哺太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林业投入产出周期较长,社会资本对林业的投资积极性不高,投入总量远远不足。二是林业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宝鸡市政府对各县区的综合考核中,林业内容少,所占分值低,难以调动县区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2.2 林业生态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林业结构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存在着“三多、三少、三低”的问题,即针叶林多、中幼林多、单层林多;阔叶林少、近成熟林少、复层林少;林地生产力低、林分质量差导致防护功能低、森林景观档次比较低。二是迹地更新困难,生态恢复难度大。由于林农积极性不高,大量迹地不能及时更新造林或造而不管,处于低水平自然恢复和萌芽更新状态;部分林地占补植被恢复达不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2.3 林业总体产业化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

一是林业粗放经营现象较普遍存在,集约化水平较低,总体效益不高。二是林产品加工业发展艰难。木材资源总量不足,总体质量不高,客观上制约了木材加工业发展,森林食品、林特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林业产品总体利用效益低。三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科技含量不高,林技培训和推广普及不够,示范辐射带动效应较弱。

2.4 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一是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砍滥伐挖野生植物、木材流通领域违法犯罪等现象仍时有发生。二是影响森林安全的因素较多。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防不胜防,森林生态安全面临较大的威胁。三是林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仍很突出。随着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征占用林地的压力越来越重,加上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够,造成林地无序开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林地资源面临减少的压力。

2.5 林业单位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林技队伍存在知识老化、创新精神缺乏、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当前林业工作的需要;乡镇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不顺,开展工作较为困难,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能的发挥。二是作为林业建设的策略军,好多国有林场自从2000年工程实施后,单位性质不明,事不事、企不企,无经费来源,发展陷入困境,职工收入长期偏低,成为引发展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三是林业工作站、绿化办等林业技术推广与实践单位,近年来一直未增加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其承担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有关技术工作开展相对较为吃力。

3 发展现代林业的几点建议

3.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林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要认真审视当前林业发展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要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旅游产业化建设中,赋予林业以关键地位。二要增加林业投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逐年增加对林业建设的投入,提高林业建设项目的扶持标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探索建立相关产业反哺林业的机制。三要加大林业宣传力度,将林业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林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林业发展意识。

3.2 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推进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一要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建立完善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状况和效益监测评估体系,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质量,增强其生态功能。二要实施景观林改造工程。在主要干线道路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和林相改造工程,培育阔叶林或针阔林,进行多层次绿化,逐步改善森林景观效果。三要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工程和村庄绿化,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3.3 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一要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林地保护力度,力争既满足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又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严禁乱征、滥占林地以及毁林开垦的行为,防止林地资源无序流失。三要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防火意识,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指挥体系和扑救预案,确保森林火灾能得到高效、安全、有序扑救,加大对森林火灾肇事者的打击力度,增强获救教育效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森林防火工作经常开展。四要加强资源林政管理。认真落实林业分类经营原则,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对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实行长期封禁,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要结合封育辅以相应抚育措施;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加强木材及制品采伐、加工、运输管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查处打击力度。五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落实防治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和防治减灾体系建设,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从根本上消除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

3.4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一要加强硬件建设,切实改善林业部门工作条件。二要加强林业队伍建设。重视提高林业队伍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三要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切实推进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积极探索,尝试开展国有林场改革,确保林业系统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林地林业森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land produces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哈Q森林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