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进喜与张云清打擂

2015-04-22汪勇神

中国石油石化 2015年24期
关键词:石油工业王进喜玉门

○ 文/汪勇神

王进喜与张云清打擂

○ 文/汪勇神

克拉玛依现场会上,王进喜、张云清各自把钻井指标往上提,你追我赶展开竞赛。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发出铮铮誓言,激励石油人奋勇拼搏。

石油工业克拉玛依现场会是新中国石油发展史上一次特殊的会议。现场会产生的影响对全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你追我赶的劳动大竞赛形成局面。

链 接

1205、1202钻井队月进尺分别创世界纪录

1982年4月11日,1205队累计进尺突破100万米,成为中国第一个登上百万米高峰的钻井队。1985年6月11日,1202钻井队累计进尺突破100万米大关。1205钻井队是铁人王进喜生前带过的队伍,1953年9月在玉门油矿组建,1960年3月参加大庆会战。1202钻井队1953年8月组建于玉门油矿。

50年来,这两支钻井队相互开展劳动竞赛,先后创出了“月上五千,年上双万”的全国纪录和年钻井进尺10万米的世界纪录。1205钻井队被誉为“铁人钻井队”,1202钻井队获得了“永不锩刃的尖刀”称号,成为中国石油人引为自豪的“双子星座”。

意推发展

1958年1月,中央决定让担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的余秋里和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李聚奎二人对调,由余秋里担任石油部部长。当年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任命余秋里为石油工业部部长。被毛泽东主席笑称是“儿童团”43岁的余秋里,3月初到石油部任职。

到石油部不久,余秋里就听到川中有3个构造喷油。这对新任石油部长和川中石油职工无疑都是很大的鼓舞,认为是在川中找到了大油田。欣喜之中,余秋里和康世恩赶赴川中视察和调研,并决定川中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和部署。

川中之行以后,余秋里到玉门油田进行调研,1958年7月在玉门油田主持召开了全国石油工业现场会议,讨论如何落实石油工业第二个五年计划,如何发动群众为完成1958年石油生产计划而奋斗。

玉门现场会议后,1958年9月余秋里远赴新疆,在克拉玛依油田进行调研。这时,全国已经形成了“大跃进”的形势,农业、工业及其他各条战线的大跃进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余秋里到了克拉玛依以后,深入钻井、采油一线广泛调查研究,多次和干部、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油田发展和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余秋里在克拉玛依时,油田正在贯彻落实玉门石油工业现场会议精神,加之受全国大跃进形势的鼓舞,克拉玛依油田各条战线职工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形成了积极进取、你追我赶、精神振奋、比学赶帮超的跃进态势。余秋里认为,克拉玛依油田的经验有助于推进全国石油工业形势发展。他提出再在克拉玛依召开全国石油工业现场会议,推广克拉玛依油田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大搞“双革”的经验,确保完成1958年的石油生产计划。

继7月在玉门油矿召开现场会议之后,1958年10月6—26日,石油工业克拉玛依现场会议召开。3个多月时间里连续召开两次全国性石油工业大型现场会议,此乃余秋里的大手笔,意在推动全国石油工业跃进式发展。

立下誓言

克拉玛依现场会议会期长达20多天,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石油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工程地质等专业干部和先进钻井队、采油队、勘探队的近百名代表。余秋里和康世恩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指导会议的召开。

当时,我国石油工业除延长、玉门、新疆独山子三个老油田外,克拉玛依、青海、四川等油气田还都是刚开发的新油气田。在“大跃进”形势的促进下,各油田都掀起了大干、快干、实干、巧干的浪潮,特别是钻井战线职工,更是连连创造快打井、多打井的钻井新纪录,向克拉玛依现场会议报喜。会议期间除领导讲话、大会发言、经验交流外,还召开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打擂比武大会。

打擂比武大会会场设在克拉玛依友谊馆前广场,除参加现场会议的代表全体参加外,克拉玛依油田各单位职工也列队到场。广场上红旗迎风招展,横幅比比皆是,口号声此起彼伏。这次打擂比武大会可以说是石油工业战线群雄逐鹿、各显身手的一次大会。

