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化的河流边迎风散步

2015-04-21张扬

诗歌月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民国历史文化

张扬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作家、思想家蒙田,有散步的习惯,在散步中,思想的火花闪烁生辉,“每个人都包含人类的整个形式”,有断语,有自问:“我知道什么呢?”歌德、卢梭也是散步与沉思并行不悖。对个体,对整个人类的命运,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作家们忧心忡忡,追问不休。

皖籍文化学者、作家赵焰工作之余,也喜好散步,从未停下思索的脚步,近期不声不响地又完成了一部力作《晚清之后是民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读赵焰的文字已经多年了,他的文字不像是键盘敲出来的,更像是一脉清泉,从高山丛林中流出,抚石而过,潺潺流淌。

六十年代出生的赵焰,迄今出版有20余部著作。他的作品,从精神内蕴上看,已然涵盖心灵史写作、思想史写作、大文化史写作、地方史写作、民族史写作和人类史写作。这些年来,他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博观而约取,从人类文明的高处俯瞰,采黄山之云霞、齐云山之灵秀,汇淮河之流韵、长江之气概,绵绵密密,浩浩荡荡,独具风流。

青少年时代的赵焰,写过诗,写过小说,之后,写过诸多的美文、笔记、人物评传,还为央视多部纪录片撰写脚本,而大文化散文写作,是他一直欣然而为的。这种不拘形态的文字架构,或许更能自在地承载其独立性思考,释放其文化心灵。

在我看来,赵焰写《晚清之后是民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此之前,他先后完成了《晚清有个李鸿章》、《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袁世凯》的写作,写的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也都是有一定争议的历史人物,但赵焰却写得纵横开阖,别开生面,读者在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中,耳目一新,收获良多。《晚清三部曲》多次重版,并由中华书局在香港出版了繁体字版本,足见其含金量和市场的受欢迎度。

历史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在他们的身上,隐含着许许多多的文化信息。赵焰写那些历史文化人物,比如胡适,比如宋教仁、吕碧城,以及历史更深处的人物如老子、庄子、曹操、欧阳修、朱熹、朱元璋,等等,有旁征博引加以条分缕析,也有三笔两笔,点到为止。其文化散文集《野狐禅》中,用闲笔写了一些历史人物短章,一以贯之的钩沉探玄,写得却机智活泼,意味深长。赵焰的另一部著作《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同样以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对鸿蒙之初与中华文明源头做了一番探秘,也对中国历史进程中机械的重复的而非螺旋式上升现象做了解读,在呈现历史的深邃幽渺时,让人更接近历史的一些本来面目。

写大文化散文,写大历史中的大人物,好比与武林高手过招,要有功力和思想,否则尚未近身便败下阵来。是什么让写作有了这样的能量甚至是无限的可能?胡适曾有告诫:“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赵焰写作时间并不太固定,但闲暇从不废阅读、思考与写作。在《阅读史》一文中,赵焰披露了他的惊人的阅读量,并对中西方经典著作和作者做了评点。赵焰出身文化世家,从小泡在图书馆、文化馆,曾居于江南的敬亭山下,如王阳明一般历练内心,大学毕业至今仍手不释卷,对众多经典作品,尤其是西方哲学经典、宗教经典都有通览,积蕴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读书万卷的同时又一直坚持行走、体悟,在知行合一中形成了很好的感悟力、鉴赏力和审美品位,某种意义上打通了中西文化的“任督”二脉。也因此,在看待历史文化人物时,他有着比较清晰的文化坐标系。

哲学家说,“读史使人明智”。明智的前提,自然是历史须有可信度。所以,学者资中筠认为,启蒙的首要在于拆穿谎言,探明真相。赵焰在逼近历史本源以及历史中的人物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就有“清道夫”的意识,或者说有“启蒙者”的担当,以大历史观,以超越国界的视野,冷静而理性地推理、研判,力争去伪存真,廓清历史的迷雾。

