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问题导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015-04-21朱相兵

关键词:问题导学自主学习

朱相兵

摘 要:“问题导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老师提出适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交流或预习学习内容,以便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交流自已的想法。自主学习,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一个较为宽阔的探索空间,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问题导学;激发思维;问题质疑;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26-1

一、在预习问题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思维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朵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老师出示预习问题:“总理为什么不先批阅作者的文件?”这个问题一出示,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话题。有的同学说:“因为作者来得晚,所以排在最后。”有的同学说:“因为总理想让作者先睡一觉。”笔者引导说:“可以结合文中的内容来谈。”最后有一个同学说:“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总理自己的一个报告,所以放在最后,可以体会出总理的先人后己,大公无私。”就这样在生生互动中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在通读并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老师只提出一个问题:居里夫人的美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题一提出,学生在预习时,知道从何处入手,比如说勾出令你感动的语句进行批注的指令性要求。合学时小组长也明确合学的内容。课堂上大家也有话可说,学生此时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也很自然地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而且在学生汇报时,有了补充说明的声音,而且能主动的搜集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此问题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这样避开了问题多、散乱的弊端,也避免了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从而引发了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和探索,课堂便成为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流对话。

二、在质疑问题中,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以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自主能力。

在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刚读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一段后,就有一学生马上欣喜地问老师,为什么不打电话给110呢?其余同学哄堂大笑,该老师却立即给了他最高的评价,表扬他问得有创意。这时,其他学生的思维也被激活了,胆子也大了,“那也可以爬进去拉呀,找把梯子爬上去救。”“用大象鼻子吸干水,不就行了吗?”一个个新问题产生了。最后,这一堂课变成了一场论证古今救人方法的头脑风暴。老师的充分鼓励引导,学生才会有这样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生成问题中,引导学生勇于探究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质疑至关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一节课中提出很多问题,大问题中又包含很多的小问题,在提问学生时也是一问一答式,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疲惫不堪,教师也口干舌燥,教学内容也问得支离破碎,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自从我校实施“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以后,打破了这种局面,在讲课之前,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设计主导性的大问题。问题中包含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激趣、探究和操练中推动教学过程。

如学《三味书屋》一文时,我们认为鲁迅书桌上刻的那个“早”字的含义是指,以后要早到,再也不能迟到。可是,在教学中,组织同学们讨论“早”字的含义时,有一个同学却说,鲁迅的父亲生病了,他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因为给父亲买药而迟到。所以,他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是希望他父亲早日康复,他就能有更多时间学习,坚持早到校再也不会迟到了。说得多么有道理,而且还能联系书中的语句来解释,把鲁迅理解成一个孝顺父母、懂事的孩子。这样的答案离标准答案太远了,但这种独到的见解来之不易,也颇有道理,笔者和全班学生马上表扬了他,提倡同学们都要向他学习,不唯书,大胆创新、勇于探究。

又如在讲《唯一的听众》时,学生分组汇报,汇报得较积极,较主动,他们对老教授独特的做法,自己装聋来听文中“我”演奏的做法很赞成。当有一个小组抓住“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汇报完时,我没有急于往下进行,而是环顾了学生一周,看看他们还有没有想说些什么的。就因为这几秒钟的时间,我等来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一同学站起来说:我有一个疑问,假如文中的老教授不这样做,而是一开始就告诉文中的‘我自己是音乐教授,结果又会怎样?”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话题,大家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达成了共识,那样做一定会失败,因为文中的我没有自信,他不可能敢面对音乐教授来拉小提琴。这样不仅引起了生生互动,还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的深度理解,达到了探究的目的。

我想教师只有根据需要,引导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过程成为自主参与、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古人亦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问题引导自学”教学思想,正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课堂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让笔者不断反思自已的教学,怎样才能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把“问题渗透到每个环节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无定法,好的教学设计不计其数,但最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你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我们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他们成为一个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自主学习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