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有必要推行绩效考核吗
2015-04-20王洪晓
王洪晓
前路坎坷,不忘初心。多少HR(即“人力资源工作者”)坚守在绩效考核的推进之路上,心怀群策群力的雄心抱负,希望通过绩效考核,把各部门的利益拢在一起,推倒“部门墙”,让每个人都能愉快地参与协作,让每个人的工作都卓有成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让我们回到现实的场景:理论学了一堆,而推行绩效鲜有真正成功者,绩效考核甚至成为企业的负担,HR挨个部门催收表格,各业务部门“老大”疲于应付,员工对业绩统计结果莫名其妙。以上种种窘境,并非源自理论没有联系实际,而是HR在绩效方案设计时对现实环境认识不足。现有的各种理论多是一些普适性的,有的是直接从西方国家复制过来的,有的是从一些知名大型企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还有的是一些学者研发出来的。而对于只有百十名员工的小公司来说,“拿来主义”可得三思而后行,以免落个“骑虎难下”的境地。
前不久,笔者与朋友一起会见了一位物流企业老板张总。张总的公司成立了七年,规模不大,只有三十多人,年营业额七百多万,利润率在同行业内处于高位,总体来说日子过得还不错。刚进会议室,就看到桌上摆放着各种规章制度文件,从宿舍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到考核管理办法,铺了小半张桌子。其中最厚的要数足有十多页的考核管理办法,简单一看,里面都是“不参加会议扣分”、“未接到电话扣分”、“乱扔烟头扣分”、“货物码放不齐扣分”等繁琐项目。当笔者委婉地问及张总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处时,他好像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连忙解释这是在借鉴其他公司的规章制度,并不会直接用到自己公司。张总是个直率之人,思路也很清晰,坦言自己初中毕业,十几岁就到社会打拼,企业的成长全靠一帮如兄弟般的下属们扶持。企业目前的效益还不错,但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也让他很头疼,比如服务不规范、发错货和丢货、员工责任心不强、“磨洋工”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他想通过考核来实现对员工的约束,以提高员工责任感、规避业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凡事都有两面性,劣势有时也会成为优势。张总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像大公司一样实现规范化管理,然而,规范化往往会牵制组织的灵活性,造成协作壁垒,人们常说的“船大难掉头”、“一个萝卜一个坑”就是这个道理。小公司规模虽小,却反而更容易关注到每一个人的成长,用家庭式的温暖来拉动员工的积极性,远比冷冰冰的规章制度效果要好得多。
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把握。员工到公司上班,除获得报酬外还希望得到上级的重视与尊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内驱力,就需要把管理的基本假设建立在员工始终希望获得工作成就和认同感上,而不是趋向懒惰和消极。员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不完全是员工的错,有时是企业管理没有办法激励员工发挥出最大价值。因此,各项管理措施要体现“正激励”的理念,而不是给员工上“紧箍咒”,让员工感觉到被监督和不信任。建议有和张总相同困惑的小企业管理者把绩效考核的思路变通一下,尽量不要提考核,而是改为奖励,使员工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进行绩效改革,可以从明确岗位职责、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制定奖励办法三个方面切入:
●明确岗位职责
要想员工按上级的心意办事,管理者就应先明确自己的要求。员工服务不规范,究其原因,还是公司没有告诉员工到底什么才是规范的服务。如主动到公司大院接待客人、办公室电话响后立刻转接、在回款到期时及时催款等,这些小事一直影响着公司业务的运转。如果公司没有任何一个文件能明确并细化这些责任,员工自然不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小公司的职位本来就不多,把每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界定清楚并非难事,通过反复的培训与修正、上级的以身示范,自然能逐渐培养出员工的责任心。
●梳理核心业务流程
单纯依赖考核和处罚只能治标不治本,反而让员工萌生消极思想,甚至引发不当行为,为公司运营增加额外风险。以物流公司为例,虽然日常业务相对简单,然而一旦出事必定是大事,因此,风险控制一日不可松懈。小型物流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弱,在业务管理上应遵循“先保生存,再求发展”的原则。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就是要把关键风险点找出来,制定规范可行的流程,在执行中通过互检互查、文字记录等方式予以避免,管控住关键风险点,确保公司不出大事,然后再用剩余的精力考虑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精细化管理。由于某些小型企业长期的粗放管理,员工可能已经养成了比较随意的思想和行为惯性,在推行核心业务流程初期,管理者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阻力,此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小企业执行力强的优势,通过不断的培训与修正来解决。从长期来看,规范的流程会帮助员工提高业务水平,获得更高的工作成就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制定奖励办法
员工责任心不强和“磨洋工”是很常见的现象。然而,在刚入职时,员工绝对不是这个样子。日复一日,到底是什么促使员工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企业对员工的突出表现没有及时奖励,在这个前提下,当集体工作效率不高时,高效的员工反而容易被同事冷落,逐渐被边缘化,因而缺乏归属感,这也是效率低下的公司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另一方面,员工因对公司的期待而入职,因对上级的不满而离职。有的上级把对员工的工作不闻不问当作放权,实际上那不是放权,而是放弃。有的上级对员工的要求过于严苛,少有鼓励和帮助,让员工充满挫败感,终因“干得不爽”而另寻出路。因此,制定奖励制度,就是要及时激励表现突出的员工,不能让“雷锋”吃亏。同时,更要引导上级关注员工成长,因为培养下属是上级的首要职责。
获取利润和持续发展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激励先进和高效协同则是HR推行绩效的初心。当企业决定是否推行绩效和计划如何推行绩效时,切勿忘记做绩效的根本目的。绩效一定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的。按月度、季度打分并非就是绩效考核,小企业的员工每天都在上级眼皮底下工作,干得好与不好一目了然,何必非要弄几张表格呢?当绩效考核已经成为企业负担时,管理者是否可以考虑将其做得简单一些,对于非关键业务部门,是否考虑干脆不做绩效考核?把精力集中到规范核心业务流程和开拓新业务上,效果也许更令人惊喜。 责编/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