出自徽州的作家赵焰,在地域文化史写作,特别是徽州系列的写作中,譬如《徽州三部曲》,较少颂扬和泛泛之语,而是充满了哲学思辨性和文化反省意识。《晚清之后是民国》一书同样秉承着这种思辨性,在相当细致、精确的述评中,尽可能还原历史人物所处环境,还原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近代以来,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云遮雾绕,存在着先入为主、人云亦云的概念沿袭与以讹传讹、墨迹一团的纷乱现象,后人往往难究其实,说不出个所以然。《晚清之后是民国》建有比较清晰而完整的框架,以时间为轴线,同时撷取特别有意义的场景、片段和细节,对重要的事件、人物和背景,进行多源头比对、多维度观察,呈现出宏大而立体的历史景观。看起来,作者就像庖丁解牛一样,以难得的宏观把控能力和写作智慧,化繁为简,解构历史,勘破迷局。书中,精彩论断迭出,颇有醍醐灌顶之效。

大变革大动荡时代,一些看似具体的、偶然的事件和人物,往往有着蝴蝶效应,甚至影响了整个历史走向。对此,赵焰在《晚清之后是民国》中洞烛幽微,将历史叙事与人性剖析相结合,把历史中的人当作鲜活的人,用一束束光亮照射到那些走马灯似的人物内心深处,并基于丰富的史料和档案,运用历史心理学去逼近他们,敲打他们的灵魂,倾听回声。当时当世,时局波诡云谲,各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争斗、妥协、联合、分裂乃至水火不容。对于乱世中的世道人心,赵焰以擅长的散文笔法和随笔形式,不慌不忙地描摹、刻画,而臧否人物时,不乏入木三分的精妙之句。为了探本求源,赵焰耗费大量心血,对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仔仔细细梳理,尤其对当时制度层面,如复杂而混乱的选举程序设计,以及各派的主张与演变,做了深入研读和介绍。

近些年来,关于民国史以及晚清史的著作不断涌现。对于庞然大物似的此类题材写作,一般作者往往力有不逮,要么语言难以卒读,要么视野不够开阔,思想的高度跟不上。而赵焰在《晚清之后是民国》中,一如既往展现了赵氏的“春秋笔法”,既有精描细摹的工笔画,又有传神的写意笔法,文字好读而无枯燥艰深之感,并有许多值得人们细细揣摩、回味的余韵与言外之意。在目前关于民国史及其走向写作中,该书可以说是脉络和叙述最为清晰、立场和视角最为客观的一部专著。当然,或多或少地固于当下语境,书中也存在着“曲笔”,未能尽显作者的本意。

《晚清之后是民国》的写作颇耗心血。好在作家内心丰盈,于现世又有接地气的多重渠道。赵焰多年来葆有多种兴趣爱好,并常常化在精妙的文字当中,像电影随笔《夜兰花》、《蝶影抄》就写得摇曳多姿,行文中珠玉可见。众多影评、乐评、球评,以及对饮食的品味文字,显现了作家丰赡的人生情趣。赵焰的写作,包括历史文化题材在内,是有审美选择和文化坚持的,其写作涵养丰沛,气脉贯通。他的文字流动着深沉的气韵,有着“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的意趣,可谓杂树生花,繁茂多姿。

逡巡在历史的汪洋大海里,时时沉潜、探秘。凭藉丰厚的思想积淀和文学素养,赵焰的写作能量不断喷发出来。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润朗的文化气息,呈现出充实、光辉的生命气象。古人有立言、立功、立德之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赵焰的写作,不仅在于让人生变得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历史变得明晰,让文化变得生动,给当下和未来许多启示。

附:

《晚清之后是中国》 简介 作者:赵焰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本书系赵焰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晚清三部曲”(《晚清有个李鸿章》、《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袁世凯》)续篇,由晚清而入民国,由个案扩及群像,从大历史角度描述自袁世凯去世后,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嬗变。古老的东方帝国,在一跃成为亚洲最早的共和国之后,不但没有新生,反而陷入内斗的泥淖,一切都在崩溃:政治和军事,经济和文化,信心和信仰……最后不得不以再度集权的方式,画了一个简单的句号、

真实的北洋民国是怎样一种状态?内外各种势力如何博弈?世道人心如何演化?历史走向是否可以掌控?这一切与国民性有何关联?作者从容织出一张历史的网,其间,偶然与必然交错,变幻与恒定交织,振奋与悲怆交替。

猜你喜欢

民国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母鸡
谁远谁近?
新历史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