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职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思考

2015-04-21张庆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培育价值观

张庆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育人之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命题和战略任务。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期抛砖引玉,积极助推中职学校扎实有序、深入持久、生动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从意义认识和内涵把握上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始终保持理论清醒和教学自信

价值观是人的信念系统,影响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是一个民族的主心骨。确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发展道路,并深刻影响其凝聚力和感召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适应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特征、新变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党的十八大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发展,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确立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价值目标的统一基础,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了国家发展目标、社会价值导向、个体行为准则的基本统一,为进一步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容和根本理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价值理念支撑,确立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战略支点,体现了我们党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展现了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是引领社会发展、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思想武器。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对教育事业提出的重要要求,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课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和变动期,可塑性强。受当今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影响和信息化时代价值观领域渗透与反渗透较量加剧的冲击,以及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上存在的一味单向度、植入性、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致使一些中职学生在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对立与冲突:他们语言上追求理想,行动上崇尚实惠;有爱国激情,却缺乏爱国理性,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真、善、美的道德知识,却没有养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行为习惯;期待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但自己我行我素,不愿接受各种制度的约束;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实干精神。这些现象使我们清醒认识到,教育和引导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紧迫的现实要求,是艰巨的战略任务,是每所中职学校的责任和使命。作为职教工作者要积极作为,在推动科学认知、注重养成践行、培育合格人才上创新求进,出效果,出成果,出经验。

二、在理论灌输和实践载体上,加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努力做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认知是基础、是前提,有效践行是根本、是归宿。坚持理实结合、学用结合、知行统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实现愿望与目标的高度契合、过程与效果的有机统一。

理论灌输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点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依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德育学科教学工作,渗透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育人全过程,成为学生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是职业学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任务和重要途径。

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生动具体、深入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理论性、时代性、创新性的统一,意蕴深厚,内容丰富。只有将理论问题通俗化、教材化,才能使价值体系形成教学体系,才能教明白、学明白,才能实现教学体系转化成信仰体系的飞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读本》是一本简明扼要、通俗生动,适应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教材。目前,中职学校要用好这个资源,联系德育课内容,结合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情感和实际需要,采取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以提高学生认知认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学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关注点、需求点结合起来,作为教学着力点和切入点,打造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有效性的人本化课堂,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可接受性和感染力。如:解决困扰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学业提升、就业危机、家庭贫困、身心健康等真问题,开展实打实、面对面、心对心的教育,以情感人,以事育人。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困难的解决中,从享受改革开放的实惠中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理与思想的魅力。这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诚信仰和自觉践行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第二,以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为教学的载体和重点,以现代媒体为手段,实施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以现实性激活思维、以问题探究推进认知,使学生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基础上增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如:怎样看待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及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事件?为什么有些人不讲诚信、不讲道德?青年学生应该秉持怎样的做人基本原则、行事的道德本分?用这些现象设置问题,引起话题,不空不假,学生有思考探究的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可以在思维碰撞中达到形成共识、把握方向、明辨是非、正确扬弃的效果。再如:把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用现代媒体形象生动地嫁接到教学上,呈现在课堂上,把学习先进人物和事迹、弘扬最美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起来,既生动地证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性、可行性和普遍性,又有力地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和价值,开辟了德育新境界,实现了以先进性增加教育性、以时代性提速实效性,传递正能量、强化引导力的目的。

第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以开放性、活力型课堂为突破口,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来讲,近、新、实的教育资源更具体、更鲜活,更能吸引眼球、启动思维、打动人心,更富教育力和生命力。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人最具有发言权,把这些人请进课堂现身说法,用事实印证道理,更能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和穿透力。生活是最现实、最生动的课堂。要走出去,到生活中去,到现场去,把课堂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搬到英模事迹报告会的现场上,搬到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室里,搬到文明和谐、富裕的乡村和社区,用真实、看得见的情景和鲜活的事实感染和教育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丰富体验,收获真知,从感动中接受社会上流动的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精神,从事实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的认识,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情感认同和理论自信。

