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ton氧化法对石化废水的深度处理研究
2015-04-23李艳峰
徐 伟,李艳峰
(1.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430000;2.武汉东海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430000)
1 引言
对于石化废水的处理,目前国内大都采用生物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特点[1,2]。但是由于石化废水可生化性低,色度高,而且含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单一的生物处理很难使出水能够达标。Fenton氧化有着工艺简单、反应迅速、可产生絮凝等优点,作为石化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对其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色度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
牡丹江某石化企业在生产石油添加剂时,在酯化和水洗阶段产生了具有高COD、高色度并且含有对苯二酚等有毒害物质的酸性废水。这种废水在经过生物处理后,COD的质量浓度为211mg/L,色度为250倍,均超出国家排放标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反应器的出水在经过Fenton氧化后,COD和色度得到较好的去除,两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水质
本试验取用的水质为生物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COD的质量浓度为211mg/L,色度为250倍。
2.2 控制项目与分析方法
COD采用重铬酸钾回流法;色度采用稀释倍数法;pH值采用pHS-25型酸度计测定;试验所采用的双氧水浓度为30%;试验所采用的药品均为分析纯。
2.3 试验方法
取二沉池出水的上清液,分别添加到10个100mL的锥形瓶中,依次编号为1~10号,1~9号水样用硫酸调节pH到试验指定值,10号水样留用测定原水COD值和色度。
选用pH值、FeSO4·7H2O投量、H2O2投量和反应时间作为4个试验影响因素,选取3个水平做正交试验[3,4],采用 L9(34)正交试验表,设计见表1。
通过正交试验,初步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最佳操作条件。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固定其他最优的反应条件,依次考察pH值、FeSO4·7H2O投量、H2O2投量、反应时间对COD及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分析其试验效果,确定Fenton试剂的最佳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及双氧水投加方式,力求达到试验最佳处理效果。
由表2可以看出,该正交试验的COD的最佳去除率为58.21%,色度的最佳去除率为96%,反应条件为pH=3,FeSO4·7H2O投量为1500mg/L,H2O2投量为4000mg/L,反应时间为3h。
3 结果与讨论
3.1 正交试验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表1 正交试验设计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3.2 COD及色度去除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3.2.1 pH值对COD及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
控制反应条件为:FeSO4·7H2O投量为1500mg/L,H2O2投量为4000mg/L,反应时间为3h。pH值选取6个水平,即1.0、2.0、3.0、4.0、5.0、6.0,考察pH 值对去除率的影响。pH值对COD去除率及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如图1所示。
如图可以看出,pH值在3附近时Fenton氧化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当pH值低于3时,随着酸度的增强,溶液中的H+浓度过高,其中的Fe3+不能顺利地被还原为Fe2+,链式反应受阻,因而pH的变化直接影响到Fe2+和Fe3+的平衡体系,从而影响到Fenton试剂的能力;当pH值大于3时,随着pH的增大,COD的去除率效果降低,这是因为pH值过高时,Fe3+易形成Fe(OH)3胶体或Fe2O3·nH2O无定形沉淀,导致体系的催化活性和光化学活性下降或消失,不利于·OH的产生,同时,Fe2+的浓度的降低也不利于Fe2++H2O2→Fe3++ OH-+·OH向正方向进行。试验确定最佳反应pH值为3。
3.2.2 FeSO4·7H2O投量对COD及色度去除效果
控制反应条件为:pH=3,H2O2投量为4000mg/L,反应时间为3h。FeSO4·7H2O投量分别为500、1000、1500、2000、2500mg/L。测定FeSO4·7H2O 不同投量对COD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FeSO4·7H2O的用量为2000 mg/L时,COD去除率达到65%。当FeSO4·7H2O的用量较低时,·OH产生的数量相对较少,处理效果不高;当继续增大FeSO4的用量时,COD的处理效果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随着Fe2+浓度的不断增加,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不断增加,·OH过多来不及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自身发生了复合反应,从而不能起到作用[5]。试验确定FeSO4·7H2O的最佳用量为2000mg/L。
3.2.3 H2O2投量对COD及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
控制反应条件为:pH=3,FeSO4·7H2O投量为2000mg/L,反应时间为3h。H2O2投量分别为1000、2000、3000、4000、5000mg/L。测定 H2O2不同投量对COD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如图所示,H2O2用量从1000mg/L到3000mg/L时,COD去除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是由于随着H2O2用量的增加,产生的·OH增加,处理效果较好;当H2O2用量大于3000mg/L时,H2O2浓度较高,过量的H2O2不仅不能通过分解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反而在反应一开始就把Fe2+迅速转化为Fe3+,消耗了部分催化剂,使氧化反应在Fe3+的催化下进行,这样既消耗了H2O2,又抑制了·OH的产生,同时也说明了试验过程中投加H2O2量较多,反应非常剧烈而COD去除率并没有大幅度提高的原因[5]。试验确定H2O2的最佳投量为3000mg/L。
3.2.4 反应时间对COD及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
控制反应条件为:pH=3,FeSO4·7H2O投量为2000mg/L,H2O2投量为3000mg/L。反应时间依次为1.0、1.5、2.0、2.5、3.0、4.0h,测定不同反应时间对COD及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如图在反应前2.5h内,COD的去除率随着时间呈明显线性增加关系。但是反应时间超过2.5h后,COD的去除率逐渐稳定,这说明了·OH将污染物分子氧化成为了稳定的中间体,已不能继续发挥降解的作用,试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时间为2.5h。
3.2.5 H2O2投加方式的确定
由于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放置时容易分解为氧气和水,这就使得不同的投加方式对Fenton氧化的处理效果有影响。本试验考察了不同H2O2的投加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条件为:FeSO4·7H2O投量为2000mg/L,H2O2投量为3000mg/L,pH 值为3,反应时间为2.5h,分别取3组100mL废水,考察一次投加、两次投加、三次投加的COD去除率。试验结果如图5。
从处理效果可以看出,分批投加比一次性投加更加有利于废水中COD的去除,且投加次数越多,去除效果越好。这是因为分批投加可以减少部分过氧化氢无谓的分解,提高了它的利用效率,所以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连续投加的方式投加H2O2试剂。
4 结语
(1)通过对石化废水进行Fenton氧化深度处理试验,废水的COD浓度和色度得到明显的去除,说明了该技术作为石化废水后续深度处理的可行性。
(2)生物反应器出水COD的质量浓度为211mg/L,色度为250倍左右,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对其进行Fenton氧化深度处理,反应条件为:pH=3,FeSO4·7H2O投量为2000mg/L,H2O2投量为3000mg/L,双氧水采用连续投加方式,反应时间为2.5h,反应后COD的去除率达到60%以上,色度去除率达到95%以上,两项指标均满足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1]祝 威 .采油废水处理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07,10(25):40~43.
[2]李玉华,任 刚 .油脂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3(37):306~309.
[3]刘振学,黄仁和,田爱民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2~64.
[4]韩於羹 .应用数理统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9:237~238.
[5]程丽华,黄君礼,倪福祥.Fenton试剂生成·OH的动力学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