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接种狂犬疫苗致过敏性紫癜的调查报告
2015-04-20王雅玲
王雅玲
摘要:狂犬病是一种临床高度致死性、危害极大的传染病,接种狂犬疫苗是目前挽救暴露于狂犬病病毒者的惟一有效途径。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会遇到个别受种者发生接种异常反应(AEFI),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现就一例接种狂犬疫苗致过敏性紫癜案例进行分析,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狂犬疫苗;免疫接种异常反应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Henoch-Schnlein综合征。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属Ⅱ型变态反应。主要病理基础为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胀疼痛和肾炎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1临床资料
患者颜X,男,2007年2月14日出生,2014年4月10日14时去串门被邻居家小狗咬伤左手无名指。在家长的带领下,患儿于当日15时到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经检查,患儿手指第一指节处有2处轻微抓伤,均有少量出血,属Ⅱ级暴露。接诊医生按操作规范处理用20%中性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伤口15min后,用医用碘酊涂擦、消毒。因创面浅表且出血较少,未进行包扎、缝合。并告之患儿家属应按0、3、7、14、28d程序注射狂犬病疫苗。患者家属主诉患者无接种禁忌证、无过敏史、患病史和家族史。接诊医生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后,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遂予第0(注射当天)于左臀三角肌外侧肌内注射接种1个剂量狂犬病疫苗0.5ml。观察30min无异常后回家。
2发病及就诊情况
按上述程序接种3针后2d(即就诊后第9d),患者于4月19日出现精神萎靡倦怠,眼睑轻微水肿,发热T37.8℃,同时伴双侧膝关节痛,面部皮肤散在出现针尖样红色皮疹。家长前往接种门诊咨询,接诊医师查看、记录后建议到三甲综合医院-天津医大总医院进行就治。
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经临床检查除接种部位、面部,四肢及躯干皮肤散在有突出皮面、大小不一的皮疹,压之不退色并伴轻微痒感。双膝腱反应正常,两腿膝关节有轻微肿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9.99×109/L,红细胞压积34.10%,C反应蛋白<8mg/L,淋巴细胞比率11.00%,中性细胞比率80.80%,嗜酸粒细胞5.15%,尿检无蛋白、潜血阴性。束臂试验阳性,碱性磷酸酶208U/L、肌酸激酶117U/L、血沉27.6mm/h、IgG10. 3 g/L、IgA5.2 g/L。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临床诊断为过敏性性紫癜,收住入院。
4诊疗措施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服芦丁、复方甘草素、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静脉点滴泼尼松。并嘱严格控制孩子的饮食,以易吸收清淡的食物为主。经6d予抗过敏、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30d后随访,身体状况良好。
5操作流程调查
接种点为卫生局指定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具有红桥区卫生局发放的接种人员资格证。接种操作流程符合卫生部下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由天津市疾控中心于2014年3月28日用冷藏车2~8℃避光运送,接种、运输、储存均符合冷链管理要求。疫苗为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狂犬疫苗,规格为1人份制剂(5支),批号为201301211-2,效期为2015-06-28,规格为每安瓿0.5ml,效价≥2.5IU。注射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购买。生产企业为上海市成大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规格2ml、批号20141105、效期20151230。疫苗、注射器均有批检合格证明。接种同批号狂犬疫苗211人份未有类似病例报告。
6结论
根据该患儿的疫苗接种情况、发病就诊情况、临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考虑,市异常反应鉴定组认为该病例临床诊断明确,其过敏性紫癜症状与疫苗接种之间的有一定的时间关联性,定性为"不能排除狂犬疫苗接种诱发的过敏性紫癜"。
有相关资料表明,初次免疫巴斯德狂犬疫苗,中和抗体在接种疫苗开始7~10d即可出现,注后14d血清保护性抗体阳转率可达100%,保护率可达90%。因此综合考虑,患儿剩余2剂次疫苗不做继续接种。
根据《天津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程序(2014年版)》、《天津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的有关规定,最终对该儿童在治疗该病期间的医药费共计3565元给予一次性补偿,对其家长提出的其他经济补偿(交通费、营养费、陪护费)不予支持。
7讨论
巴斯德狂犬疫苗为Vero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浓缩、灭活、纯化,并加入适量的人血白蛋白制成。此疫苗经纯化,杂质白极少,接种副反应轻微。此例异常反应的发生[1]与疫苗中所含的抗原能激活多克隆B细胞有关。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增加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围产生炎症,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从而引起的抗体细胞毒作用。预防接种是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防制传染病的手段。国内曾有数十例接种狂犬疫苗后过敏性紫癜的报道[2],其性质属于第Ⅱ型变态反应。不良反应出现时段大多数在第三针和第四针接种之后,分别为451.38 %、311.23 %[3]接种疫苗引起发生率很低。异常反应的发生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建议在今后作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处理,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万敏.犬伤患者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现状调查[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02(5):32-33.
[2]Kamoltham T, Thinyounyong W, Khawplod P, et al. Immunogenicityof simulated PCECV postexposure booster doses 13, and 5 years after 2-dose and 3-dose primary rabies vaccination
in schoolchildren[J].Adv Prev Med, 2011(2011):403201-403201.
[3]Jagannathan S,Vijayakumar R, RahulGandhi P,et al.Analysisof carbohydrates in newly developed liquid state rabies vaccine[J].J Microb Biochem Technol,2010,2(6):147-151.
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