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21李峡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3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机电课程体系

李峡

河南信息工程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设于2006年,培养目标是依据德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人的培养目标制订的,即以一个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为目标,展开课程的设置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方式对技术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因此,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制约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笔者在此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培养模式有待优化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虽然是借鉴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开展教学的,但企业这“一元”做得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合作企业数量有限,课程体系设置与岗位能力需求没有真正融合,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等。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规范意识、企业管理、沟通表达等方面的关注不够,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不能完全达到企业的实际需要的标准。

2.课程体系需进一步整合

本专业虽然参考了德国机电技术工人的培养目标,但在分解课程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的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存在偏差,教材内容存在针对性不强、教学目标不明确现象,大部分课程教学过程单一枯燥,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只有将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以适当的产品项目为载体,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使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来掌握职业技能,才能实现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3.部分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本专业有多名“双师型”教师,近几年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多数教师仍然存在综合业务能力不够强的问题,尤其是对企业的需求了解不到位。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任教的,他们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过于单一,与实际生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机电技术综合技能的掌握还不够全面,这些都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4.学习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学得怎么样,技能掌握得怎么样,职业能力是否有提高,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等,这些都要通过合理的评价才能给出答案。而传统的评价方法大多是依据考试成绩,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得到准确、客观的评价,更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和发挥,这种欠科学的评价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借鉴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依据学校目前的实训实习条件和教师队伍构成,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完善灵活的工学交替教学过程,深入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制订有效的职业能力培养方案。具体实施时可让教师走进企业开展深入调研,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工艺,研究生产岗位对技术能力的要求;也可把行业专家和企业的工程师、技术员请进学校,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具体内容提出建议和指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新的课程标准,改进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内容。在教学实施方面,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组织实境教学,让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制造,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学校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同时整合教学内容,建立核心专业课精品课程,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同时做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①课程体系改革。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注重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具体可借鉴德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人的培养目标,同时结合全国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规程及指导方向,以本专业面向的装备制造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把企业岗位能力模块化,建立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并且对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分解,引入现场实际工作任务,选择适当的项目或任务,构建工作任务导向课程。

②精品课程建设。要以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为依据,构建精品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以职业岗位能力和“双证书”为基础,构建精品课程内容;采用“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制订课程标准,然后选定其中重要技能的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并通过项目建设,形成一套精品课程及教材,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应重点对以下三门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以打造精品课程。一是“液压与气动技术”。要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以若干课题、任务为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选择气动液压元件、正确安装和调试维护液压气动装置。课程结束后,以任务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二是“电气安装与维修技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做、学、教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教学以实训为主,突出电气设备的维修能力培养。设计任务时以项目为单元,所设任务应从简单到复杂,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课程的考核注重工作过程,以任务书方式逐个学生逐个项目进行。三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术”。从机电技术应用所需的控制电路出发,把机电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集中于设备装配和调试之中,使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实训,掌握机械装配技术、气动技术、变频技术、电气安装技术、人机对话触摸屏应用技术、信息检测及传感技术等,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③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做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开发建设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课件,研发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建设电工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气安装技术、变频技术、液压气动技术、机械基础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网络共享平台,为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和职业能力考核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①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一名素质好、进取心强、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重点培养,使其具有把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发展方向的能力,能提出本专业的中长期发展思路,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中能够起到科学引领作用。同时,选拔多名有一定实践经验、有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外出学习、担任技能大赛指导教师、教学研究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使他们能够胜任本专业骨干教师岗位工作职责,在教学中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

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之余,要进一步扩大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培训,如分批选派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掌握企业技术规范和技术能力、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强化专业规范意识;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等,以提高业务水平。通过以上种种举措,使本专业教师既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具备基于工作过程实施教学的能力,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③做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在全面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素质的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更深入地参与专业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师与企业专家交流与合作;同时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上的能工巧匠,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或各类实训指导任务,以弥补学校实训指导教师的不足,促进专业实践课教学。

4.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在同“德中机电”合作期间,我校尝试和探索了“过程性评价”的学习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模式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大多课程都非常适合,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这种评价体系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还要不断完善和加强,最终形成本专业“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其中包括:

①模块课程的学习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②学生校外实习考核标准。该考核标准要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奖惩、晋升的制度,引入生产经营的管理理念,让企业参与评价。

③专业课程的终结性考核试题库。利用该试题库对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标准化考核。

综上所述,要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得到持续发展和壮大,首要任务是深化校企合作,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活动为主线,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大力推进“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从而突破传统学科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此同时,还要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通过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责编  王鹏飞)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机电课程体系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汽车机电技术维修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机电商报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同心共筑“机电梦”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