在全国“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各油田各条战线的代表都提出自己的跃进指标和实现指标的措施。在打擂比武大会上,各路豪杰都摆出了“拳打南山猛虎、腿踢北海蛟龙”的架势,互不相让,一争高低,气氛之热烈,情绪之激昂,热情之高涨,指标之跃进,都前所未有,甚至出现了在主席台上排队等候发言的代表有的竟等不及了,就跃到前面争抡话筒抢先发言的场面。

试比天高

在各条战线代表打擂比武中,竞争最为激烈、互不相让的要数钻井战线以王进喜任队长的玉门油田贝乌五队和以张云清任队长的克拉玛依油田1237钻井队了。

王进喜和张云清分别作为玉门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的代表,都参加了克拉玛依现场会并都在大会上发言介绍经验。在打擂比武大会上,他们两人并肩站在主席台上,都铆足了劲,你追我超。主持大会的领导也对他俩特殊照顾,每人面前放了一个麦克风,免得他俩争抢话筒。王进喜提出要把钻井标杆插在祁连山,张云清提出要把钻井红旗插上天山。

两位钻井队长把各自钻井队的月钻井进尺和年钻进指标不断地往上提。王进喜提出月进尺6000米,张云清就提出月钻进6500米;张云清提出月钻进6500米,王进喜就提出月进尺7000米;张云清不甘落后提出月钻进8000米,王进喜干劲更足提出月钻井进尺9000米。谁都不肯让步,谁也不甘落后。

这样你追我赶、不断地攀升。打擂比武大会会场气氛也随着他俩的不分上下而愈发热烈,口号声、欢呼声、支持声不断。后来双方都把指标提到月上1万米、年钻进10万米后,仍在争上下高低。最后,余秋里发话说“你们两人都不要争了,就向月上万米、年上10万米的目标努力吧”,并向王进喜、张云清等先进钻井队授旗。

两支钻井队早先都提出过“月上千,年上万,钻井战线立标杆”的口号。玉门现场会议后,这两支钻井队就飚上了劲,你追我赶,力争上游。

破除束缚

克拉玛依现场会议召开之前,王进喜钻井队在玉门就已打出了钻井月进尺上5000米的好成绩,张云清钻井队在克拉玛依也创造了月钻进4000多米的新纪录。这在当时全国石油钻井界都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1958年初春的一个夜晚,贝乌五队4班的同志们坐敞篷汽车去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三角湾里打井。适逢王进喜值班。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老天爷就变了脸,瞬间风雪交加,井场立时一片白茫茫。王进喜巡查井场的各个角落。就在这时,正在钻进的水龙带突然崩裂,泥浆四处喷射,眼看就要停钻,大家急得团团转。

扶刹把的司钻大声呼救。王进喜闻讯赶来,戴上安全帽,快速登上钻台。环视险情后,当即命令司钻:“快,自己动手,排除险情!”说时迟,那时快,他甩掉老羊皮袄,系好保险带,第一个爬上井架,吼道:“打井要紧!完成任务光荣!”队长的豪言壮语鼓舞着工友们坚持战斗。经过一个半小时的不懈努力,大家终于排除了高空的险情,设备被快速、安全地修好,钻机和柴油机又欢唱起来。

点 评

咬定目标 苦干实干

提到石油,就会想到铁人王进喜。铁人已经是石油企业的品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重塑良好形象,要用铁人精神铸魂育人。学习铁人,重在实干。“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重塑良好形象,要靠石油人一点一滴干出来。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1958年下半年,全国的“大跃进”形势已经形成。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掀起了大跃进的热潮。在 “大跃进”热浪中,石油工人自然要争当大跃进的排头兵。石油工业克拉玛依现场会议上出现的打擂比武、群雄争先的局面,是石油职工爱国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的突出体现。

