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绘画与言语训练的结合

2015-04-21管晓维

关键词:低段图画儿童

管晓维

摘 要:拥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训练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低、中阶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图画,有着丰富的色彩和趣味性,学生都很喜欢。本文试探索将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低段;儿童;图画;言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82-1

一、说话(独白言语)

独白言语是一个人说的言语,目的是要叙述一件事情、表达一种思想、阐述一种观点,如演讲、做报告。

儿童讲故事,就是一种独白言语。儿童在讲故事前,都要经过听、记(背)、练,即识记、回忆、保持的过程。为了让儿童更好地记忆,更好地表述,成人们在指导儿童讲故事时,经常会加入一些动作等身体运动,帮助儿童记忆故事。儿童在表演舞蹈时,台下的老师适时地加以动作引导,也是同样的道理。

1.借画促记。

除了“动作记忆”,儿童进行独白言语时,使用“形象记忆”也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式。近年来,名为“思维导图”的一种思维模式,为不少企业和学科用来记忆、学习、思考的方式而加以应用。在语文学科中,这种将内容梳理成“画”的方式同样可行。

以苏教版第三册《秋游》一课为例,文中将秋天郊外的景色按方位顺序进行介绍:天空——农田——草地,由上至下,由远及近。作为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简单生硬的记忆,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件易事。此时,教师们会充分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继而理解,再加以记忆。这种“借画促记”的方式被普遍使用。

2.借画促理解。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数学注重逻辑,是一门理性的学科;语文更注重情感,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在语文中,也有不少考验逻辑思维的部分。

苏教版第四册《蚕姑娘》一课,介绍了蚕一生的变化,用相似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在不同阶段蚕的不同样态。相似的表达方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但文字的不同之处,若非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是很难区别的。在进行了初步的教学之后,笔者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蚕姑娘在不同时期的样子画了下来。通过对文本和图画的理解、分析,学生对蚕姑娘“睡了四回”,每次醒来都变了样,就一目了然了。

3.借图说话。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看图说话是一种集合了看、听、想、说为一体的互动训练,在观察、理解图画并使用语言表达出图片意义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这种训练的方式从以下步骤进行:一、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二、引入必要的句式:“一边……一边……”、“有的……有的……还有的……”等;三、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步要求将话说清楚、说完整。

反之,亦可以将脑中的较为抽象的画面(图像与文字)转化成图画后,再进行表述。

二、写话(书面言语)

在新课标中,对低段写话教学有以下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不难看出,新课标中强调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感悟体验。不少一线教师在指导写话时,会有以下误区:将写话作为习作的训练跳板,过多地传授作文的知识和技能,将“多练、多写”错误地当做练习写话的方法,以致学生不断使用同一种模式进行写作,或以大篇幅作为写作目的,只为取得所谓的“高分”。写话成为了简单的句式训练,忽略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学生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独特体验。或许一篇文章围绕同样一个主题可以用上好几次,在写作的方式、表达的情感上没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写作能力长期原地踏步。

在低段的写话中,鼓励学生将绘画的方式与写话相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

从情境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儿童的语言常常是断断续续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连贯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当学生在初次尝试写话时,教师们会让学生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各自的想象,进行口头表述。此时,不少学生都能说上一两句,但将大家所说的结合起来时,便遇到了难题。于是,老师采用各种句式帮助学生“集思广益”,将几句话练成一段话。长时间下来,一味的简单仿写,会使学生的写话缺乏自己独特的思考。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的重要途径。学生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和口头表达的东西转化为书面文字。

将简单的图画转化成精彩的故事

在苏教版第四册练习6的《学用字词句》环节中,由象形字组成了一幅简单的图画:天上有一弯新月,森林里,一只龟骑在一头鹿的背上。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将图上事物串联起来,从仅有的提示中,叙写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公,通过对话等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温暖小故事。

在课后,不少学生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学生们试着像教材那样,画上简笔画,记录最近发生的故事。有的学生甚至将画集成册,成为了一本小绘本。这种看图编故事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动力,从中收获了写作的快乐。

三、对话(对话言语)

小学一、二年级是一个孩子记忆力的真正黄金季节,也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6~8岁儿童的语言教育(听说读写),不仅要着眼于写作(说话)教育本身,更要结合脑科学知识,尊重儿童的客观认知能力发展。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使学生口头语言与书写表达能力相结合的说话写话教育。

猜你喜欢

低段图画儿童
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留守儿童
图画捉迷藏
六一儿童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