实践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和基础途径。开展有目的、有路径、有效果的践行活动,彰显坚持什么、摒弃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鲜明导向,对引导中职学生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凸显主流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要基于学生生活,对接学生思想,在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的契合点上,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上,选好载体,搭好平台,促使学生在体验、感受和践行过程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升华为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

第四,校园文化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信仰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校风、学风建设中,让学生参与建树富有时代气息、蕴含核心价值、引领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学风校风。让学生在践行学风、校风中,增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其努力学习、提升本领、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的热情和行动。学校可精心设计、恰当安排诸如文化艺术节、技能竞赛月、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学生文明风采展等既突出核心价值又体现趣味性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拓展育人内涵,真正把校园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念、文化品味、思想意识、现代文明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传播、辐射到学生中去,达到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目的。

第五,立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要求体现到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守则和文明公约等行为准则中,把道德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体验,内化为长久的精神动力,外化为稳定的行为习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抓起,落细,落实,实施接地气工程。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具体事中感知意义,体验崇高,增进认同,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进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如把爱国主义从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切入,从热爱专业、努力学习做起,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成才的动力,真正做到表里如一、知行统一、务实重行;从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粮、每一度电、每一张纸践行,自然而然、润物无声地培养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精神和习惯;从做家务、参加学校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行动等平凡、平常的劳动中,认识劳动的价值并内化为自觉意识;从诚信考试、诚信应聘等具体活动中播种诚信的种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生活内容教育化,教育内容生活化,在细微、平实、平和的活动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体实在、可感可亲、可信可行、渗透人心,转化为思想观念、道德情怀、价值取向。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生动具体、稳定持久地融入渗透到了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又在学生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生命的活力。

第六,把传统载体做实做新,做成亮点,形成品牌,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雷锋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内涵,对学生坚定信念、培育爱国情感、增强创新意识、提升道德境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雷锋、树新风、见行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载体、重要载体,推进这一载体常态化和时代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职业学校可通过开设“雷锋精神的意义”与“我们今天怎样学雷锋”论坛、学雷锋日记交流展览、“寻找身边的感动”新闻摄影等系列小载体,让学生动起来,用眼、用心、用手、用笔,认同、寻找、践行、讴歌真善美,见物见人见思想,升华道德情感,激发创新动力,推动学雷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切实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创新力和实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支撑力。

实践作为价值观生成的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自觉追求的根本途径和基本载体。要以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勤工助学、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实施价值导向,组织学生带着问题、怀着感情到社区、乡村、公司、企业感受现实生活,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力量。同时,让学生在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找到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找准自己和社会的结合点,塑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判断和选择能力,生成奋斗成才的激情和动力。

三、在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上突出效率,切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常态支撑、长效保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系统工程和战略工程。只有坚定不移、长抓不懈才能逐步进入到学生的思想和意识深处,生成学生自觉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

顶层设计是重要推动力。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学校的顶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负有重要使命和责任。国家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精神、新成果和学生思想活动的新规律、新特点,结合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趋势,修订、 调整中职德育课程标准,丰富、充实德育课内容,形成了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新教材、好教材。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制订教学计划,用文件规定下来,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落到实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列为教学的必修课程,通过教育网络、报刊、电视和培训机构等渠道有计划开展理论辅导,为提高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和质量提供平台依托和政策推动,通过举办规格高、规模大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会进行工作推动、示范带动,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的态势、好的趋势。

制度是重要的保障。制度安排是根本安排,带有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保障制度的落实,重点在教育管理部门检查、监督、问效、问责;提高执行力,重点在职业学校做实。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联系起来,与推进教学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坚决贯彻顶层设计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校长负总责、德育校长具体抓、德育课教师重点做的管理和教学机制。

要建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评价制度,深度开展课题研究、校本研究,积极探索符合当代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方式方法,把各门课程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把各项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育人功能和内涵生动化、形象化,科学有效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检查指导、评价激励制度,要把职业学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教育力度,学生的接受态度、认识程度和实践效果作为评价考核学校的首要目标,列入文明学校、优质学校、先进学校的评审条件,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师德评价的基本要求,对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先进学校给予表彰,切实以评价标准、操作措施和制度平台,推进广大中职学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有效实施,以广大中职学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正能量,带动、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责编  周继平)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