没有比人更远的路。石油职工队伍是一支有着高度思想政治觉悟、高度主人翁责任感、高度爱国爱党、爱岗敬业精神的队伍。为了早日扔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石油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劳动,以跃进姿态,敢想敢干,进而促进石油工业跃进式发展,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时代进行曲。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以往提出的许多跃进指标、奋斗目标,是人们敢想敢干的一种良好愿望和美好追求。现在石油工业所取得的成果,都远远超过了当年思想所想象的目标。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唯有敢想敢干,我们的事业才能前行。

“既要甩开膀子干,又要多动脑筋。跟那些铁家伙要用智力,不能硬拼。”王进喜在玉门钻井队摸爬滚打了16个年头。他带领贝乌五队风里来雨里去,争分夺秒、顽强拼搏,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钻井新纪录。尤其是1958年,他们创造了钻井战线月钻5000米的奇迹,在玉门关上立下了钻井标杆。玉门石油矿务局党委授予他们“钻井标杆队”的荣誉称号。王进喜和队友们披红戴花荣登领奖台。

1957年,新疆石油管理局的75个钻井队平均年进尺只有2193米。克拉玛依油田进入了勘探和开发并举阶段。提高钻井速度迫在眉睫。必须打一场翻身仗!

“这样的钻井速度怎么能跟得上油田勘探开发飞跃发展的速度?”1958年初安排钻井计划时,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张文彬发火了:“他王进喜提出月钻进上千米,我们就不能上吗?”张云清向张文彬请战。两个月后,他率领钻井队实现了进尺“月上千”的目标。这年,克拉玛依有72个钻井队241次实现了钻井“月上千米”,有19个钻井队实现了“年上万米”。

●在石油工业克拉玛依现场会上,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前)给标杆队授旗。

●会议一结束,各路大军立即奔赴会战前线。

敢想敢干

早在刚转业不久,张文彬便将原石油师直属警卫通讯连的一个排派到玉门去学习钻井,并在玉门组成以这个排的排长张云清为队长的钻井队,这就是以后闻名全国的1202钻井队。在大庆会战中,张文彬每逢下基层都要到这个队去看一看,注意总结他们的经验,推广他们的工作方法。这个队职工鼓足干劲,迎难而上,越战越强,越打越好,先后被授予“卫星钻井队”、“红旗钻井队”、“钢铁钻井队”等称号。

1961年,余秋里把赶超苏联“功勋钻井队”的任务交给了1202钻井队。张文彬来到井队蹲点。到这年的11月上旬,这个队仅用8个半月时间钻井28口,总进尺31740米,比苏联“功勋钻井队”提前两个月并超出400多米进尺的成绩,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年进尺纪录。会战工委赞扬他们为人民立了大功,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民族争了气。

王进喜和他领导的1205钻井队这个典型也是张文彬负责的第三探区发现并培养起来的。他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深入这个井队调查研究,并排除和否定了一些人对王进喜的不实之词,坚持树立这个典型,得到了会战工委的充分肯定。

“当司钻的责任很大,手里握着两条命:一个是站在井口钻工的命,一个是正在打的这口井的命。手扶在刹把上,就像老中医的手搭在病人的脉搏上,要掌握全部情况。通过钻杆的传递,知道地下岩性的硬度状况,适当加压,运用科学技术才能打好井。”王进喜是大庆的杰出代表,实干精神成为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

1966年12月26日,这两个队完成了会战工委交给的任务,双双突破了年进尺10万米大关,创当时钻井进尺的世界纪录。王进喜领导的1205钻井队被石油部命名为“英雄钢铁钻井队”,张云清领导的1202钻井队获得了石油部授予的“永不锩刃的尖刀”光荣称号,成为骁勇善战的标杆钻井队。

一个钻井队月进尺1万米、年钻进10万米,当时听起来好比是天文数字,让人咋舌。但真切地反映出石油钻井职工敢想敢干、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从某种意义上说,克拉玛依现场会孕育了我国石油钻井战线这两面光辉的红旗。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猜你喜欢

石油工业王进喜玉门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铁人王进喜(节选)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王进喜:一条铁的家规
这里是玉门
叩问玉门
CHINESE IDOL
玉门文物
石油工业出版社
王进喜:“石油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