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农业电视栏目的科技信息服务水平
2015-04-20穆娜
穆娜
农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落后、守旧的群体,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观看一些消遣类的节目,而是主动的去获取一些有关自身生产的信息,主动去学习科学技术,农业电视节目中的科技信息正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微信、微博的兴起,也让电视昔日的霸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该怎么为观众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电视栏目的科技信息服务现状
目前,中央电视台7套的《每日农经》《聚焦三农》《致富经》等都是深受农村观众喜欢的栏目;山东电视台的《乡村季风》、辽宁广播电视台的《乡村服务社》等成功的地方台农村电视栏目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观众,对于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了很大贡献。
首先,农业电视栏目要为受众提供准确、实用的科技信息。农业电视节目中介绍的新技术、新成果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对科学技术和成果的报道不能夸大也不能贬低,而要实事求是。科技信息的传播要选择接地气的、适合老百姓自身发展的,比如辽宁广播电视台《乡村服务社》栏目播出的一些实用技术,《大棚里面蝴蝶飞》《走向国际的君子兰》《给香菇整容》等节目都是风格朴实的,这类片子都是手把手教农民如何操作,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也非常容易模仿学习。
其次,农业电视栏目要为受众带来一定的效益。农业节目中向农民推广的新科技和新知识应该有切实可见的经济效益,从长远来看,还应该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指农村生态环境,很多科技服务类节目关注的就是农村的耕地流失,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热点问题,而社会效益是从整个社会全局来考虑,如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能源等。在当前生态环境恶化、耕地屡遭破坏、农民的生态意识差等条件下,如何使传播的农业科技知识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是农业节目中的科技服务需要努力的方向。
但是,纵观电视传媒市场,农业电视栏目中的科技信息服务也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三农科技服务类节目少,播出时间短。坐在电视机前,拿起遥控器点击一圈下来,你会发现农业节目寥寥无几。三农科技服务类的节目形式单调、不鲜活。很多科技服务类的节目都是采用讲座式的传播方式,死板、枯燥、专业术语太多,缺少趣味性,而农民由于自身文化素养不高、理解能力有限等特点,看了一遍之后,对节目内容一知半解,很快就失去了收视兴趣。
二、完善农业电视栏目科技信息服务的方法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9亿的农民受众,尽管当下农业电视栏目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大困难,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那么应该如何完善农业电视栏目中的科技信息服务呢?
1.转换报道角度,了解农民需要。我们的采编者要深入农村,真正去认识农民、了解农民,用农民的眼光来报道一些科技信息,不要总是摆出一副“我要告诉你什么”的架势,而是要从受众的角度考虑“我想知道什么”,针对农民最需要的来做报道。
2.注重栏目内容和形式上的转变。科技信息的服务要有针对性。例如,中央电视台曾开办过的一个栏目《每日新闻》就是因为节目定位太广泛、针对性不强,致收视率排名过低而惨遭淘汰。所以在这方面,一些省级电视台和市、县级电视台更要把握好自己的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科技信息。节目的播出也要有时效性,最好选择与农业生产活动相适应的时间播出,很多时候都是要先于农业生产时节。比如在临近春耕时,为农民播放一些如何鉴别假农资的专题片,对农民在购买农资方面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农业科技信息的领域也要拓展,不只是单纯的种、养殖业,而要拓展到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农科教一条龙的大农业的科技信息。
除此之外,还应该调整栏目形式,增强可视性。中国的说唱艺术在民间流传广泛,很多农民都有爱听故事的习惯,我们的采编者在拍摄农业电视节目时,可以加入适当的故事情节,在故事中穿插科技信息,寓教于乐。做好节目包装也能给传播效果加分,如在科技服务类的片子中,适当的加入音效、特技、动画等技术手段,片中需要强调的关键词用字幕和音效等来加深印象,这样能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在节目形式上还要加强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参与进来,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比如可以让观众直接打电话到演播室,提出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并得以解答,另外,可以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作用,让主持人现场出镜、与专家对话等。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充分说明了道路畅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今天,在农村交通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的情况下,农村经济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铺设一条科技信息高速公路。农业电视节目的采编者作为这条信息高速公路的修路者应该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农村,关注农业、农民,在这方面,农业电视栏目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