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何如
2015-04-22刘晓慧
刘晓慧
摘要:随着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在线视频的流行。翻转课堂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了广泛关注。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也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们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对象。然而,翻转课堂究竟何如?它在中国的本土化推进之路是否一帆风顺?笔者从理论优势及实践争议正反两个方面对翻转课堂进行探究剖析,以期服务于更多教育工作者和改革者。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程改革;理论优势;实践争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7-0095-03
当人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3D打印技术是否能够引领全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候,新兴的科学技术也在悄然革新着也许并不起眼的三尺讲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以高新科技为依托的新型课堂模式不断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享誉全球的TED(Technology Enrichment Design)大会上发表了题为《让我们用视频重塑教育》(Let’s Use Video to Reinvent Education)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再次向世界介绍了可汗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在谈到可汗学院的目标时,萨尔曼·可汗说:“我们的目标是用科技使世界的教育变得‘人性化’。”[1]当年,“翻转课堂”还被《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科技变革。之后,翻转课堂改革之风刮到了中国,伴随着我国各地中小学的试验性探索以及“慕课”在我国各大高校的兴起,翻转课堂在我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12年6月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Window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揭示了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报告显示:88%的受访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67%的受访教师表示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得到提高;80%的受访教师声称他们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了改善;99%的受访教师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最早的实践者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认为,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是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为代表推广的“掌握学习法(Master Learning)”。该理论认为,如果在一个班级的教学中合理地实施掌握学习的方法,班级中将近80%的学生都能掌握教授的所有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有20%的学生能够完全掌握。[2]这是翻转课堂的理论优势与实现目标,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翻转课堂也的确出现了很多问题,教育工作者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不断遇到各种困境。因此,翻转课堂在广泛传播的过程中也遭遇了非议与质疑。
● 理论优势
1.直面学生个体需求
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下,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对那些能够完全理解并能很好消化吸收课堂内容的学生来说,课堂时间总显得“充裕”。可是,对于很难跟上教师节奏的学生来讲,同样的45分钟会显得尤为“紧张”。因此,这部分学生就在教师全然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悄然“落后”了。然而,传统的课堂被“翻转”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教师课上传授的时间转移到了课下进行,因此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地学习,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选择暂停或重复,不用担心课堂上无奈的落伍了。[3]“翻转”的课堂满足了每位学生不同的需求,突出了“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此外,在“翻转”的课堂上,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每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2.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对话式教学”一直是我们新课改追求的目标,也是改革的有效途径。但长时间以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一直很难建立起来。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家庭作业课上做”的方法为师生间对话交流提供了主观和客观的可能性。首先,学生课上写作业的过程完全在教师的可控制范围之内,教师可以随时解决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并且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直观的观察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风格,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另外,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势必会产生很多疑问,需要课堂上教师的解答和帮助,这些都是需要师生之间的直接沟通才能完成的。其次,客观上来讲,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解放”了很多课上“有限的”时间,让教师在不担心耽误课程进度的前提下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只有在主客观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才为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对话提供了可能性。[4]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从传统课堂的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强的控制能力和领导能力。此外,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而微课则是这种创新模式的教学载体。作为翻转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微课为翻转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课程支持,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微视频的制作依托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成果,教师想要完成微视频的制作,必须要了解并会操作平台,而且能够抽炼知识的精华为学生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真正能从中受益。教师掌握智能化技术以后,可以随时搜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对学生的学习阶段水平进行评估并且给予指导。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一定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微视频的制作一般是在学科组教师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这样既锻炼了教师的合作意识,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4.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设计模型
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取得成功并推而广之,为教师提供操作性强并且有指导意义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也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教授罗伯特·陶伯特(Robert Talbert)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该结构把翻转课堂的进程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课前学生的任务是观看视频并进行一些指导性练习。课中教师会对学生先进行快速而简单的评估,然后帮助学生集中解决有利于促进知识内化的一些问题,最后是进行总结和反馈。
● 实践争议
1.是否加重学生课外学习负担
我们改革追求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最终的落脚点一定就是学生的切身学习体验与学业发展。如今,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出这样的质疑:学生课前的“过度预习”实际上已经大大延长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然而,也有人提出恰恰相反的观点:正是由于翻转课堂课前的“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和质量,学生们很多额外的课后理解负担就减少了。
2.是否增加教师教学难度
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一书中提到微视频制作的具体过程与要求。两位教师认为,如果想要吸引学生并让学生产生好感,教师制作的视频就应当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重点突出、意义明确,并且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5]这对很多一线教师着实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即使教师掌握了相应的视频处理技术,根据具体班级、具体科目的具体情况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准的教学视频也必然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3.适用性问题有待考证
一方面,学科适用性问题有待考证。翻转课堂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对所有的学科都一概而论,一蹴而就。从目前翻转课堂在西方的发展现状来看,翻转课堂主要应用于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自然科学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科有相对明确的概念界定和操作规则,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学习概念等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性规则。但是在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领域的应用上,翻转课堂则明显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技术水平适用性有待考证。众所周知,可汗学院对美国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免费的视频课程资源和实践指导。然而,中国至今没有类似的“可汗学院”,教师没有资源丰富的网络平台可以直接利用,而自己开发也实在困难重重,这必将成为在中国发展翻转课堂的制约因素之一。[6]
● 小结
翻转课堂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绝非偶然,它必定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可能性。因此,翻转课堂对中国教育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翻转课堂,拒绝任何能够为我国课程改革注入的新鲜血液。我们应当对此抱着科学批判的态度,去芜存菁,为我所用,让我们的课程改革之路更加顺利畅通!
参考文献:
[1]Salman Khan. Let’s Use Video to Reinvent Education
[2][5]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 USA:2012.
[3]谭姣连,徐晓东.用视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3(5).
[4]Kathleen P. Fulton.10 Reasons to Flip[J].New Style of Instruction,2012.
[6]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