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松移植对其成活及初期生长的影响研究

2015-04-23黄金辉

绿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湿地松长势成活率

黄金辉

(福建省南安市罗东镇林业站,福建 南安362300)

1 引言

湿地松(Pinuselliottii)原产于美国东南部,因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较快的苗木早期生长速度,较优质的木材质量及较高的松脂产量等优点,而被亚热带、热带一些地区大量引种种植。湿地松是福建省南安市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引种的外来树种之一,给南安市的林业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从苗圃起苗到运往造林地定植的整个过程中,湿地松会发生失水、停止吸收养分及停止光合作用等现象,且定植后根系也难以与土壤良好接触[1]。通常情况下,造林地所具有的条件与苗圃条件差别较大,这也不利于苗木成活及后期生长。目前,对福建省南安市湿地松移植时苗木损伤程度及生长中实际恢复规律还未有相关报道。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总结了湿地松移植时苗木的损伤情况、水分变化情况和再生能力等规律,以期为保证该地区今后的湿地松移植造林质量提供依据。

2 移植地点及方式

2.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是福建省南安市罗东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18°,北纬25°,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20.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 400~1 8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日照时间为1 891.9h,全年无霜期为290~330d[2]。

2.2 试验方法

2.2.1 湿地松大苗和小苗不同部分失水趋势

从湿地松试验地起苗30棵,依据大苗、中苗以及小苗这3种规格进行分组,每组里10棵,将其中5棵的根全剪掉,余下的5棵不剪根作为对照[3]。然后测定每组苗木鲜重,每自然干燥一定时间称一次失水后重量。失水程度为失水重除以鲜重的百分比。

2.2.2 不同失水程度对苗木移植后成活率以及长势的影响

湿地松苗木起苗后,将其分成9组,每组27株,测定每株苗木质量,任选一组测完后马上打浆栽植当作对照,其他8组自然干燥,每组苗木应失水到总质量的95%、90%、85%、80%、75%、70%、65%、60%,然 后 再进行打浆栽植,经过40d以后起出,测定每株重量、芽均长度、长出的新根数量以及每组苗木死亡数和芽均重,通过算出每组苗木株增重、芽均长度、芽均重及长出的新根数对成活率影响进行分析。再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失水程度为100%、90%、80%、70%、60%等的苗木进行处理,经过两个月后起苗,测定株重、新根数量以及芽重量和芽长度,分析对长势带来的影响。

2.2.3 苗木移植后的生长规律

湿地松起苗后应立即测定各株重、芽长度以及地径,并打浆栽植,而后每过5d起出30株苗木,共起出10批苗木。依据测定的每批苗株重、新根数量以及芽长度。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大苗、中苗及小苗全剪根与对照失水状况,见表1。湿地松苗木初期失水速度较快,然后慢慢减慢。全根系失水量多于全剪根,且失水速度较快。小苗失水速度最快,而大苗和中苗差不多。

3.2 不同失水程度对苗木移植成活及长势的影响

不同失水程度苗木成活状况,见表2。不同失水程度苗木长势,见表3。不同失水程度对苗木成活及长势的影响规律是:失水量为0~10%,苗木成活率锐减,长势受影响较微弱;失水量为10%~20%,其成活率减小速度放慢,长势受影响变大;失水量为20%~30%,其成活率较低,长势受的影响变大;失水量为30%~40%,苗木成活率为0,长势非常弱,接近死亡。

3.3 苗木移植后生长规律

3.3.1 苗木株增重率具体变化规律

苗木快速失水阶段,是苗木移植后的0~5d。该阶段内,苗木重量迅速减少,由于苗木移植之后其根系损伤还没有愈合,当失水率变大的时候其成活力会迅速下降。成活力指标主要有株增重、长出的新根数量、芽均长度和芽均重量等均会在失水增加的条件下减少,在快速失水阶段的后期失水增加对苗木生长产生的抑制作用也会减小[4]。然而对苗木长势产生的影响变化则相反,初期影响不大,后期失水增加产生的影响会变大。当根系处于新土壤里面的时候,不能够有效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而苗木地上部分因蒸腾作用迅速消耗掉植株内部水分,导致植株水分不平衡。含水量不断减少,使得株重不断减小。

表2 不同失水程度苗木成活状况

表3 不同失水程度苗木长势状况

快速复重阶段,即苗木种植后的5~10d。苗木根系吸水能力逐渐复原,植株开始和新环境相适应,根系与土壤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可以有效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苗木新陈代谢能力增加,需要充足水分来保持苗木的生长活动状态,因而株重增多。

缓慢复重阶段,即苗木种植后的10~30d。此时苗木含水量达到稳定状态,该阶段是苗木旧器官及新器官缓慢生长的时期,植株体内含水量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株重快速增加阶段,即苗木种植后的30~50d。该阶段内,若外部温湿度适合,随着苗木旧器官开始正常生长、光合产物的积累及新器官的快速生长,苗木重量不断增加。若受到气候因子的影响,苗木生长比较缓慢。

3.3.2 苗木芽的具体生长规律

相对静止以及萌动阶段,即苗木种植后的10~20 d。刚移植的苗木因植株受损尚未恢复,就不可能进行正常的生长活动,芽的增长主要靠苗木体内积累物质[5]。当植株损伤愈合后期生长开始恢复阶段,植株芽就开始萌动。

芽长度生长较慢阶段,即苗木种植后的20~25d,芽开始抽稍,也就是旧器官恢复以及新器官产生阶段,苗木恢复原本新陈代谢水平,体内开始积累营养物质。当气温升高,苗木结束休眠,芽开始缓慢生长。

芽生长较快阶段,即苗木种植后的25~40d。该阶段,若外部条件适合,苗木芽长度增加速度较快,是株重快速增加时期,不断长出新器官,生长活动非常旺盛,产生的光合物质较多,芽增长速度加快。

芽增长减慢阶段,即苗木种植后的40~50d。若该阶段气温较高、雨量较少,就会影响苗木的高生长,但径向生长以及针叶加粗生长受影响较弱。

4 结语

湿地松移植过程中,其根系部位、小苗失水较快,对其移植成活及早期失水较慢,因此湿地松苗木在苗圃起苗时应减少植株的损伤程度做到壮苗上山,确保成活率,促进幼苗生长。

湿地松因具有生长速度较快、材质好等优良品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福建省南安市广泛引进种植。湿地松造林有效推动了当地的林业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木材。因而,分析探讨湿地松移植状况、提高造林成活率、缩短其生产周期、培育大径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湿地松移植试验对其初期生长以及成活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提高湿地松种植成活率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1]于永根,蔡开锋,徐庭标,等 .湿地松芽苗移栽育苗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2010,37(1):40~41.

[2]陈水联 .湿地松芽苗移栽育苗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4(3):60~62.

[3]余婉芳 .湿地松种子芽苗容器移栽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0(4):98~98.

[4]王华玉,韩云艳,马海峰,等 .国外松芽苗移栽育苗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3(2):78.

[5]罗盛健 .湿地松切根育苗及其造林对比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6(4):22~23,37.

猜你喜欢

湿地松长势成活率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湿地松和加勒比松木材年轮特征和基本密度的比较研究
察夏粮 看秋粮 总书记为何两次实地察看粮食长势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苗期发病率高达80%,成活率低至10%!石斑鱼肠道微孢子虫危害严重
湿地松和火炬松栽培技术差异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林场湿地松丰产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