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错误资源,让课堂更精彩

2015-04-21李红霞

关键词:画圆黑板报轴对称

李红霞

摘要:本文从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两方面来阐述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利用错误资源:一、设计陷阱——借用错误;二、优化教材,暴露错误;三、沉着冷静,纠正错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采用顺水推舟、将错就错、欲擒故纵等策略进行纠错、理错、辨错。

关键词:数学课堂;错误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2-071-2

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错误资源

错误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其价值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作为教师,不仅要注重开发错误,更要善于利用错误,让错误发挥最大的价值。那么,作为老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利用错误呢?

1.设计陷阱——巧借错误

案例1:在一次《量的计量》复习课上,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入的:

出示莫愁湖图。提问: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地方?

(课件出示)莫愁湖湖面呈三角形,平均水深为1左右,湖的周长为5,公园内南京标志性景点之一莫愁女塑像高为2。公园现有面积为47,其中水面面积为33。湖内可蓄水500000。

这时全班孩子都笑了,所有的听课老师也笑了,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烟消云散,班上一下子炸开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这时老师接着问:你们为什么笑?你们觉得应该加上什么单位呢?

(课件演示)莫愁湖湖面呈三角形,平均水深为1()左右,湖的周长为5(),公园内南京标志性景点之一莫愁女塑像高为2()。公园现有面积为47(),其中水面面积为33()。湖内可蓄水500000()。

学生试着填空,课件一一出示答案(如出现错误,可板书出不同意见,如填“平方千米、升”,先板书出来,老师再请学生一一举例)。

这节课老师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了教案,使教学产生了波折,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正因为是学生的错误,聚焦了学生的关注点,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得到了升华。一节枯燥的复习课,由于老师巧借错误,激发了学生无穷的探究兴趣,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思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十2=5的老师是合格的老师,教3+2=?的老师是好老师,而教3+2=6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由此可见,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启发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让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2.优化教材,暴露错误

案例2:在教学《面积的含义》一课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哪一个面积大,要求是不能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小组用统一的方格纸去测量,有的小组用相同的条形纸去测量,但唯有一个学生用的是不同形状的纸条去填充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看到这里,教师向全班学生提问:能不能用不同形状的学具填充这两个图形?在演示的时候,其他学生纷纷提出质疑:如果用不同形状的学具填充来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那么填充的图形又如何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在面红耳赤的争辩中,方法也就越辩越明了。最后学生达到统一认识:要用相同的纸去量面积的大小。

在学生动手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将个别学生的不当操作暴露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很多新想法。学生们在讨论问题时不知不觉对教材中的多种方法进行了优化,观察法和重叠法都有其局限性,确定了用相同的纸条量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它不但易于操作,而且对后面学习面积单位有积极的影响,也使这节课真正做到了课堂因错误而精彩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实现了学生的创新,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3.沉着冷静,应对错误

案例3: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学生们兴致盎然地学完了新课知识后,完成了一组判断题,其中一题是“所有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由于前面学习中遇到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认为这道题是正确的,而笔者也不假思考地点点头。这时突然有个孩子说:“老师,不对,菱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的话音刚落,笔者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笔者也立刻认识到了这是一个生成性的资源。于是,笔者立即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最终发现并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要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在本节课中,当孩子提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时,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踢给学生,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并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的结论,这样的处理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二、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纠正错误

1.顺水推舟

案例4:潘小明老师在《认识圆》的“画圆”教学中,先让学生用圆规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等学生画好后,潘老师选择几幅典型的作品: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的;将弧线画得粗细不等,形状不一的;把“圆”画成了椭圆形状的等等。看到这些作品,学生们笑的前仰后俯,笔者正为潘老师捏了一把汗,没想到他镇定自若,笑着问学生“你们在笑什么?”同学们齐声回答:

“这些都不是圆形,画错了!”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潘老师立刻让他们思考问题的原因。此时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一个一个找出原因,有的说圆心没有固定好,有的说用力不均匀,圆规使用的方法不正确也会出现这些问题……潘老师话锋一转问:“画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呢?你们可以想一想,说一说。”接下来学生顺利地总结出画圆的方法,然后又让学生再一次画圆,结果全班学生画的全部正确。

由于老师善待学生的错误,利用错误轻松点出画圆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对错误的思维作出修正,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思维中的错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长智慧,学会学习方法。教师这种对错误宽容而不纵容的态度、开放而严谨的治学精神影响着学生,保护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创新的精神,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给课堂画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特级教师潘小明的课堂上,让我们不仅领略了大师精湛的教学技艺,更重要的是他关注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所有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将错就错

案例5:观察右边的黑板报,思考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生1:《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12。

生2:不对,是13。

师:那么《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呢?

生1:13

生2:12

生3:14

师: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标有这张图片的纸,折一折,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们很快折好了,举起手中的纸,兴奋地说,老师我们知道了。

这道题目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刚接触几分之一,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几分之一之间的区别,这时老师让学生折一折,深刻体验了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巩固了新知,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中,笔者们何不“将错就错”。你也许会问:在严谨的数学课堂中,哪能知道错了还让它错下去?其实这里的“将错就错”指的是:在数学课堂中,碰到了有错的、有误的题目或回答,老师不要马上就更正或否定,而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地处理这些内容,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错误,并共同解决,把这些“错误”变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素材。

3.欲擒故纵

案例6: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如何比较?

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先自己去思考,很多孩子都说一样大,而笔者并没有立刻表明笔者的看法。慢慢地,教室里出现了两种声音,有的说一样大,有的说不可以比较。笔者还是没有给出答案,而让他们自己观察答案,再仔细审题。顿时,学生豁然开朗,原来周长和面积的单位不一样,表示的意义也不同,根本无法比较,只能说数据相同。

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探究过程中的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最具有价值的。让“错误”美丽起来,让课堂因“错误”而更精彩!

猜你喜欢

画圆黑板报轴对称
说说轴对称
圆的启示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轴对称》巩固练习
创意满满的黑板报
认识轴对称
莹莹办黑板报
厉害了,我的黑板报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