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作文的实践与思考
2015-04-21鞠爱华
鞠爱华
摘 要:生活实践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引导他们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事物,鼓励他们把生活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诱发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才是解决作文“无米之炊”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感体验;活动体验;唤醒写作的真情与欲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55-1
一、情感体验,唤醒遗忘的真情
在作文课上,笔者首先播放了一段汶川地震的画面,在学生进入情境后,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最亲近的人,然后摆出问题:假如我们身处那场灾难中,地震来临时只有你还有能力带走你的亲人、同学、朋友……但只能带走四个人,你将带走哪四个人?……余震不断袭来,而你的体力也在不断消耗殆尽,必须舍弃一人才能继续逃生之路,请你在名单上再划去一人,请注意,划去就代表着他(她)将永远离开我们。”教室里的空气一下子紧张起来。一分钟过去了,“逃过了余震,很不幸的是泥石流又爆发了,而你只能带走一人,请再划去两个”。在几乎凝固的空气中,有学生盯着自己的那张“逃生名单”发呆,有几位女生已在低声啜泣……特定情境的营造与渲染已经到位,笔者开始了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请及时写下你刚才的心理感受。依旧是安安静静的教室,不一样的是作文课上少有的学生们专注而真挚的神情,以及笔尖划过纸面轻轻的沙沙声……交流环节到了:学生们在轻声交流,在回忆着爷爷、奶奶、父母、老师等自己最亲的人对自己的爱的“往事”,曾经那些被我们忽视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在这种选择中一一苏醒并鲜活起来。真实的画面、轻柔的音乐,紧张、矛盾、无助、豁然……这瞬间的情感变化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他们体验着生命的脆弱,书写着难忘的体验,一种期待打开自己内心的情感油然而生。
曾几何时,我们为现今的学生漠视生活中那点点滴滴的感悟与感动而叹息,为他们作文中因文而文、缺乏真情的表达而着急,但今天的这节课却改变了笔者的一些看法,情境创设得好,在教师的稍加点拨下,孩子们对自我独特心灵感受的抒写,对生活细节的精心描摹,不是也能让我们“怦然心动吗”?
二、活动体验,激活表达的欲望
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结束了,综合性活动刚开展完,有孩子说:“唉!又要做作文了!”作为教师的笔者却也不禁长叹一口气:“唉!又要改作文了!”是呀!孩子们无材料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教师也无兴趣去改。脱离真实的生活体验、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连自己都无法打动,又怎么能感染打动别人?这样的作文教学又怎能不让师生双方共同苦恼呢?不知何时起,作文就有了“无米之炊”的痛,作文课也成了一潭吹不起涟漪的死水。
新学期,加入名校共同体的我校对初一新生在入学前就进行了“二七一”教学模式的培训,学生分为以六人为一小组的学习单位,各小组有自己的组名、组徽、组规及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也随之改变为以星级小组结合各种星级个人的全新评价体系。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更坚定了笔者将德育体验和语文教学结合的想法。
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笔者将“蛋塔”活动需准备的材料告诉了孩子们,每人带五张报纸、一卷胶带,每组带一个生鸡蛋,但活动内容没讲。在孩子们的好奇与期待中,语文课到了。为公平比赛也为便于评价,将两个八人组的小组各抽出两人和笔者一起组成监督组,提出活动要求:各组利用手头的报纸、胶带制作“塔身”,最后将生鸡蛋放于塔顶(不得使用胶带固定),塔身最高、最稳、鸡蛋完好的即为成功,成功的小组再比所用的时间多少,由监督组评议打分后定胜负。监督组的成员负责巡视各组的制作过程规范与否、合作过程安静与否,并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活动开始了,各小组在简短的轻声商议后画出蛋塔草图,接着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基建工程”,组员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卷报纸的卷报纸、撕胶带的撕胶带,一会儿,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已堆满了各种形状的报纸卷,接着是形态各异的“塔身”,三角形的、圆形的、埃菲尔铁塔型的、金字塔型的、危楼型的……四个观察员则穿梭于各组之间,提醒规范、观察记录,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在简短的评定胜负后,监督组的观察员们宣读了他们的观察所得,笔者则布置了学生一个任务:自己拟一个标题,晚上把自己这次活动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明天交流。
第二天早上,打开孩子们的作文本,笔者惊喜的发现,“出乎其外”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产生“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孩子们的作文第一次如此整齐的充实、真实。流淌在他们笔尖的是充满真情的心灵对话,浸润在他们文字中的是对作文的热情,上交来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他们自己本学期作文中的“上乘之作”。
正如孩子们作文中抒写的一样,这节课的铃声响得特别早,让人意犹未尽;也如笔者期待的一样,这次的作文也让我有了批改的渴望。即使平时班上那几个写作文比挤牙膏还困难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写了起来,作文过程完整、描写生动,居然也得到了在全班展读的机会。感悟着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有源头活水的同时,让笔者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一年年的作文教学究竟给予了孩子什么?平时对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又提供了多少机会?
生活实践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教师在不经意时及时点拨,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事物,鼓励他们把生活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才是解决无米之炊的最有效方法。谁说现在的学生离了作文选就不再会写作文?现代社会的教育形势下,我们还是多多反思我们给予了孩子多少走进自然、感受生活的体验机会吧。当然,教学中还可以利用阅读、诵朗、品味重点词句等方法带领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通过静心阅读,达到主客体契合、情感产生共振,诱发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及时捕捉这些以生命与情感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来促进课堂活跃、师生成长,用各种体验去拨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让其思想情感在笔端自然流淌,我手写我口,我口源我心,我们的作文指导课才能彰显智慧的灵感,如一池水花荡漾的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